花荵 拉丁学名:PolemoniumcaeruleumLinnaeu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花荵科 属:花荵属 种:花荵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花荵(学名:PolemoniumcaeruleumL.)是花荵科、花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匍匐,圆柱状,茎直立,高可达1米,羽状复叶互生,小叶互生,叶片长卵形至披针形,顶端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无小叶柄;叶柄生下部者长,聚伞圆锥花序顶生或上部叶腋生,疏生多花;花梗连同总梗密生短的或疏长腺毛;花萼钟状,裂片长卵形、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与萼筒近相等长;花冠紫蓝色,钟状,雄蕊着生于花冠筒基部之上,花药卵圆形,花丝基部簇生黄白色柔毛;子房球形,蒴果卵形,种子褐色,纺锤形,种皮具有膨胀性的粘液细胞。
花荵分布于中国东北数省及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云南西北部;欧洲温带,亚洲和北美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000-3700米的山坡草丛、山谷疏林下、山坡路边灌丛或溪流附近湿处,在中国东北各地多生于草甸或草原。
花荵蓝紫色的花,花形美丽,在较高海拔的地区可引种栽培供人观赏。花荵以根与根茎入药。主治:咳嗽痰多,癫痫,失眠,咯血,衄曲,吐血,便血,月经过多。
一、花荵的形态特征
花荵是多年生草本,根匍匐,圆柱状,多纤维状须根。茎直立,高0.5-1米,无毛或被疏柔毛。羽状复叶互生,茎下部叶长可达20多厘米,茎上部叶长7-14厘米,小叶互生,11-21片,长卵形至披针形,长1.5-4厘米,宽0.5-1.4厘米,顶端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有疏柔毛或近无毛,无小叶柄;叶柄长1.5-8厘米,生下部者长,上部具短叶柄或无柄,与叶轴同被疏柔毛或近无毛。
花荵是聚伞圆锥花序顶生或上部叶腋生,疏生多花;花梗长3-5(-10)毫米,连同总梗密生短的或疏长腺毛;花萼钟状,长5-8毫米,被短的或疏长腺毛,裂片长卵形、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锐尖或钝头,稀钝圆,与萼筒近相等长;花冠紫蓝色,钟状,长1-1.8厘米,裂片倒卵形,顶端圆或偶有渐狭或略尖,边缘有疏或密的缘毛或无缘毛;雄蕊着生于花冠筒基部之上,通常与花冠近等长,花药卵圆形,花丝基部簇生黄白色柔毛;子房球形,柱头稍伸出花冠之外。蒴果卵形,长5-7毫米。种子褐色,纺锤形,长3-3.5毫米,种皮具有膨胀性的粘液细胞,干后膜质似种子有翅。
二、花荵的产地生境
花荵分布于中国东北数省及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云南西北部;欧洲温带,亚洲和北美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000-)1700-3700米的山坡草丛、山谷疏林下、山坡路边灌丛或溪流附近湿处,在中国东北各地多生于草甸或草原。
三、花荵的育植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土壤或腐殖质土壤的作为种植地,并在冬季对种植地进行深翻40-50厘米,并在种植地内撒入有机肥,用50%可湿性多菌灵750倍液喷施土壤,再次翻耕种植地30-40厘米,经过2-3个月自然风化后,再次翻耕种植地25-35厘米,并把种植地表面整细耙平;根据地形将地整成种植苗床,苗床高15-25厘米,宽1.2-1.8米,苗床长则根据地形的自然长度设定,要求细作、整平,清除石块和残留的作物根茎。
2、种子准备:采摘、收集颗粒饱满、发育完善、大小基本一致、不携带病虫卵的花荵种子,果实采收后,用水洗数遍过滤,去除瘪种杂物,得到纯净种子,把种子摊开,在室温下阴干,控制种子水分10-12%,待播种用。
3、播种:前先用清水选种,除去空瘪的种子和杂质,每亩播量300-320克,播前用清水浸种4-5小时,然后用温水进行浸种,浸泡时间为25-35分种,并在温水中加入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捞出后与3-5倍细沙混合,在苗床面上按行距15-20厘米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盖土,播后稍镇压,浇水,春播后约25天出苗。
4、田间管理:后期根据花荵生长情况及时浇水和施肥,每亩施复合肥40-50千克,当花荵苗高达5厘米时进行第1次中耕,清除杂草,当花荵苗高达10-15厘米时进行第2次中耕,中耕时培土高度应不低于4厘米,为了保证全苗,当苗高3厘米时,及时查苗补苗,拔除病株。
四、花荵的病虫防治
花荵的病虫害相对较少,若发现病害植株应及时拔除烧毁或深埋,同时采用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喷雾,对于虫害,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五、花荵的主要价值
1、观赏:花荵蓝紫色的花,花形美丽,在较高海拔的地区可引种栽培供人观赏。
2、药用:花荵以根与根茎入药。主治:咳嗽痰多,癫痫,失眠,咯血,衄曲,吐血,便血,月经过多。
六、花荵属
花荵、小花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