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子树

   2022-01-15 苗木佚名578
核心提示:蜡子树拉丁学名:LigustrummolliculumHance二名法:Ligustrummolliculum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合瓣花亚纲目:捩花目亚目:木犀亚目科:木犀科亚科:木犀亚科族:木犀榄族属:女贞属亚属:

蜡子树    拉丁学名:LigustrummolliculumHance    二名法:Ligustrummolliculum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捩花目    亚目:木犀亚目    科:木犀科    亚科:木犀亚科    族:木犀榄族    属:女贞属    亚属:女贞组    种:蜡子树    分布区域:产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蜡子树,别名:水白蜡、黄家榆,拉丁文名:LigustrummolliculumHance.木犀科、女贞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5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通常呈水平开展,被硬毛、柔毛、短柔毛至无毛。叶片纸质或厚纸质,椭圆形、椭圆状长圆形至狭披针形、宽披针形,或为椭圆状卵形,大小较不一致,先端锐尖、短渐尖而具微凸头,或钝,基部楔形、宽楔形至近圆形,上面疏被短柔毛至无毛,或仅沿中脉被短柔毛,下面疏被柔毛或硬毛至无毛,常沿中脉被硬毛或柔毛,果近球形至宽长圆形,呈蓝黑色。花期6-7月,果期8-11月。

一、各地名称

蜡子树(湖北兴山,中国树木分类学)水白蜡(四川宝兴),黄家榆(河南)图版46:3-5

二、形态特征

植株: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5米;树皮灰褐色。

枝:小枝通常呈水平开展,被硬毛、柔毛、短柔毛至无毛。

叶:叶片纸质或厚纸质,椭圆形、椭圆状长圆形至狭披针形、宽披针形,或为椭圆状卵形,大小较不一致,小的长2.5-6厘米,宽1.5-2.5厘米,大的长6-10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锐尖、短渐尖而具微凸头,或钝,基部楔形、宽楔形至近圆形,上面疏被短柔毛至无毛,或仅沿中脉被短柔毛,下面疏被柔毛或硬毛至无毛,常沿中脉被硬毛或柔毛,侧脉4-9对,在下面略凸起,近叶缘处不明显网结;叶柄长1-3毫米,被硬毛、柔毛或无毛。

花:圆锥花序着生于小枝顶端,长1.5-4厘米,宽1.5-2.5厘米;花序轴被硬毛、柔毛、短柔毛至无毛;花梗长0-2毫米,被微柔毛或无毛;花萼被微柔毛或无毛,长1.5-2毫米,截形或萼齿呈宽三角形,先端尖或钝;花冠管长4-7毫米,裂片卵形,长2-4毫米,稀具睫毛,近直立;花药宽披针形,长约3毫米,达花冠裂片1/2-2/3处。

果:果近球形至宽长圆形,长0.5-1厘米,径5-8毫米,呈蓝黑色。

花果期:花期6-7月,果期8-11月。

三、生长习性

生山坡林下、路边和山谷丛林中以及荒地、溪沟边或林边。

四、地理分布

产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模式标本采自安徽芜湖。

五、主要价值

(一)、使用价值

种子可供制肥皂、润滑油。

1、果籽:被皮外的被腊质称为桕蜡(也叫“白蜡、皮油”)。其种仁榨取的油称为桕油(也叫“青油或梓油”),桕油可以转化为生物柴油,桕脂广泛用于制造各类肥皂、蜡质、封瓶盖、护肤脂、金属涂剂、固体酒精和高级香料,也是制造硬脂酸的重要原料,桕脂中含有14%左右的甘油,可以抽取环氧树脂硝化甘油,还可提取类可可脂,可可脂,可作医药原料、果籽提取白皮油外梓仁还可提取亚油酸、亚麻酸,它用于心脑血管、软化血管治疗和防治有着独特效果,市场需求量大。桕油是一种干性油,可用于制作油漆、油墨和机器润滑油等方面。

2、果壳:可制糖醛、籽壳可制活性炭。

3、蜡子饼:可作上等有机肥料和制造生物农药。

4、蜡子花:是良好蜜源。

5、蜡子叶:可制染料原料、嫩叶可饲养桕蚕,上世纪七十年代流传大悟有三大宝就是:蚕吐丝(桕蚕)、蜂产蜜(桕蜜)、树结油(桕油)。

6、树干:树主干是军工、模具、钢琴、手提琴、雕刻、高档家具、高档汽车内装的上等用材,因为蜡子树树木质坚韧细密不挠不裂。

(二)、药用价值

蜡子树皮:皮可入药,能治疗多种疾病,如:主治头痛、牙痛、水肿、湿疮、疥癣、蛇咬伤、肝硬化,同时还能在体外抑菌、抗炎、降压等功效。桕皮药用刊登在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第03期发表,研究人彭小列、易能、程天印。蜡子树树、皮、根、叶同时列入中国中草药大典和李时珍本草纲目上卷入药。

(三)、观赏价值

蜡子叶:金秋时节遍地红叶亮丽在山坡、田野、村庄四旁、彰显金秋红叶浪漫景色,给城市(有很多城市将蜡子树作城市景观树种)园林绿化彩叶美景,溶于现时代观赏和红色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六、栽培技术

(一)、种植方法

蜡子树喜光、喜温暖气候及深厚肥沃的土壤,并有一定的耐旱、耐水湿及抗风能力,并能耐间歇性水淹,常栽于田边、溪畔,也可在山区的挡风处栽种。对土壤适应范围较广,在沙壤、黏壤、砾质壤土上均能生长,对酸性土、钙质土及含盐在0.25%以下的盐碱地均能适应。因此造林地点应选择海拔1200m(800m以下最佳)以下的低山、丘岗和平原,由花岗岩、板页岩、砂砾岩和红色粘土类等发育的红壤、黄壤,坡度为缓坡、平坡,坡向以南、西、东南、西南及无坡向之地为最好,坡位以山坡的中下部、山谷、山洼的土层深厚肥沃地带,腐殖质层厚度以中至厚为最好,土壤厚度以中至厚为最好,土壤质地以沙土、沙壤土和轻壤土最合适,立地条件以肥沃型和中等肥沃型合适,土壤酸碱度应在5~8之间。

造林地清理:蜡子树只适应于荒地、皆伐作业等类似之地造林,在造林迹地清理过程中先将地中的树枝、树叶和杂草进行清理和集中,然后选择无风的天气、放到迹地的中央、并在有人看护的前提下进行集中烧毁。在清理过程中,必须保留生长好的乔木树种的幼苗和幼树。

整地时间:冬季或造林前,以冬季最好。

整地方式:全垦加大穴

这种方式适应于荒地、皆伐作业等类似之地,并且坡度在15°以下,全垦厚度不少于20cm,穴的规格以40cm×1000px×1000px或1500px×60cm×40cm为佳,并在整地过程中,务必保留荒地或皆伐作业迹地上留下来的小树和一些较高大的灌木,可以为以后形成混交林,从而增加林分的综合效益。

穴垦

造林密度:造林密度宜4m×4m或4m×5m、5m×5m。具体密度按经营目的、立地条件和苗木数量等方面决定。如果是渠道、溪河岸边成行栽植,其栽植株距为5~6m。同样适应于上面提到的荒地、皆伐作业等类似之地,如果土壤条件较好(即土层比较深厚、土壤比较疏松),劳动力又相对较少的地方,可采用穴垦整地,穴的规格可适当加大,为50cm×1250px×1250px或60cm×1500px×1250px。当然,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的松紧度,如果土壤较紧,且石砾多,穴的规格应更大一些,反之,则可以小一些。在这种情况下,穴垦有以下几个好处:①节约用工;②减少水土流失;③便于保留荒地或皆伐作业迹地上留下来小树和一些较高大的灌木,可以为以后形成混交林,从而增加林分的综合效益。

基肥:每穴施磷肥0.5kg,每穴施复合肥0.25kg,每穴施腐熟农家肥10kg。

(二)、田间管理

栽植季节:冬季和2月份,在蜡子树的芽未萌动之前栽植。

苗木起苗、分级、修枝、浆根和保护

苗木起苗:用1年生苗造林,在起苗时如土壤干燥,要先一天浇水润根,用机具松土起苗,不宜用手强拔。

苗木分级:苗木取出后要根据苗的平均高度将所有苗木分为2~3级,以便分级造林。

苗木修剪:苗木分级后,要尽快将所有的苗木进行修剪,修剪主要是剪除裸根苗上的过长的主根、多头、双株。

苗木的浆根:苗木修剪后,要马上进行浆根处理。浆根最好用黄心土和钙镁磷肥,按10:1配合,再加适量的腐熟人尿和水调成的泥浆,这样有促进苗根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作用。

苗木的保护:苗木修枝打叶和浆根后,要马上50或100株一捆将苗木捆扎好,然后用地膜将每捆的根系捆扎好,并将捆扎好根系的苗木放到阴晾处,等待苗木运输,这样可以防止浆根的苗木根系的水分损失,从而影响造林成活率。

苗木装车后,要用塑料薄膜或类似能防止水分损失的物品将苗木覆盖,苗木运到后,要小心将苗木下车,并存放在阴晾处。

总之苗木要及时起苗、及时分级、及时修剪、及时浆根、及时包装、及时运输,尽可能减少苗木在空间暴露,遭受风吹日晒的时间。

栽植方法:裸根苗采用“三覆二踩一提苗”的通用造林方法。栽植时苗木要扶正,根要舒展,土要踏实。栽植深度应超过苗地径处3~5cm。栽后修好树盘,浇足定根水。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可待水渗入穴内后在树盘上覆盖塑料薄膜。

修枝

在头3年及时剪除树根处的萌发枝、树干上的霸王枝,确保主茎的生长。

幼苗基部喜生萌生枝,另外由于一年多次抽梢,容易形成多个顶梢,影响主干生长,以培育用材为目的的,在造林头几年要进行抹芽和及时剪除主梢侧边的次顶梢,以确保主顶梢的生长,加快主干高生长。抹芽是离地面树高三分之二以下的嫩芽抹掉,减少养分消耗。修枝主要是将树冠下部受光较少的枝条除掉。修枝要保持树冠直径相当于树高的三分之二。过多修枝会丧失一部分制造营养物质的树叶,而影响树木生长。修枝季节宜在冬末春初。

施肥

在头3年,于每年蜡子树的芽子萌发前在树冠周围开沟每株施复合肥0.25kg。结合垦复时施腐熟饼肥0.5~1.0kg/株。春梢萌发前,株施硫酸铵0.2kg,或过磷酸钙0.3kg;7~8月上旬,株施过磷酸钙0.3kg,或氯化钾0.3kg。施肥可沿树冠挖环状沟,深25cm。

松土除草

幼林抚育宜在生长高峰和旱季将到之前进行。造林的第一年抚育次数宜多,一般以不少于二次较好。以后每年抚育次数应根据幼林生长发育情况决定。一般每年都要进行一、二次,及至幼林开始郁闭,林地杂草少了,可以每隔1~2年除杂松土一次。如能在林内间种农作物,以耕代抚是促进林木生长较有效的办法。

七、病虫害防治

(一)、虫害

1、蜡子树毒蛾(蜡子树毛虫)

(1)危害特征:危害嫩枝和叶。一年发生两代。第1代6~8月危害,第2代9月中旬开始危害,11月上、中旬在树干下部结网群集越冬。

(2)防治方法,可利用幼虫的群集性,进行火烧灭除,或用敌杀死喷杀。在6月和9月成虫羽化期,可进行灯光诱杀,成虫产卵在叶背成块,可人工摘除。幼虫可用敌杀死或80%敌敌畏乳剂2000倍液喷杀。

2、樗蚕(蜡子树樗蚕蛾,桕蚕)

(1)危害特征:以幼虫危害树叶,一年发生两代,食叶量大,严重影响蜡子树生长结实。第1代幼虫6月危害,第2代幼虫9~11月危害,以老熟幼虫化蛹越冬。

(2)防治方法,初龄幼虫群集于叶片上,可人工摘除,或用80%敌敌畏乳剂2000~1500倍液喷杀。危害严重时期,用90%敌百虫2000倍液喷杀或在蜡子树林中用烟雾熏杀。

3、蜡子树卷叶蛾

(1)危害特征:一年一代,以卵越冬,4月孵化,以幼虫危害嫩叶。

(2)防治方法,用25%滴滴涕乳剂200~3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幼虫。此外,还有蚜虫、布袋蛾、水青蛾、大桕蚕、小地老虎和紫纹羽病等危害,应注意及时防治。

(二)、采伐

为培育大径材,蜡子树的主伐时期应为20~25年。视具体林分,宜采用皆伐或择伐的方法。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