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岛福木

   2023-05-27 花木佚名281
核心提示:菲岛福木拉丁学名:GarciniasubellipticaMerr.别名:菲岛福木、福木、福树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木兰纲目:金虎尾目科:

菲岛福木    拉丁学名:GarciniasubellipticaMerr.    别名:菲岛福木、福木、福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金虎尾目    科:藤黄科    亚科:藤黄亚科    属:藤黄属    种:菲岛福木    命名者及年代:Merr,1908。

菲岛福木(GarciniasubellipticaMerr.)是藤黄科藤黄属的乔木,株高可达20余米;叶片厚革质,叶卵形、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稀圆形或披针形,基部宽楔形或近圆;花单性同株,雄花及雌花常混生,有时雌花成簇生状,雄花成近穗状,近圆形,花瓣倒卵形,黄色,雌花具退化雄蕊;果长圆形,顶端圆,成熟时黄色。

菲岛福木原产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及中国台湾的兰屿、绿岛等地,日本的琉球群岛、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分布。常生于海滨的杂木林中。喜光,耐半阴,喜高温,耐干旱。繁殖方式一般为播种繁殖。

菲岛福木抗风力强,生长慢,寿命长,树形美观,常栽培作园林景观树、行道树及防风林树种。

一、菲岛福木的形态特征

菲岛福木是乔木,高可达20余米,小枝坚韧粗壮,具4-6稜。叶片厚革质,卵形,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稀圆形或披针形,长7-14(-20)厘米,宽3-6(-7)厘米,顶端钝、圆形或微凹,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上面深绿色,具光泽,下面黄绿色,中脉在下面隆起,侧脉纤细,微拱形,12-18对,两面隆起,至边缘处联结,网脉明显;叶柄粗壮,长6-15毫米。花杂性,同株,5数;雄花和雌花通常混合在-起,簇生或单生于落叶腋部,有时雌花成簇生状,雄花成假穗状,长约10厘米;雄花萼片近圆形,革质,边缘有密的短睫毛,内方2枚较大,外方3枚较小;花瓣倒卵形,黄色,长约为萼片的2倍多,雄蕊合生成5束,每束有6-10枚,束柄长约2毫米,花药双生;雌花通常具长梗,退化雄蕊合生成5束,花药萎缩状,副花冠上半部具不规则的啮齿;子房球形,外面有稜,3-5室,花柱极短,柱头盾形,5深裂,无瘤突。浆果宽长圆形,成熟时黄色,外面光滑,种子1-3(-4)枚。

菲岛福木的花杂性,同株,5基数,但也有的文献(VesqueinDC.Monogx.Phanerog.8:310.1893;H.L.Li,WoodyFl.Taiwan602,tab.236.1963)记载为4基数,更甚者出现文图自相矛盾的情况。

二、菲岛福木的生长环境

菲岛福木生于海滨的杂木林中。菲岛福木喜高温、湿润、阳光充足的自然环境,因菲岛福木耐旱、耐风、耐盐的特点,所以菲岛福木多生长在海滨的杂木林中。

三、菲岛福木的分布范围

菲岛福木原产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及中国台湾的兰屿、绿岛等地,日本的琉球群岛、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分布。产我国台湾南部(高雄和火烧岛),台北市亦见栽培。日本的琉球群岛、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爪哇)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菲律宾。

菲岛福木原产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及中国台湾的兰屿、绿岛等地,日本的琉球群岛、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分布。

四、菲岛福木的繁殖方法

菲岛福木可通过播种繁殖,春季或者夏季为最合适的播种季节。

五、菲岛福木的主要价值

1、生态:菲岛福木能耐暴风和怒潮的侵袭,根部巩固,枝叶茂盛,是中国沿海地区营造防风林的理想树种。

2、观赏:菲岛福木柱型端正美观,叶大且浓绿,可做园景树,幼树可做盆栽,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