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厚壳

   2023-05-26 花木佚名330
核心提示:红厚壳拉丁学名:CalophylluminophyllumL.别名:红厚壳、胡桐、琼崖海棠树、海棠木、海棠果、君子树、呀拉菩、琼崖海棠界:植物

红厚壳    拉丁学名:CalophylluminophyllumL.    别名:红厚壳、胡桐、琼崖海棠树、海棠木、海棠果、君子树、呀拉菩、琼崖海棠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金虎尾目    科:红厚壳科    属:红厚壳属    种:红厚壳    命名者及年代:L.,1762    国际濒危等级:无危(LC)。

红厚壳(CalophylluminophyllumL.),红厚壳科红厚壳属的常绿乔木植物。树皮暗褐色或灰褐色;幼枝圆柱形。叶对生,厚革质,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顶端钝,圆形或微缺,两面都有光泽,侧脉细密,极多,两面凸起;叶柄粗壮。总状花序,有时为圆锥花序;花两性,白色,有香味;核果球形,成熟时黄色,肉质。

红厚壳主要分布于中国海南岛、广西、广东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和非洲也有分布。生于山地疏林中或常栽培。植株根系发达,耐盐碱、抗风性强,可以在贫瘠干旱的海滨、山地中生长,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红厚壳无性繁殖。

红厚壳的根、叶微苦,可用于祛瘀止痛。也可用于风湿痛,跌打损伤,痛经,其种子可以用来榨油供制肥皂、润滑油、医药用;其木材坚实,是良好的造船、枕木、桥梁用材;油可供工业用,加工去毒和精炼后可食用,木材质地坚实,较重,心材和边材不明显,能耐磨损和海水浸泡,不受虫蛀食,适宜于造船、桥梁、枕木、农具及家俱等用材,树皮可提制栲胶。2013年9月2日被中国植物红色名录评估为近危(NT)。

一、红厚壳的形态特征

红厚壳,藤黄科红厚壳属的常绿乔木植物。高5-12米;树皮厚,灰褐色或暗褐色,有纵裂缝,创伤处常渗出透明树脂;幼枝圆柱形,具纵条纹。叶对生,厚革质,宽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稀长圆形,长8-15厘米,宽4-8厘米,顶端钝,圆形或微缺,基部钝圆或宽楔形,两面具光泽;中脉在上面下陷,下面隆起,侧脉细密,极多,几与中脉垂直,两面隆起;叶柄粗壮,长1-2.5厘米。

红厚壳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近顶生,有花7-11,长在10厘米以上稀短;花两性,白色,微香,直径2-2.5厘米;花梗长1.5-4厘米;花萼裂片4枚,外方2枚较小,近圆形,顶端凹陷,长约8毫米,内方2枚较大,倒卵形,花瓣状;花瓣4,倒披针形,长约11毫米,顶端近平截或浑圆,内弯;雄蕊极多数,花丝基部合生成4束;子房近圆球形,花柱细长,蜿蜒状,柱头盾形。果圆球形,直径约2.5厘米,成熟时黄色,肉质,花期3-6月,果期9-11月。

二、红厚壳的产地生境

红厚壳几乎遍及东南亚热带诸国,大洋洲,非洲和中美洲等地,生于山地疏林中或常栽培。生长于海拔60-100(-200)米的丘陵空旷地和海滨沙荒地上。分布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安达曼群岛、菲律宾群岛、波利尼西亚以及马达加斯加和澳大利亚等国;在中国分布于海南和台湾。中国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南部也有少数引种栽培。

三、红厚壳的生长习性

红厚壳极喜光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玄武岩和花岗岩等岩石风化成的砖红壤、滨海冲积、沙土或盐碱土,均能正常生长。

红厚壳适生的气候年平均气温约24-28℃,年降水量约900-2800毫米,年蒸发量约1000-2000毫米。耐高温和干旱.在年降水量仅900毫米,4-5个月无雨、极端最高气温38℃,年日照时数大于2600小时,年蒸发量2000毫米以上的环境中,亦能生长。忌霜冻,极端最低气温7℃以下会受冻害,2℃以下冻死。

红厚壳植株根系发达,耐盐碱、抗风性强,可以在贫瘠干旱的海滨、山地中生长,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四、红厚壳的繁殖方法

红厚壳繁殖通过无性繁殖。

采种

红厚壳1年可开花结实2次,第1次5-8月开花,9-11月果熟;第2次11月至翌年1月开花,3-4月果熟,但常因低温影响花的发育结实少且质量差,以第1次结实较好且产量高。外果皮变软,由青转为黄褐色,即可采收,可在地上拾取,上树采摘或用竹竿敲击落地收集。果实收集后,浸水2-3天,擦洗去果肉,晒干,发芽力可延续7-12个月。每千克干果约208-255颗。

播种

除去果壳的种仁,用清水浸泡24小时后播种。播种后7-10天开始发芽出土,带壳的播种后10-25天发芽率达80-100%。如在高温多雨季节,用带壳果实浸尿水(或清水)2天后才播种,可防日灼腐烂,但发芽时间可能拖长至2个月左右。轻轻敲裂果壳,浸50%人尿12小时后,稍阴干即行播种,既缩短发芽时间,又不怕灼伤腐烂,且幼苗长势茁壮。

采用条播法播种,条距10厘米,沟深5厘米,每隔5厘米播1粒,覆土1-1.5厘米,覆盖稻草或用遮光网搭荫棚遮光,以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长出2对真叶时进行间苗分床,规格为20厘米×20厘米,或移入营养杯中培育。在海南1月份播种,3月份分床移植。当年雨季8-9月份,苗高30-40厘米,可以出圃栽植。

五、红厚壳的栽培技术

栽植

苗木主根长,侧根少,裸根造林不易成活,一般采用容器苗造林。在土壤较肥沃深厚的平缓立地,可用机耕或牛耕;在台地和低丘地造林,可采用穴垦。在海南地区造林季节宜在雨季进行。造林规格可根据立地条件确定,一般采用2米×2米或2米×3米,植穴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

抚育

每年雨季前、后对幼林进行抚育,雨季前抚育时,结合除草每穴施复合肥100克,连续抚育3年,以促进幼林提前郁闭。

七、红厚壳的主要价值

经济

红厚壳的种子可以用来榨油供制肥皂、润滑油、医药用;其木材坚实,是良好的造船、枕木、桥梁用材;油可供工业用,加工去毒和精炼后可食用,木材质地坚实,较重,心材和边材不明显,能耐磨损和海水浸泡,不受虫蛀食,适宜于造船、桥梁、枕木、农具及家俱等用材,树皮可提制栲胶。

材用:木材红褐色,质地坚韧,纹理交错,结构致密,加工后有光泽。干燥后不开裂,不变形,极耐腐,且耐海水浸渍,握钉力强而钉不生锈,是造船、造车,房屋建筑,制作物具器械和农具的良材。

油用:红厚壳又是高产的油料树种,果实含油量20-30%,种仁含油量50-60%。原油深棕色带绿,味苦有毒;群众过去用于照明和掺入硫磺作医治疥疮之用,有时也代桐油作木船的涂料。在工业上可作肥皂、润滑油、肥料。曾有人把原油提炼作食用油,每100千克原油可得食油70千克,油呈橙黄色,澄清,不苦,味香可口。

树皮:树皮含单宁12-19%,可作鞣料原料,过去群众多用以染渔网。树脂可作漆油的防脆剂和印刷用墨的胶料。

药用

红厚壳的根、叶微苦,可用于祛瘀止痛。也可用于风湿痛,跌打损伤,痛经。

根叶可入药:祛疗止痛。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痛经,外伤出血。树皮和果实:用于鼻出血,鼻塞,耳聋。种子油:用于皮肤病。

观赏

红厚壳树姿美观,终年翠绿。花期较长花朵较大而密聚,气味芬芳,是四旁绿化的好树种。

八、红厚壳的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2013年9月2日,被中国植物红色名录评估为近危(NT)。

2018年9月,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无危(LC)。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