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蕨

   2022-01-12 花木佚名201
核心提示:食蕨拉丁学名:Pteridiumesculentum(Forst.)Cokayne界:植物界科:蕨科属:蕨属分布区域:广西西南部、海南、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食蕨植株高约1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叶远生;柄长40-50厘米,

食蕨    拉丁学名:Pteridiumesculentum(Forst.)Cokayne    界:植物界    科:蕨科    属:蕨属    分布区域:广西西南部、海南、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

食蕨植株高约1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叶远生;柄长40-50厘米,黄棕色,有光泽,上面有深纵沟1条;叶片长圆状三角形,长50-60厘米,下部宽60-8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三回羽状;羽片15-18对,互生,有柄(长约2厘米),略向上斜展,长圆披针形,长达35厘米,宽11-15厘米,先端长渐尖,有短尾头,基部近平截或心脏形,基部一对不缩短,二回羽状。

一、食蕨的形态特征

食蕨植株高约1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叶远生;柄长40-50厘米,黄棕色,有光泽,上面有深纵沟1条;叶片长圆状三角形,长50-60厘米,下部宽60-8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三回羽状;羽片15-18对,互生,有柄(长约2厘米),略向上斜展,长圆披针形,长达35厘米,宽11-15厘米,先端长渐尖,有短尾头,基部近平截或心脏形,基部一对不缩短,二回羽状;小羽片约30对,互生,长5.5-7厘米,宽1.5-2.5厘米,阔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尾头长1.5-2厘米),无柄,基部平截,平展或下部几对略向下斜,羽状深裂达小羽轴;裂片12-14对,线形,下部的长约1厘米,宽2-2.5毫米,向上渐短,互生,平展,钝头,基部与小羽轴合生,两侧即不扩大,也不下延,彼此多少分开,有间隔,其宽等于裂片或更宽,边缘反卷,具细圆齿;上部小羽片和其下的同形而渐变狭,均有长尾头,顶部的小羽片线形,不分裂,长达3厘米,宽约3毫米;顶生羽片披针形,一回羽状,裂片线形,钝头。叶脉下面隐藏于茸毛中,不明显,小脉上面略凹陷。叶干后坚革质,浅黄绿色,上面无毛,略有光泽,下面被浅灰棕色密毛。叶轴、羽轴及小羽轴均无毛,有光泽;叶轴黄棕色,羽轴及小羽轴与叶片同色,上面均有阔纵沟l条,沟内无毛。

二、食蕨的生长环境

食蕨生长于海拔120-3000米的阳坡岩缝中。

三、食蕨的分布范围

食蕨产于广西西南部(龙津,那坡)、海南(吊罗山)。尚未见于我国其他省区,但广泛分布于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平洋岛屿。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