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槁

   2023-04-18 苗业网佚名336
核心提示:米槁拉丁学名:CinnamomummigaoH.W.Li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木兰纲目:樟目科樟科属:樟属种:米槁命名者及年代:H.W.Li

米槁    拉丁学名:CinnamomummigaoH.W.Li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樟目    科樟科    属:樟属    种:米槁    命名者及年代:H.W.Li,1978    保护级别:近危(NT)IUCN标准。

米槁(学名:CinnamomummigaoH.W.Li)是樟科、樟属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灰黑色,开裂,具香味。芽小,卵珠形,老枝近圆柱形,纤细,幼枝略扁,具棱,淡褐色,叶互生,叶片卵圆形至卵圆状长圆形,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宽楔形,两侧近相等,坚纸质,上面无毛,边缘略内卷,羽状脉,细脉网状,叶柄纤细,花未见。果序圆锥状,腋生,果球形,果托高脚杯状,果期11月。

米槁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及广西西部。生长在海拔约500米的林中。

米槁各部位均可提取樟脑和龙脑等挥发油,果实不仅是解酒和顺气的良药,而且是制取冰片的重要原料,被誉为中国贵州珍贵的苗药。

一、米槁的形态特征

米槁是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黑色,开裂,具香味。芽小,卵珠形,芽鳞宽卵形,外被灰白微柔毛。老枝近圆柱形,纤细,干时红褐色,有纵向条纹,无毛,幼枝略扁,具棱,淡褐色,被灰白微柔毛。叶互生,卵圆形至卵圆状长圆形,长4.5-16厘米,宽2.5-7厘米,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宽楔形,两侧近相等,坚纸质,干时上面黄绿色,稍光亮,下面灰绿色,晦暗,两面沿中脉及侧脉多少带红色,上面无毛,下面被极细的灰白微柔毛或老时变无毛,边缘略内卷,羽状脉,中脉直贯叶端,两面凸起,侧脉每边4-5条,弧曲,近叶缘处消失,两面多少明显,侧脉脉腋上面不明显隆起下面腺窝不明显,细脉网状,在放大镜下隐约可见;叶柄纤细,长1.3-3厘米,腹凹背凸,近基部被极细的灰白微柔毛。

米槁花未见。果序圆锥状,腋生,着生在幼枝中下部,长3.5-7.5厘米,具梗,总梗长1-4厘米,与各级序轴被极细的灰白微柔毛。果球形,直径1.2-1.3厘米,鲜时绿色,干时黄褐色;果托高脚杯状,长约1.2厘米,顶部盘状增大,宽达1厘米,具圆齿,下部突然收缩成柱状,基部宽约1.5毫米,外面被极细灰白微柔毛和纵向沟纹。果期11月。

二、米槁的近种区别

米槁近于黄樟(Cinnamomumparthenoxylon(Jack)Meisner)和八角樟(CinnamomumillicioidesA.Chevalier),与后者区别在于侧脉脉腋腺窝不明显,果及果托均较小;与前者区别在于果较大,直径1.2-1.3厘米,果托高脚杯状,顶部盘状增大,宽达1厘米,具圆齿,外面被极细的灰白微柔毛,幼枝及花序被极细的灰白微柔毛。

三、米槁的产地生境

米槁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及广西西部。生长在海拔约500米的林中。

四、米槁的繁殖方法

1、播种

应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排水良好、较庇荫的山坡下部的缓坡生荒地或经消毒的农田作苗圃地。圃地深翻,多犁多耙,施足基肥,于2月中旬至3月下旬进行条播。播种前,将贮藏的种子再一次精选,并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小时,洗净晾干即播。条距20厘米,播幅15-20厘米,覆土1.5-3厘米。定苗时,以每米播种沟内保留20-25株为宜,并适时浇水追肥。采用此方法,种子发芽出土成活率平均可达到63.7%,平均苗高可达到46.7厘米,平均地径可达到0.43厘米。

2、扦插

选择经营条件较好的荫湿农田为苗圃用地,扦插前先对圃地进行深翻细耙和消毒处理,并施放3千克/米充分腐熟的圈肥,按1.2米宽开厢使床面宽达1米,步道宽0.2米,床面高出步道10厘米,然后在厢面上铺放厚8厘米的山地碎细的黄心土即可进行插穗扦插。插穗于晚秋随采随插,采用当年生的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插穗长8-12厘米,有1个顶芽带2片当年新发的叶片。用浓度为10×10-6千克GGR6浸泡插穗基部。株行距为10厘米×15厘米,即扦插密度为67株/米。插穗插入土中5-7厘米,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在霜降至雨水时用塑料薄膜进行矮蓬覆盖保温。适时进行除草追肥和病虫害防治。采用此方法,米槁扦插成活率平均达71.3%,平均生根数达12.8条/株,年平均苗高可达57.5厘米,年平均地径达0.95厘米。

五、米槁的栽培技术

1、选择适宜的栽培区:米槁喜爱土壤肥沃和湿热的气候。根据其生态习性,应以板岩、变余砂岩、砂页岩发育的海拔在400-600米的红壤或黄红壤沟谷地带为造林地。造林地块的年均气温应在17.3-20.5℃之间,降雨量在1200-1613毫米之间,年均空气相对湿度>80%为宜。

2、移苗栽植技术:对选定的造林地块禁止炼山,以免导致水土流失。在整地时,对原生林木予以保留,以利于造林后增加森林植物的多样性。整地按60厘米×60厘米×40厘米的规格挖坑,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每穴施放农家肥25千克与表土混均后回填,再覆心土填平。水源条件优越的地方,可进行灌水踏实或待降雨淋溶半个月后即可进行移苗栽植。容器苗植苗不分季节,一年四季均可移栽,裸根苗应在冬至至翌年惊蛰前植苗。栽植时剪除部分或全部叶片以及离地面30厘米以下的侧枝,并适当修剪过长的主根。苗木高度超过1米时,可离地径50厘米处截去主干,适当修去过长的主根蘸浆栽植。栽植后水源条件方便的地方应喷浇定根水,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3、幼林抚育技术:米槁幼林抚育采用3年5次抚育的方法进行,宜在生长高峰和旱季将到之前进行中耕除草和深翻扩穴。一般第一年7-8月进行1次,第二、三年分别进行2次,即4-5月和7-8月各进行一次抚育。抚育管理时应结合中耕除草施适量尿素或复合肥,并将刀抚割灌的杂草覆盖在树盘上,以起到防风保温保湿,削弱雨水对树盘的直接打击,使土壤疏松透气和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树盘土壤的地力,促进米槁幼树旺盛生长。

六、米槁的主要价值

米槁各部位均可提取樟脑和龙脑等挥发油,果实不仅是解酒和顺气的良药,而且是制取冰片的重要原料,被誉为中国贵州珍贵的苗药。

七、米槁的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