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枝柏 拉丁学名:Sabinarecurva(Buch.-Hamilt.)Ant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杉纲 目:松杉目 科:柏科 亚科:圆柏亚科 属:圆柏属 种:垂枝柏 分布区域:喜马拉雅山北坡西段于东段,尼泊尔、锡金、不丹也有分布 保护级别:近危(NT)IUCN标准
垂枝柏(SabinarecurvaBuch.-Hamilt.Ant)是松杉纲、柏科、圆柏属的一种小乔木。
一、垂枝柏的形态特征
垂枝柏是小乔木,高达10余米,稀有灌木;树皮浅灰褐色、褐灰色或褐色,裂成薄片脱落;下部枝条平展,上部枝条斜伸,枝梢与小枝弯曲而下垂,外貌俯垂,树冠圆锥形或宽塔形。
垂枝柏叶短刺形,3枚交互轮生,覆瓦状,排列较疏,近直伸,微内曲,上部渐窄,先端锐尖,长3-6(幼树之叶达12)毫米,宽约1毫米,上(腹)面凹,色浅而微具白粉,无绿色中脉,下(背)面凸,中下部沿中脉有纵槽,幼时灰绿色,老时绿色。
垂枝柏雌雄同株,稀异株;雄球花黄色,卵状矩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2.5-5毫米,由5-8对交互对生的雄蕊组成;雌球花近圆球形,径约2毫米,珠鳞近顶端的分离部分三角形。
垂枝柏球果卵圆形,长9-l2毫米,径8-10毫米,幼时微具白粉,成熟后紫黑色,无白粉,内有1粒种子;种子卵圆形,长8-9毫米,径5-6毫米,有不规则的树脂槽,基部圆或有凸尖,上部有时具脊。
二、垂枝柏的生长环境
垂枝柏生长于海拔2700-3900米地带的乔松林、西藏冷杉林或其他针阔叶林内。
三、垂枝柏的分布范围
垂枝柏产于中国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北坡西段至东段(错那),阿富汗至尼泊尔、锡金、不丹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四、垂枝柏的主要价值
垂枝柏木材结构细密,供建筑、家具等用材。
医药:《藏标》。【藏药】秀巴次坚:带叶和果的短枝用于肾炎,关节炎,炭疽病《藏标》。秀巴:叶用于肾病,炭疽病,痈疖肿毒;球果用于肝,胆,肺之热症,风寒湿痹《中国藏药》。
医药:叶:凉血止血,生发乌发,清肺止咳,祛风消肿。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风湿痹痛。种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用于惊悸失眠,遗精,便秘。
五、垂枝柏的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