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果

   2022-02-27 花木佚名427
核心提示:梭子果拉丁学名:EberhardtiatonkinensisLec.界:植物界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柿目科:山榄科属:梭子果属保护级别:近危(IUCN标准)。梭子果(学名:Eberhardtiatonkinensis)为山榄科梭子果属下的一个种。一、梭子

梭子果    拉丁学名:EberhardtiatonkinensisLec.    界:植物界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柿目    科:山榄科    属:梭子果属    保护级别:近危(IUCN标准)。

梭子果(学名:Eberhardtiatonkinensis)为山榄科梭子果属下的一个种。

一、梭子果的形态特征

梭子果是乔木,高8-20(25)米,胸径约20-40厘米;树干直,树皮褐色,具白色乳汁;枝条圆柱形,浅红色,有不太明显的小纵条痕,嫩枝略被金红色平伏丝状绒毛,后渐无毛。托叶三角形,长1厘米,被毛,早落。叶近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5-30厘米,宽7-12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幼时被具光泽的绒毛,老时上面无毛,下面被金红色平伏丝状绒毛,具光泽,边缘外卷,中脉在上面基部平而先端稍凸起,下面十分凸起,侧脉16-25对,仅在下面凸起,第三次脉及网脉在两面均明显;叶柄长2-4厘米,粗,略被白色短绒毛或无毛,上面具小沟。花簇生于叶腋,花梗长约4毫米,被锈色绒毛;花萼(2)4(5)裂,覆瓦状排列,裂片长圆形,长6毫米,宽2毫米,外面被锈色绒毛,内面无毛;花冠白色,无毛,花冠管近圆筒形,长3-3.5毫米,裂片5,每一裂片分三部分,中间线形,肥厚,先端内弯,长2-2.5毫米,为花瓣,两侧为花瓣之附属物,膜质,宽大,花瓣状,长3.5-4毫米;能育雄蕊5,花丝肥厚,基部加宽,钻形,花药卵形,基部心形,外向,室背开裂;退化雄蕊5,肥厚,钻形,下部加宽,顶端有一未发育、薄、箭头形的花药。子房5室,无毛,花柱长1.5-2毫米。果球形至卵形,长4-4.5厘米,下垂,先端尖头渐狭,绿色变黄绿色转绿褐色至锈褐色,被锈色绒毛,5裂瓣室背开裂,柄长约1.2-1.5厘米,具肋,宿存萼三角形,长约6毫米;种子通常5,扁平,栗色,具光泽,长3.5-4厘米,宽2-2.3厘米,疤痕在腹面,长圆形。

二、梭子果的分布范围

梭子果产云南东南部;生于海拔360-1800米的疏、密和混交林中。越南、老挝也产。

三、梭子果的主要价值

1、用途

种子油供食用或制皂;木材通直,结构紧密,材质坚韧,为极好的建筑等用材。

2、药用价值

味甘,性温。养胃,健脾。归脾、胃、大肠经。微香质润。

驱虫,蛔虫,蛲虫,钩虫。健脾消积。

主治虫积腹痛,小儿挑食,疳积,乳食停滞,腹胀泻痢。

四、梭子果的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五、梭子果的保护方式

锈毛梭子果(梭子果中的一种较濒危的品种,现为云南省三级保护植物。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