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树属

   2023-05-24 苗木佚名216
核心提示:七叶树属拉丁学名:AesculusL.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无患子目科:七叶树科AesculusL.

七叶树属    拉丁学名:Aesculus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无患子目    科:七叶树科

AesculusL.七叶树属,七叶树科,约30余种,分布于北温带。

七叶树属植物,又名娑罗树、梭罗树,属落叶乔木,与悬铃木、榆树、椴树并称为世界四大优美行道树。在我国种类较多,分布范围广。其中中华七叶树(Aesculuschinensis)、浙江七叶树(A.chinensisvar.chekiangensis)和天师栗(A.wilsonii)的干燥成熟种子称“娑罗子”,是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娑罗子的主要成分为皂苷类化合物,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杀虫之功效。

一、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稀灌木。冬芽大形,顶生或腋生,外部有几对鳞片。叶对生,系3-9枚(通常5-7枚)小叶组成掌状复叶,有长叶柄,无托叶;小叶长圆形,倒卵形抑或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具短的小叶柄。聚伞圆.锥花序顶生,直立,侧生小花序系蝎尾状聚伞花序。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大形,不整齐;花萼钟形或管状,上段4-5裂,大小不等,排列成镊合状;花瓣4-5,倒卵形、倒披针形或匙形,基部爪状,大小不等;花盘全部发育成环状或仅一部分发育,微分裂或不分裂;雄蕊5-8,通常7,着生于花盘的内部;子房上位,无柄,3室,花柱细长,不分枝,柱头扁圆形,胚珠每室2枚,重叠。蒴果1-3室,平滑稀有刺,胞背开裂;种子仅1-2枚发育良好,近于球形或梨形,无胚乳,种脐常较宽大。

二、生长习性

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也能耐寒;喜深厚、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之土壤。深根性,萌芽力强;生长速度中等偏慢,寿命长。幼树喜阴,喜冬暖夏凉与湿润的气候,在偏酸性土中生长发育良好,以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宜。阳光过强或土壤过于干燥时对生长不得利。深根性,生长缓慢,寿命较长,它生命力强,适应风沙、盐碱等各种不良环境,抗污染。七叶树是陕西务本堂自主引育的野生树种,种植已有十年历史,种植基地已发展到2000余亩,可以裸根移植,抗病虫害能力强,种植范围遍布西北、延安、甘肃、四川、云南、广东等地。

三、分布区域

七叶树属树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美洲,有30余种,原产我国的有10余种,以西南亚热带地区为分布中心,北达黄河流域的陕西、甘肃、河北、河南,东至江苏、浙江,南到云南、广西及广东北部。欧洲七叶树原产于伊朗、印度北部、小亚细亚、欧洲巴尔干地区至高加索地区。常生于海拔100-1500米的湿润阔叶林中。

四、模式种

属的模式种:欧洲七叶树A.HippocastanumLinn.

五、该属分类

七叶树属植物全世界共有30余种,在我国有16种,如长柄七叶树、大果七叶树、大叶七叶树、欧洲七叶树、日本七叶树、云南七叶树、浙七叶树等。多数品种在我国已有引种种植。

六、化学成分

1953年,Merkel从欧洲七叶树中分离出了一溶血的皂苷,名为七叶皂苷(escin或aescin),用碱水解,得到等分子量的七叶皂苷元(escigenin)、乙酸、惕各酸、葡萄糖醛酸和两分子葡萄糖。杜向红等从3种不同种七叶树娑罗子中均鉴定出秦皮乙素。秦文娟等从天师栗中分离出新化合物天师栗酸(wilsonicacid)。


七、主要价值

欧美、日本等地将七叶树作为行道树、庭阴树广泛栽培,北美洲将红花或粉花及重瓣七叶树园艺变种种在道路两旁,花开之时风景十分美丽。

在中国,七叶树与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因此很多古刹名寺如杭州灵隐寺、北京卧佛寺、大觉寺中都有大树栽植。在建筑前对植、路边列植,或孤植、丛植于山坡、草地都很合适。为防止树干遭受日灼之害,可与其他树种配植。

七叶树种子可食用,但直接吃味道苦涩,需用碱水煮后方可食用,味如板栗。也可提取淀粉。木材质地轻,可用来造纸、雕刻、制作家具及工艺品等。从七叶树中萃取的天然活性成分:七叶素,通过抑制胶原蛋白酶等与肌肤纹理和完整性密切相关的酶类,促进微循环,维持细胞正常代谢,从而促使毛孔收敛,洁净,滋养,使肌肤细致无瑕。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