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梗润楠 拉丁学名:MachilusrufipesH.W.Li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 科:樟科 属:润楠属 分布区域:云南东南部和南部、西藏东南部 保护级别:近危(NT)IUCN标准。
红梗润楠(学名:MachilusrufipesH.W.Li),樟科润楠属植物。乔木,高10-25(30)米,胸径可达40厘米;树皮棕褐色。枝条粗壮,圆柱形,皮层灰褐色,纵裂,无毛。产东南部至南部;生于山顶苔藓林或常绿阔叶林中,海拔1500-2000米。西藏东南部也有。
一、红梗润楠的形态特征
红梗润楠是乔木,高10-25(30)米,胸径可达40厘米;树皮棕褐色。枝条粗壮,圆柱形,皮层灰褐色,纵裂,无毛。顶芽小,球形,直径约7毫米,芽鳞紧密,宽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微凹,外面密被黄褐色小柔毛,边缘具长缘毛。叶互生,聚生于新枝梢部,长圆形,长8.5-19.5厘米,宽1.5-4厘米,先端短或近长渐尖,基部楔形,近革质,上面绿或黄绿色,下面淡绿或粉绿色,幼时上面无毛,下面极密被金黄色长柔毛,老时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十分凸起,侧脉每边(15)16-22条,两面略明显,斜展,向叶缘处弯曲并消失,横脉和小脉在上面隐约可见,略呈蜂窠状浅小窝穴,但下面却几不可见;叶柄长0.5-1.5厘米,腹凹背凸,无毛。圆锥花序长3.5-10厘米,由1-3花的聚伞花序组成,多数,生于顶生短枝下部,总梗长1.5-3.3厘米,与各级序轴及花梗扁平而无毛或近无毛,呈紫红色。花大,长达9毫米,花梗长达6毫米;花被两面密被黄褐色长柔毛,筒倒锥形,长约2毫米,花被片长圆形,先端急尖,外轮较短小,长6-6.5毫米,宽2.5毫米,内轮宽大,长7毫米,宽3毫米;能育雄蕊9,近等长,花丝全长疏被但于基部密被疏柔毛,第一、二轮雄蕊长5毫米,第三轮雄蕊长5.2毫米,其花丝基部有2个具柄长达2毫米的长卵状三角形腺体,退化雄蕊位于最内轮,长约2毫米,先端卵状三角形,柄被疏柔毛;子房卵球形,长2毫米,无毛,花柱纤细,长3毫米,柱头小。果球形,直径1.5-2(2.7)厘米,无毛,成熟时紫黑色;宿存花被片变硬,平展或反折;果梗略增粗,粗达3毫米。花期3-4月,果期5-9月。
二、红梗润楠的生长环境
红梗润楠产云南东南部至南部。生于山顶苔藓林或常绿阔叶林中,海拔1500-2000米。
三、红梗润楠的分布范围
红梗润楠分布云南东南部和南部、西藏东南部。
四、红梗润楠的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