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丛润楠 拉丁学名:Machilusdumicola(W.W.Smith.)H.W.Li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木兰亚纲 目:樟目 科:樟科 属:润楠属 分布区域:中国西部的云南、贵州省、四川省 保护级别:濒危(IUCN标准)。
灌丛润楠(学名:Machilusdumicola(W.W.Smith.)H.W.Li)樟科、润楠属常绿小乔木。叶互生,全缘,具羽状脉。圆锥花序,花被裂片外面有绒毛;花序和叶下面有绒毛或柔毛。果肉质,球形或少有椭圆形,果下有宿存反曲的花被裂片。
一、灌丛润楠的形态特征
灌丛润楠是小乔木,高6-7.5米。老枝粗壮,粗达1厘米,有皱纹,有皮孔和鳞片或叶痕,疏被小柔毛,幼枝粗达5毫米,具钝棱角,密被黄锈色小绒毛,有皮孔。叶几乎在幼枝顶端聚生,叶片大,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稀近长圆形或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2-20厘米,宽6-10厘米,先端钝或圆形,具极短而钝的尖头,尖头长2-3毫米,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坚纸质或薄革质,上面无毛,干时呈榄栗色,下面密被锈色绒毛,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稍凸起,侧脉每边10-13条,初近直伸,向边缘稍开展且渐消失,上面凹陷,下面明显,横脉近平行,上面不明显,下面明显;叶柄长2.5-4厘米,粗2-3毫米,腹凹背凸,密被污黄色小绒毛。
灌丛润楠圆锥花序近顶生,自当年生枝的叶腋中生出,长达8.5厘米,序轴明显压扁,具小条纹,粗1-2毫米,但在节上粗达3毫米,下部2/3无分枝,被污黄色小绒毛。花较大,长达10毫米,花梗极短,长约2毫米,密被黄褐色小绒毛;花被片6,外轮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7-8毫米,宽4-4.5毫米,先端稍钝,内轮稍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5-9毫米,宽3-4毫米,均两面密被黄褐色小绒毛,背面中脉色较深;能育雄蕊9,第一轮雄蕊与外轮花被片近等长,基部极短的合生,花丝线形,被疏柔毛,基部宽大,花药卵圆状长圆形,无毛,第二轮雄蕊比内轮裂短很多,短达2毫米,基部较高的合生,第三轮雄蕊长约5毫米,基部有2个近心形具短柄的腺体,退化雄蕊位于最内轮,长2.5毫米,内弯,扁平,宽钻形,先端呈卵状箭头形增大,外面被疏柔毛,内面无毛。
灌丛润楠子房扁球形,直径约2.5毫米,上部被疏柔毛,花柱长3毫米,密被疏柔毛,柱头增大。果未见。花期6月。
二、灌丛润楠的生长环境
灌丛润楠生长于山谷灌丛或林中,海拔2400米。
三、灌丛润楠的分布范围
灌丛润楠分布于中国西部,主力云南、贵州省、四川省、其他省份。
四、灌丛润楠的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