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藤黄 拉丁学名:GarciniayunnanensisH.H.Hu 别名:云南藤黄、小姑娘果、吗给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金虎尾目 科:藤黄科 属:藤黄属 种:云南藤黄 命名者及年代:Hu,1940 保护级别:近危(IUCN标准)。
云南藤黄(GarciniayunnanensisH.H.Hu)是藤黄科藤黄属植物,乔木,高达20米,胸径约30厘米。枝条粗壮,灰褐色。叶片纸质,倒披针形、倒卵形或长圆形。花杂性,异株。雄花为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雌花序腋生,圆锥状。花瓣黄色,子房无柄,陀螺形,4室。幼果椭圆形,柱头宿存,盾形成4裂片状。花期4-5月,果期7-8月。
云南藤黄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和西南部。生长于海拔1300-1600米的丘陵、坡地的杂木林中。
云南藤黄果成熟后味酸甜,云南当地民族喜食用;木材淡黄色,结构致密,可供建筑用材。从药用方面来说,是天然苯甲酮类化合物的主要资源之一,云南藤黄作为野生水果和药源植物开发前景较大。又是很好的庭院绿化树种。
一、云南藤黄的形态特征
云南藤黄是乔木,高达20米,胸径约30厘米。枝条粗壮,髓心小,中空,小枝微粗壮,具皮孔,节间较短,灰褐色,具不规则的纵条纹。叶片纸质,倒披针形、倒卵形或长圆形,长(5-)9-16厘米,宽2-5厘米,顶端钝渐尖、突尖或浑圆,有时微凹或2裂状,基部楔形下延,边缘微反卷,中脉在上面下陷,在下面隆起,侧脉和网脉纤细,两面明显,侧脉多而密,30-36对,斜升,至边缘处联结;叶柄长1-2厘米。
云南藤黄花杂性,异株。雄花为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长8-10厘米,总梗具明显的关节,基部有时具苞叶2枚;花直径0.8-1厘米;花梗粗壮,长3-5毫米,基部具对生的钻形苞片2枚;花瓣黄色,与萼片等长或稍长;雄蕊合生成4束,与花瓣对生,束柄粗壮,微扁,下部较宽,长约3毫米,每束有花药60-70,无柄,集生成头状,退化雌蕊半球形,微有棱。雌花序腋生,圆锥状,长约10厘米,退化雄蕊4束,每束花药仅15-20(有时其中少数几枚能育),短于雌蕊,束柄长1.5-2毫米;子房无柄,陀螺形,4室,每室胚珠1,柱头盾形,4裂,高2.5-3毫米。幼果椭圆形,外面光滑无棱,柱头宿存,盾形成4裂片状。花期4-5月,果期7-8月。
二、云南藤黄的近种区别
云南藤黄近木竹子(GarciniamultifloraChamp.exBenth.),不同点为叶片薄,通常倒披针形,雌花序圆锥状,花小,雄花退化雌蕊不成柱状,子房4室,甚易区别。
三、云南藤黄的产地生境
云南藤黄仅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和西南部的勐腊、勐海、景洪、临沧、耿马、镇康、沧源、澜沧、芒市。生长于海拔1300-1600米的丘陵、坡地的杂木林中。属阳性树种,幼林稍耐阴,速生期喜光。喜微酸性至酸性土壤,对肥力要求不高。
四、云南藤黄的生长习性
云南藤黄在云南南部、西南部原产地为常绿树种,北移到玉溪、昆明等亚热带地区,为适应冬季低温叶片会自然脱落,春季重新萌发生长。云南藤黄为深根性,主根发达,须根极少,苗期主根长度为苗高的1倍以上,主根伸长较快。庭园种植20年左右的树高可达15米,胸径25厘米。
五、云南藤黄的繁殖方法
(一)、采收处理
1、果实采收:云南藤黄果实未成熟前呈绿色,成熟后呈紫红色。一般4中旬后,果实陆续成熟,到集中成熟期5月底至6月即可采收果实制种。果实成串着生,采摘时选择小果成熟50%以上的果串剪下,放入竹筐中,搬运回去后再将小果一个个摘下放置。这时采摘下来的小果即使没有完全变紫红色或呈黄绿色的种子也具有发芽能力。
2、种实调制:将成熟的果实直接堆放在阴暗潮湿的露地,促进生理转化,堆沤2-3天,至果肉发软、腐烂,用流水冲洗果肉或揉搓去除果肉,冲洗干净果核,将果核(种子)晾干表面水分后放入湿沙中贮藏备用,或及时播种。云南藤黄种子为顽拗型种子,运输途中或播种前都要保持种子湿润。可采用湿润苔藓或湿沙保湿尽快转移至播种地,尽快播种或沙藏催芽。
3、催芽:云南藤黄种子最好随采摘随播种。培育裸根苗,可先进行催芽再播种,而培育容器苗可不必催芽,直接播入沙床即可。种子催芽,将消毒好的湿沙或湿润的泥炭藓放入塑料袋中,再将调制好的种子混入湿沙或湿润的泥炭藓中,密封塑料袋,置于室温下催芽,周打开翻动1次进行透气,沙子手握成型手松即散说明湿度可以,否则需要洒水保证种子发芽所需水分,10-15天左右露白即可播种。
(二)、裸根苗培育
裸根苗采用苗床播种培育。作床前将圃地深挖,翻晒1-2周,常规作床,采用条播。云南藤黄种子较大,幼苗叶片也较大,播种间距要稀一些,间隔5-10厘米播种1粒,覆土厚度1-2厘米,播种后覆盖1厘米厚的松针,上搭建塑料拱棚,以防雨水过多造成催芽种子腐烂。苗床播种发芽率约在80%以上。种子发芽后拱棚上面加盖荫网,拱棚两端需开口通风,以免高温烧苗。至幼苗长出2-4片真叶时,选择阴天去除塑料拱棚和遮荫网。期间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间隔7天喷施1次多菌灵或敌克松等农药防病,连续用药2-3次。
(三)、容器苗培育
容器苗采用两段式培育,先沙床播种培育芽苗,再移植到容器中培育容器苗。
1、芽苗培育:采用沙床播种。播种前用河沙筑15厘米高的床面,用木板刮平,浇洒0.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土壤消毒,1小时后再平整床面,然后采用点播法将种子均匀按入沙中,种子没入沙面深0.5厘米,每平方米播种300-400粒,浇透水。在苗床上搭建50-60厘米高的拱棚,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有利于种子发芽。约20-25天发芽,发芽后在拱棚上面加盖遮荫网,防止高温烧苗。在温暖晴天的中午前后,可将薄膜全部掀开或仅将拱棚两端薄膜揭开通风,减少病菌侵染、滋生。期间,沙子手握不成型时需立即浇水。沙床播种,发芽率可达到90%以上。视芽苗生长和天气情况,逐步拆除遮荫网。
2、芽苗移植:云南藤黄主根生长较快,培育容器苗的容器要尽可能深一些,培育1年生苗采用的容器规格为深15厘米、宽12厘米。育苗基质以森林士+腐殖士1:1混合均匀后装入容器。根据地形,容器按苗床方式紧密摆放,床面宽1-1.1米。装好基质后,移苗前1天用0.5%高锰酸钾濬液进行苗床消毒,并使基质充分湿润。当芽苗长出2片真叶,应及时移植到容器中,否则根系太长不好移植。移植完毕,上方搭建遮阴棚,使幼苗渡过芽苗期,长出4-6片真叶时选择阴天除去遮荫网。芽苗移植成活率约92-95%。
(四)、苗期管理
裸根苗和容器苗的苗期管理方法相同。云南藤黄幼苗期,病虫害很少发生,主要管理措施就是除浇水、施肥。除草以除小除了为原则;苗期生长较快,视幼苗生长情况,可结合浇水每隔7-10天施少量尿素或复合肥,浓度约为0.1-0.3%:每隔10-15天喷0.10%浓度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液防病。出圃前1个月开始炼苗,应停止施肥,同时控制水分,提高幼苗木质化程度,增强苗木抗逆性,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苗高15-20厘米可出圃栽植到果园或庭院中。
六、云南藤黄的栽培技术
1、裸根苗移植
云南藤黄培育1年后即可以移植到果园或庭院中栽植了,当年播种次年6-7月定植。苗木培育期过长,主根扎入土中较深,不仅挖取不便,而且主根容易挖断,栽植后不易成活,缓苗期也较长。定植前,进行全面整地。定植塘要深,塘规格采用深60厘米,边宽40厘米,挖好塘,晒塘1个月后再定植。定植时,苗木损伤的根系应剪除后再栽植。裸根苗移栽后,顶梢常会枯死,叶片脱落,但苗木仍然具有活力,应加强管理,待其适应以后会从主干下部的叶基部重新萌发发长出新叶和新枝。裸根苗移植成活率在80-85%之间。
2、容器苗移植
云南藤黄根系生长快,容易穿袋,适合当年育苗次年6-7月栽植。当根系穿出容器时,应在移植前1-2周剪去穿出的根系,并挪动位置摆放炼苗,没有死亡的即可移植出圃定植。容器苗移植成活率在95%以上。
七、云南藤黄的主要价值
1、食用:云南藤黄果成熟后味酸甜,云南当地民族喜食用。
2、经济:木材淡黄色,结构致密,可供建筑用材。
3、药用:从药用方面来说,是天然苯甲酮类化合物的主要资源之一,云南藤黄作为野生水果和药源植物开发前景较大。
4、观赏:云南藤黄树形美观,花、果期长,是很好的庭院绿化树种。
八、云南藤黄的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