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斐木 拉丁学名:Juniperuspingiivar.wilsonii(Rehder)Silba 别名:雪松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柏纲 目:松柏目 科:松科 属:雪松属 种:歌斐木。
歌斐木,松科雪松属植物。又名神树、雪松、香柏、圣木等。乔木,高达50米,胸径达3米;树皮深灰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生长枝淡灰黄色,密生短绒毛,微有白粉,二、三年生枝呈灰色、淡褐灰色或深灰色。鳞背密生短绒毛;苞鳞短小;种子近三角状,种翅宽大,较种子为长,连同种子长2.2-3.7厘米。
分布于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300-3300米地带。中国北京、旅顺、大连、青岛、徐州、上海、南京、杭州、南平、庐山、武汉、长沙、昆明等地已广泛栽培作庭园树。在气候温和凉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旺盛。
一、歌斐木的形态特征
枝:乔木,高达50米,胸径达3米;树皮深灰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枝平展、微斜展或微下垂,基部宿存芽鳞向外反曲,小枝常下垂,一年生长枝淡灰黄色,密生短绒毛,微有白粉,二、三年生枝呈灰色、淡褐灰色或深灰色。
叶:叶在长枝上辐射伸展,短枝之叶成簇生状(每年生出新叶约15-20枚),针形,坚硬,淡绿色或深绿色,长2.5-5厘米,宽1-1.5毫米,上部较宽,先端锐尖,下部渐窄,常成三棱形,稀背脊明显,叶之腹面两侧各有2-3条气孔线,背面4-6条,幼时气孔线有白粉。
花:雄球花长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2-3厘米,径约1厘米;雌球花卵圆形,长约8毫米,径约5毫米。球果成熟前淡绿色,微有白粉,熟时红褐色,卵圆形或宽椭圆形,长7-12厘米,径5-9厘米,顶端圆钝,有短梗;中部种鳞扇状倒三角形,长2.5-4厘米,宽4-6厘米,上部宽圆,边缘内曲,中部楔状,下部耳形,基部爪状,鳞背密生短绒毛;苞鳞短小;种子近三角状,种翅宽大,较种子为长,连同种子长2.2-3.7厘米。
二、歌斐木的生长环境
歌斐木气候温和凉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旺盛。海拔1300-3300米地带。
三、歌斐木的分布范围
歌斐木分布于阿富汗至印度,中国北京、旅顺、大连、青岛、徐州、上海、南京、杭州、南平、庐山、武汉、长沙、昆明等地已广泛栽培作庭园树。
四、歌斐木的繁殖方法
中国各地栽培的雪松,雄球花常于第一年秋末抽出,次年早春较雌球花约早一周开放,经人工授粉后,种子能正常发育,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用种子繁殖或插条繁殖。
繁殖一般用播种或扦插法繁殖。播种可在3月进行播前用冷水浸种1~2d播种量左右播后覆土并覆草保湿。大约15~20d萌芽出土揭去草帘架设荫棚。也可用营养钵育苗可节约种子延长幼苗生长期。幼苗生长期要注意防涝。
扦插一般在春、秋季进行插穗母株以幼树为好。如能从实生苗上采插穗最好插穗长15~20cm留取顶芽除去下部针叶扦插深度8~10cm。插前插穗基部用500×10-6萘乙酸浸5min促进生根。插后架设荫棚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过湿经过40~50d形成愈伤组织60d左右以上生根。
五、歌斐木的栽培技术
(一)、整地
整地作床雪松忌低洼湿涝和地下水位过高的土地因此必须精心选择圃地。在整地前先施硫酸亚铁375kg/hm2然后深翻20cm再耧平作床畦宽1∙5m长20~50m筑埂做畦。挖穴栽苗株行间为1.5m×1.5m每畦1行定在畦的中央穴为30cm×30cm呈圆形。下留松土4~5cm。
(二)、栽植
雪松栽植应在春季进行栽植必须带土球大苗必须立支架防止风吹摇摆。培育管理雪松栽植后须及时浇水并向针叶喷水。7d后可松土、保墒。到5月初再浇1次水以后,天气不旱不浇。6月施1次氮肥秋季施1次磷钾肥在根边挖穴点施。雪松松土除草可20d进行1次要求认真细致一般深达4~5cm要求锄匀土松无坷垃。
雪松在管理过程中需注意整形即疏去过密的枝回缩过长的枝补充偏冠的缺枝。雪松顶梢被毁时可在顶端生长点附近选一生长强健的侧枝扶直绑以竹竿并适当剪去被扶枝条周围的侧枝加大顶端优势。经过2~3a树冠恢复如初此时除去竹竿。
六、歌斐木的病虫防治
(一)、虫害
虫害防治对苗圃地下害虫可通过翻耙整地、精耕细作清除杂草破坏其生活环境翻松土面增加害虫受天敌和其他自然条件影响的机会而死亡。利用金龟子、地老虎等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在地下害虫及大袋蛾、松毒蛾、红蜡蚧的幼虫盛发期用低毒高效的3%莫比朗乳油喷杀。
(二)、病害
病害防治(1)适地适树。应根据雪松生态学特性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疏松的中性至酸性土壤。同时注意不要栽植在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工业区及尘土较多的马路西侧。如果必须栽植在这些地区应加强栽培管理以增强树势提高抗性。
(2)加强栽培管理。①在栽植前对一些土壤条件不理想的地方要将树穴中的土换入经筛选配制好的营养土。②栽后要及时清除死亡病株、剪除病枝消除侵染源。
③要适时施肥增加土壤肥力。
七、歌斐木的主要价值
歌斐木边材白色,心材褐色,纹理通直,材质坚实、致密而均匀,比重0.56,有树脂,具香气,少翘裂,耐久用。可作建筑、桥梁、造船、家具及器具等用。雪松终年常绿,树形美观,亦为普遍栽培的庭园树。
八、歌斐木的植物文化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青松》
《旧约创世记》:创6:13神就对挪亚说:「凡有血气的人,他的尽头已经来到我面前;因为地上满了他们的强暴,我要把他们和地一并毁灭.创6:14你要用歌斐木造一只方舟,分一间一间的造,里外抹上松香。
Maketheeanarkofgopherwood;roomsshaltthoumakeintheark,andshaltpitchitwithinandwithoutwithpitch.
古人认为:树木可以把从自然界中获得的能量传递给人,并且已经得到了现代科学界的认可。史料记载:歌斐木是四大文明古国公认的蕴含自然能量最多的通灵之木。5000年前,歌斐木遍布世界各地高山之巅,吸取天地之精华,可帮人类消灾解难,趋利避害。而近一千年来,世界各地的歌斐木相继灭绝或丧失能量,灵修界专家一致认为,如今唯有长于黎巴嫩的歌斐木本色不改。
关于诺亚方舟
《圣经》记载了诺亚方舟这样的故事:为了惩罚堕落的人类,上帝制造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洪灾,只有善良的诺亚得到上帝指点,制造了一条巨大方舟,带着家人和一些无辜的动物从大灾难中幸存下来。大雨直下了40个昼夜,雨停后,诺亚方舟在汪洋中飘浮了整整7天,最后停泊在亚拉腊山脉。
1949年,俄国飞行员罗斯科维斯基拍下了第一张诺亚方舟的照片,照片中显示,一个模糊的暗色斑点出现,在山顶厚厚的冰层下,因而不少专家怀疑那就是《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然而,由于亚拉腊山地势险峻,当地居民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所以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诺亚方舟”的猜想仍然是一个谜。
1957年,土耳其几名空军飞行员驾驶飞机考察亚拉腊山顶,发现这个物体呈船型,这更引起了各国考古学家的浓厚兴趣。但是由于当时正是美苏冷战时期,苏联以“防止美国间谍接近苏联”为名,禁止各国飞机驶入山脉附近。2003年,美国卫星图像分析专家波尔谢·泰勒也开始关注这个被称为“亚拉腊山奇观”的神秘物体。他花了几年时间,收集了大量卫星成像图片,并对它们进行分类,终于发现这是一个长180多米的庞然大物。不过他也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他认为这也许是古老的土耳其要塞,也许是一架飞机的残骸,也有可能是“诺亚方舟”。
美土联合考察队7月进山为了解开这个“亚拉腊山诺亚方舟”之迷,土耳其和美国双双派出顶尖的探测人员,组成了这支10人小组,他们已于2012年7月15日进入亚拉腊山,并在那里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勘察工作。小组负责人丹尼尔·迈克吉维恩表示:“我们不会挖掘那个神秘物体,更不会在那里造出个假的方舟。我们只会在那里拍照,让你们看到那里的真实场景。”迈克吉维恩说,在他们进入亚拉腊山脉以前,队员们还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比如阅读有关亚拉腊山一带人文风情、地理地貌的资料。
他认为,最大问题是如何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进行沟通。由于土著居民们把这些山丘视为神灵,并且深信“诺亚方舟”的存在,所以世代以来,他们从不愿意向外来的人们透露有关这些山丘的秘密。探测小组的成员大多表示,对于了解《圣经》的人来说,一旦诺亚方舟被证实真的存在,它就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标志,以及人类进化发展的一个记录。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件既非常有意思,又非常有趣的工作。
从19世纪开始,人们便开始去达阿禄山寻找那传说中的诺亚方舟。法国探险家、考古学家约翰.佛尔兰.那扑拿曾三次登临达阿禄山寻找诺亚方舟。1955年夏天,那扑拿带着他的儿子那法卢第三次登上达阿禄山,在那里奇迹出现了,他们发现一截方舟的残块有一点露在冰河上面。
父子俩异常激动,小心翼翼地将那方舟的残木块挖了出来。诺亚方舟发现的消息引起了世界的轰动。方舟木块分别被运到巴黎大学、法兰西研究院、西班牙与埃及的最高学府和考古机构。专家们用碳14及其他先进技术进行测定,证明这些木块是“歌斐木”。
年代在5000年前。根据木块上加工的凹凸的痕迹分析,专家们认为它是一个大建造物的一部分。专家们推测,这残木很可能就是诺亚方舟的组成部分,或者是诺亚死后,亚美尼亚人为纪念诺亚而特地制造的大方舟的一块木板。无论如何,这是远古人类有关洪水的传说所遗留下来的重要实物。
到20世纪80年代初叶,美、苏、法、德、日及中东一些国家的考古学家们发现,在距今五六千年的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两河流域的确发生过大洪水,在古亚述王国都城尼尼微的拔尼巴国王图书馆遗址里,还发掘出“泥板文书”,泥板上也有关于洪水泛滥的记录。据此,学者们推断,《圣经》中上帝指示诺亚造方舟躲避洪水之事即源于此。根据那扑拿发掘的残木分析,专家们认为,诺亚方舟有可能就在达阿禄山上。直到2020年,达阿禄山从山间至山峰仍有厚厚的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