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带

   2022-01-11 苗木佚名430
核心提示:植物带外文名:thefloralzone定义:指生长着同类植物的海拔区域形成:原因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光热的不均匀等可称:在广义上可称为自然带特点:随纬度或高度不同而成带状分布。成群的植物覆盖大地称植被,由于地球表面

植物带    外文名:thefloralzone    定义:指生长着同类植物的海拔区域    形成:原因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光热的不均匀等    可称:在广义上可称为自然带    特点:随纬度或高度不同而成带状分布。

成群的植物覆盖大地称植被,由于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光热的不均匀,使各种气候要素也随纬度或高度不同而成带状分布,因此植被在地球表面也成带状分布,这种带状分布的植被就叫植物带。如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等等。

温带的森林有针叶林、阔叶林和两者的混合林。大陆内部也有草原、半沙漠和沙漠。

一、植物带的概念

地球表面按照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受其影响下形成的代表性植被类型进行划分的自然地理区域称为植物带。大陆水平植物带是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两种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植物带的形成原因

植物带是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植物带是由气候、植被、土壤等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由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不同,导致各地区的热量、水分组合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及有代表性的植被,这些类型的不同组合形态,在地球上呈一定宽度的带状分布。

三、植物带的特点

在—切气候因素中,温度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因为温度在地球上是成带分布的,即温度分布于同植物带大致相符的一些有规则排列(从赤道起)的带内。温度在地球上的成带分布,是那些受到气候所制约的原因中的主要原因,因此,地球的北半球和南半球上的各个植物带表现出类似性。

根据纬度高地分布的植物带为水平植物带,随山体高度不同分布的植物带为垂直植物带,后一种情况多见于各地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区。

在两个植物带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但通常存在一个过渡的地带。植物带的名称通常以气候、植被为标志,全球从低纬到高纬存在着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草原带、极地冰原带。

四、植物带的研究与运用

①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坡耕地3种不同地埂植物带上的植物生长状况、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及土壤崩解速率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植物带地埂土壤的抗侵蚀效果。结果表明:黄花菜与红小豆混种能够促进地埂植物带上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增强植物护埂、固埂作用;不同植物带地埂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孔隙度、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黄花菜、红小豆及黄花菜与红小豆混种植物带地埂土壤孔隙度、含水量及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对照裸埂,土壤容重低于裸埂,黄花菜地埂土壤孔隙度最好,黄花菜与红小豆混种地埂土壤保水保肥性最好;不同植物带地埂土壤崩解速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黄花菜与红小豆混种地埂土壤抗崩解、抗侵蚀性能最强,是适合东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的良好措施。

②利用2种植物带(芦苇、香蒲与芦苇)对受非点源污染河水进行植物带处理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带处理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无植物带,且以混合植物带效果最好。香蒲与芦苇植物带对COD、TN、TP和NH3-N去除率的周平均值分别为31.62%、37.84%、30.65%和34.31%。植物带能够截留地表径流中的颗粒物,提高水域中的溶解氧含量,对防止水土流失与改善流域水质均有显著作用。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