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心树 拉丁学名:MachilusgambleiKingexJ.D.Hooker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毛茛目 科樟科 亚科:樟亚科 族:鳄梨族 亚族:鳄梨亚族 属:润楠属 组:毛花组 亚组:黄心树亚组 种:黄心树 命名者及年代:KingexHook.f.,1886。
黄心树(学名:MachilusgambleiKingexHook.f.)是樟科、润楠属乔木,高可达25米,胸径达40厘米;树皮褐色或黑褐色。枝条纤细,圆柱形,具细纵条纹,幼时密被细而贴伏略带锈色的绢状微柔毛,后毛被渐稀疏,或渐变无毛。叶互生,倒卵形或倒披针形至长圆形,聚伞状圆锥花序生于幼枝下部,多数密集,分枝,与各级序轴和花梗被丝状微柔毛;花绿白或黄色,果球形,先端具小尖头,无毛,成熟时紫黑色。
黄心树分布于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在中国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和香港。黄心树生于山坡或谷地疏林或密林中。
有报道称黄心树可用于喂蚕。黄心树是中国华南的优势乡土树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ver3.1——无危(LC)。
一、黄心树的形态特征
黄心树是乔木,高可达25米,胸径达40厘米;树皮褐色或黑褐色。枝条纤细,圆柱形,具细纵条纹,幼时密被细而贴伏略带锈色的绢状微柔毛,后毛被渐稀疏,或渐变无毛。叶互生,倒卵形或倒披针形至长圆形,长(3-5)-7-15厘米,宽(1.5-)2-5.5厘米,先端骤然短尖至渐尖,基部楔形至渐狭,下面淡绿或绿白色,幼时两面密被略带锈色贴伏丝状微柔毛,老时上面变无毛,或无毛,下面明显被极细微柔毛,沿中脉毛较密,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侧脉每边6-10条,两面稍凸起,细脉网状,两面不明显;叶柄纤细,长5-15毫米。
黄心树是聚伞状圆锥花序生于幼枝下部,多数密集,长(4-)5.5-13厘米,分枝,最下部分枝长达2厘米,总梗长(2-)4-8.5厘米,与各级序轴和花梗被丝状微柔毛;花绿白或黄色,长达5毫米,开放时直径约7毫米,花梗纤细,花被两面密被丝状微柔毛,花被筒倒锥形,短小,长不及1毫米,花被裂片等大,长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锐尖;花丝略被小柔毛,第一、二轮雄蕊长约3毫米,花药卵圆形,先端钝,第三轮雄蕊长达4毫米,花药长圆形,花丝基部有一对具柄的圆状肾形腺体,退化雄蕊三角状箭头形,连柄长约2毫米,柄略被小柔毛;子房近球形,长约1.2毫米,花柱丝状,长2.5毫米,柱头小,不明显。果球形,直径7-8毫米,先端具小尖头,无毛,成熟时紫黑色;宿存花被片略增大,外反;果梗稍增粗,先端宽达1.5毫米。花期3-4月,果期4-6月。
二、黄心树的生长环境
黄心树生于山坡或谷地疏林或密林中。不同坡位对黄心树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下坡位生长最好,中部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黄心树展叶期和成叶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坡位成一定相关性,且随着坡位的上升而下降,不同坡位对黄心树展叶期和成叶期叶片叶绿素的影响表现为上坡位>中部坡位>下坡位。在实际造林运用中,黄心树更适合在下坡位或缓坡的中下坡位处种植。
三、黄心树的分布范围
黄心树分布于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在中国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和香港。
四、黄心树的繁殖方法
黄心树的繁殖方法采用扦插法。
1、挖坑:在混合型土壤上按行距30-50厘米以及株距40-50厘米挖出4-6厘米深的浅坑。
2、扦插:选择春季花后或梅雨季节,剪取一年左右的幼树的生嫩枝作插穗,并且插前用0.3%吲哚丁酸溶液处理插条基部。
3、培土:用所得的混合土壤覆盖浅坑,其覆土厚度为2-4厘米,该步骤的温度控制在18-35℃。
五、黄心树的主要价值
有报道称黄心树可用于喂蚕。黄心树是中国华南的优势乡土树种。
六、黄心树的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ver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