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紫荆

   2022-04-29 苗木佚名375
核心提示:短毛紫荆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科:豆科亚科:云实亚科族:紫荆族属:紫荆属种:紫荆分布区域:中国南方。短毛紫荆,豆科紫荆属灌木,高2-3米,为紫荆的变型。主要特征是幼枝、叶柄及叶背面沿脉

短毛紫荆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科:豆科    亚科:云实亚科    族:紫荆族    属:紫荆属    种:紫荆    分布区域:中国南方。

短毛紫荆,豆科紫荆属灌木,高2-3米,为紫荆的变型。主要特征是幼枝、叶柄及叶背面沿脉均被短柔毛。也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等省。是园林观赏植物,先花后叶,满树紫红,花色艳丽可爱,用于园林、草坪、城市绿地、道路交叉口、建筑物旁等栽植。

一、短毛紫荆的形态特征

短毛紫荆是丛生或单生灌木,高2~3米;树皮和小枝灰白色。幼枝、叶柄以及叶下面沿脉上均被短柔毛。叶纸质,近圆形或三角状圆形,长5~10厘米,宽与长相若或略短于长,先端急尖,基部浅至深心形,两面通常无毛,嫩叶绿色,仅叶柄略带紫色,叶缘膜质透明,新鲜时明显可见。花紫红色或粉红色,2~10余朵成束,簇生于老枝和主干上,尤以主干上花束较多,越到上部幼嫩枝条则花越少,通常先于叶开放,但嫩枝或幼株上的花则与叶同时开放,花长1~1.3厘米;花梗长3~9毫米;龙骨瓣基部具深紫色斑纹;子房嫩绿色,花蕾时光亮无毛,后期则密被短柔毛,有胚珠6~7颗。荚果扁狭长形,绿色,长4-8厘米,宽1~1.2厘米,翅宽约1.5毫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喙细而弯曲,基部长渐尖,两侧缝线对称或近对称;果颈长2~4毫米;种子2~6颗,阔长圆形,长5~6毫米,宽约4毫米,黑褐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8~10月。

二、短毛紫荆的分布区域

短毛紫荆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等省。通常栽培。

三、短毛紫荆的生长习性

短毛紫荆喜光,耐暑热,稍耐寒,喜肥沃,排水良好土壤,在瘠薄土壤上也能正常生长。不耐涝。萌蘖性强,耐修剪。

四、短毛紫荆的环保意义与作用

紫荆是园林观赏植物,先花后叶,满树紫红,花色艳丽可爱,用于园林、草坪、城市绿地、道路交叉口、建筑物旁等栽植,加之其枝叶繁茂,为遮掩粗陋处的上品树种;也是抗污染植物,对乙炔、氯乙烯、氯化氢、氯气有一定的抗性,对氨气的抗性较强,还对汞蒸气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滞尘能力强,适于工矿厂区绿化和环保之用。紫荆木质细而韧性好,幼枝可做编织材料,木材纹理直,结构细,可供家具、建筑等用。

五、短毛紫荆的繁育技术

播种、扦插、分株、压条等方法均可繁殖。以播种和扦插繁殖为主。

1、播种繁殖:荚果采回晒干脱粒。冬季于藏或沙藏,第二年4月上旬取出播种。干藏种子春播时,播前要用始温为60~70℃的温水浸种一天,再用冷水浸泡4~5天,每天换水,种子吸水膨胀后,用湿布包好,保持湿润,放在温暖的地方(25℃左右)催芽,待有少量种子露出白芽时播入土中,条播,条距30厘米,条幅5厘米,深2厘米,约两周即可出苗。1~2年的幼苗不耐寒,要埋土越冬,3年后才能裸露越冬。

2、扦插繁殖:早春采取一年生或两年生粗壮枝条,剪成10~15厘米的插穗,入土约2/3,30~40天即可生根,当年秋季移栽。采当年生粗壮嫩枝雨季插入土中,注意水分供给,遮荫,秋季即可生根,第二年早春进行移栽。

3、分株繁殖:根部萌蘖枝较多,可在早春用分株法繁殖。或于秋季9~10月间进行分株,早春栽植,栽后第二年即能开花。

4、压条繁殖: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3~4月较好。压条后第二年才能生根。

六、短毛紫荆的整形修剪

1、重剪:紫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在正常生长情况下,栽植4~5a的紫荆主干及侧枝比较稠密,一些老枝逐渐失去再生能力不能开花,此时需要对其进行重剪,疏去衰老枝,稀疏内膛空间,进而促使新枝的生长。

2、疏剪:紫荆落叶后,春季萌芽前进行修剪,根据主枝的树龄,疏除一些衰老严重的大枝、枯萎枝和交叉枝,使保留下的主枝能够均匀分布,充分得到阳光的照射,每年尽可能修剪一次。冬季修剪时,应疏剪掉没有观赏价值的病枝、重叠枝及交叉枝,可以使其抽发出新的枝条。

3、短截:一般夏季修剪应用短截较多。紫荆的花是由花芽分化而来的。因此,在紫荆进入花期以后,需要短截或者花朵摘心,待花朵凋谢以后,去除残花,减少因落果造成的营养消耗,减少对植株长势的影响。

七、短毛紫荆的常见病害及防治

1、叶枯病:主要危害紫荆叶片,感病的紫荆先从枝条尖端的叶片出现枯黄,慢慢脱落;在丛植的紫荆中,一般先有一两枝出现枯黄,然后全株枝条出现枯黄最后死亡。可在春季萌芽前15d左右喷施4~5°Bé石硫合剂或1∶1∶100的波尔多液防治;在春季展叶后可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15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两三次。

2、角斑病:角斑病主要为害紫荆叶片,病斑表现为黄褐色,多角形,严重情况下病斑布满叶片,连接在一起,叶片最终枯萎脱落。角斑病为真菌类病害,夏季发病较多,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慢慢向上部叶片蔓延。落叶后收集落叶并集中进行烧毁,从源头上减少发病。用60%代森锰锌600~10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800~1000倍液,15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两三次即可防治。

3、枯萎病:枯萎病对紫荆的危害最为严重,一般先从枝条尖端的叶片开始枯黄,逐步发展到全丛枯黄进而死亡。枯萎病大多从地下的伤口侵入,导致紫荆维管束组织被破坏。枯萎病病菌可以在病株残体或者土壤中越冬,能够存活较长的时间。因此,应在紫荆落叶后将落叶集中收集、销毁,用3%硫酸亚铁对植株伤口进行消毒,还可用50%多菌灵400倍液或50%福美双200倍液对紫荆进行灌根。

八、短毛紫荆的主要虫害及防治

1、褐边绿刺蛾:褐边绿刺蛾发生较轻时要及时剪除虫叶。在褐边绿刺蛾幼虫发生早期,可以通过喷施敌百虫、杀螟松、敌敌畏等800倍液进行防治。

2、大蓑蛾:可以在大蓑蛾幼虫孵化初期喷施800~1000倍敌百虫进行提前防治;还可以利用保护性的寄生蜂、寄生蝇等大蓑蛾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3、透翅蛾:夏季需要经常进行检查,及时疏除病枝、枯枝,及早消灭透翅蛾幼虫;也可通过喷施500倍液的敌敌畏或氧化乐果进行防治。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