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观光木

   2022-01-01 苗木佚名342
核心提示:建瓯观光木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科:木兰科属:观光木属。建瓯观光木是木兰科的单属种,星散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等省区海拔500~1000米常绿阔叶林中,常绿乔木,高达25米,新枝

建瓯观光木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科:木兰科    属:观光木属。

建瓯观光木是木兰科的单属种,星散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等省区海拔500~1000米常绿阔叶林中,常绿乔木,高达25米,新枝、芽、叶柄、叶下面密被褐色柔毛。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

木兰科观光木属树龄:360年观光木,因纪念发现该树种的我国植物学家观光教授而得名,俗称“宿轴木兰”。因花芳香,又名“白花梨”,是我国特有树种,既有观赏价值,又是优良用材树种。

此树位于福建省建瓯市素有“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之称的万木林。树高35米,胸径达139厘米,冠幅16.85米,为同树种全国之最。

一、建瓯观光木的形态特征

1、建瓯观光木株形:常绿乔木,高达25米,胸径1.1米,树皮淡灰褐色,具深皱纹。小枝、芽、叶柄、叶面中脉、叶背和花梗均被黄棕色糙状毛。叶片厚膜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

2、建瓯观光木叶:叶倒卵状椭圆形,长8-17cm,宽3.5-7cm,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上面绿色,有光泽。

3、建瓯观光木花:花淡紫红色,花被片窄倒卵状椭圆形,雄蕊长7.5-8.5mm,雌蕊柄粗壮,长约2mm,密被糙毛,花期3-4月。

4、建瓯观光木果:聚合果长椭圆形,长达13cm,径约9cm,外果皮暗绿色,干时深棕色,果期9-10月。

二、建瓯观光木的分布范围

建瓯观光木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等省区。

三、建瓯观光木的主要价值

观光木可广泛用于景区、行道、庭院等处绿化,孤植和群植均成景观,观光木材质优良,也可在山上大面积造林。观光木喜湿润环境,在酸性至中性土壤中长势良好,适合中国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栽植。

如今在江西大余县观光木已实现规模开发,其生产经验是:观光木主要用种子繁殖,种子为纯净棕黑色三角菱形状。10月上中旬少量种皮微裂时采收种子,每百斤鲜果仅能取得3.5斤纯净种子。种子用沙藏至翌年2月~3月播种。一年苗可长至35厘米~85厘米高,当年冬天或第二年春天即可移植,按70厘米×40厘米规格,亩栽2200株,培育3年~4年,高可达3米以上。

观光木果枝成熟开裂的果实

观光木是木兰科中较进化种类,对木兰科的分类系统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其木材结构细致,纹理直,易加工,是高档家具和木器的优良木材。观光木的花芳香、美丽,是园林绿化重要树种。因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本种为常绿乔木,树高达30米,胸径达2米。树皮灰褐色,具深皱纹。叶互生,椭圆形,长7~17厘米,上面中脉凹,被柔毛,下面被黄棕色糙毛。花单生叶腋,芳香,淡黄白色,具红色斑点。花被片9~10片,狭倒卵状椭圆形,外轮较大,长17~20毫米,向内较小。雄蕊30~45枚,花丝红色,药侧向开裂。雌蕊10~12枚,较短,埋于雄蕊群中。聚合果长椭圆形,长10~14厘米,直径8~9厘米,成熟时暗紫色,具皮孔。种子椭圆形,长14~16毫米。

本种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湖南、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属于热带到中亚热带南部地区。在这些地区气温高,降水量大。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