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属

   2022-06-07 苗业网佚名328
核心提示:榛属拉丁学名:Corylus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桦木科亚科:榛亚科族:榛族分布区域:亚洲、欧洲及北美洲。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中国植物志:21:46。落叶

榛属    拉丁学名:Corylu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山毛榉目    科:桦木科    亚科:榛亚科    族:榛族    分布区域:亚洲、欧洲及北美洲。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    中国植物志:21:46。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暗灰色、褐色或灰褐色,芽卵圆形,具多数覆瓦状排列的芽鳞。单叶互生,叶脉羽状,伸向叶缘,托叶膜质。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每2-3枚生于上一年的侧枝的顶端,雄花无花被,花丝短,花粉粒赤道面观宽椭圆形;雌花序为头状;每个苞鳞内具2枚对生的雌花,具花被;花被顶端有4-8枚不规则的小齿;花柱2枚,果苞钟状或管状,坚果球形,种子1枚,子叶肉质。中国分布的桦木属榛族下的属

鹅耳枥属

鹅耳枥属(学名:CarpinusLinn.)是被子植物门桦木科下的一个属,该属均属乔木或小乔木,少数物种为灌木植物。该

榛属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暗灰色、褐色或灰褐色,芽卵圆形,具多数覆瓦状排列的芽鳞。单叶互生,叶脉羽状,伸向叶缘,托叶膜质。花

铁木属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芽有覆瓦状的鳞片;叶羽状脉,边缘有重锯齿;花单性同株,无花瓣;雄花排成下垂的葇荑花序,无花萼;雄蕊3-

虎榛子属

虎榛子属(学名:OstryopsisDecne)是桦木科榛族一属。矮灌木,多分枝。花期3—6月,果期4—10月。少种属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芽卵圆形,具多数覆瓦状鳞片。单叶,互生,有锯齿或浅裂;叶脉羽状,第三次脉与侧脉近垂直;托叶膜质,分离,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葇荑花序,常2—3枚生于上年生枝的顶端或叶痕腋间,下垂;苞鳞覆瓦状排列,每苞鳞具2枚与苞鳞贴生的苞片及1朵雄花;雄花无花被,雄蕊4—8枚,插生于苞片之上,花丝短,分叉,花药2室,药室分离,顶端生簇毛;雌花序聚生呈短穗状;每苞鳞内具2枚对生的雌花,均包藏于总苞之内,仅两个红色花柱伸出,每朵雌花基部具1枚2裂的苞片(果期发育成果苞),具花被;花被与子房贴生,顶端具不规则的小齿裂;子房下位,2室,每室1枚胚珠发育,另1枚常败育,花柱2裂,柱头钻形。果苞总状或管状,顶端裂片有的种类硬化成针刺状;坚果近球形,大部分或全部为果苞所包,外果皮木质;种子1粒,子叶肉质。

地理分布

本属约20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我国有7种3变种,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

下级分类

组1

刺榛组:本组有1种和1变种。

形态:乔木或小乔木。果苞钟状,裂片硬化呈锐利的针刺状。

物种:刺榛、刺榛(原变种)。

组2

榛组:本组分为榛亚组和华榛亚组。

形态:灌木、小乔木或乔木;果苞钟状或管状,裂片不硬化。

物种:亚组1.榛亚组有3种和1变种:维西榛、滇榛、榛、榛(原变种)。

亚组2.华榛亚组:本组有3种:华榛、披针叶榛、毛榛。

功能用途

本属植物的种子含油丰富,东北、华北地区用做油料植物;坚果为北方常见的干果之一,供食用。乔木树种木质坚硬,供建筑及家具制作之用。

历史记载

根据化石花粉记录,本属最早出现于白垩纪,在北极、欧洲中部、苏联西伯利亚及北美中部及西部第三纪各期的地层中均有本属坚果及叶的化石发现。在我国东北抚顺古新,统和始新统地层有本属植物化石发现。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