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湖白茶

   2023-06-06 苗业网佚名224
核心提示:天目湖白茶产地名称:江苏省溧阳市品质特点:外形细秀,色泽绿润,滋味鲜爽地理标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批准文号:农业部公告

天目湖白茶    产地名称:江苏省溧阳市    品质特点:外形细秀,色泽绿润,滋味鲜爽    地理标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374号    批准时间:2010年04月16日。

天目湖白茶,江苏省溧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天目湖白茶具有独特的感官品质:外形细秀略扁,色泽绿润,透显金黄;内质香气栗香馥郁,汤色鹅黄,清澈明亮,滋味鲜爽且醇,叶张玉白、茎脉翠绿。天目湖白茶经理化分析,成品茶的氨基酸含量5-6%,约为普通绿茶的2倍,茶多酚含量12-15%,酚氨比值2.6,仅为普通绿茶的一半,这是天目湖白茶茶汤特别醇鲜的根由。

2010年0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天目湖白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一、天目湖白茶的产品特点

1、外在感官

天目湖白茶属于绿茶的白化品种,茶外形细秀略扁,色泽绿润、透显金黄;内质香气栗香馥郁,汤色鹅黄、清澈明亮,滋味鲜爽且醇,叶张玉白、茎脉翠绿。

2、内在品质

经检测,天目湖白茶的氨基酸含量为6.26-9%,比普通茶高2倍以上,茶多酚含量为10.7%,是普通茶的一半,还具有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功能。

理化指标(克/百克)

项目

指标

水分≤

6.0

总灰分≤

7.0

水浸出物≥

38.0

碎末≤

5.0

二、天目湖白茶的产地环境

(一)、位置境域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东经119°08′-119°63′,北纬37°09′-31°41′之间。东邻无锡市宜兴,西与南京市高淳、溧水毗邻,南与安徽省广德、郎溪接壤,北连镇江市句容,常州市金坛。市境南北长59.06千米,东西宽45.14千米,总面积1535.87平方千米。

(二)、地貌土壤

1、地质地貌:天目湖白茶产自溧阳市境内的天目山余脉、茅山丘陵的山间和缓坡岗地。天目山余脉山峰陡峻,地势起伏,最高峰石门尖主峰506米,为苏南第一峰。茅山丘陵位于茅山之东侧,山少丘多,丘陵蜿蜒起伏。山峰冈峦主要有上古生界泥盆系的石英砂岩和中生界火山岩构成。

2、土壤特征:天目湖白茶茶园依地势分布主要有黄砂土、黄刚土土种。发育于两大山脉山麓的黄棕壤亚类的黄砂土,成土母质是石英砂岩、古代沉积岩、页岩的风化物,土质属壤土至轻粘土,表土酸性,心土粘粒含量高,蓄水保肥性能好,有机质、氮素水平适宜,是苏南地区最适宜植茶的土壤。发育于山前黄土岗地黄褐土亚类的黄刚土,传统称耕作黄棕壤,成土母质源于古代脱钙化的下蜀黄土,土层深厚,表土颗粒以粉砂粘粒为主,酸碱度微酸,由于基岩为水平沉积岩,土体发育常见典型的粘盘层,黄刚土粘粒含量高,交换性氢、铝和盐基离子较高,矿质养分丰富,适宜于茶树生长发育。

(三)、水文情况

溧阳市主要有南、中、北三大河流纵横东西,全市有大小水库77座,水面半亩以上的塘坝15046座,总拦截山洪面积474平方千米,占山区面积的47.3%,累计库容3.64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1.34亿立方米。总有效灌溉面积27.06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20.5万亩,水库渠坝灌溉面积6.54万亩。

(四)、气候情况

天目湖白茶产区属于中亚热带北缘过渡季风型气候,冬夏春秋四季分明,春季温凉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先湿后干,冬季寒冷干燥,全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从农业气候角度分析,光、温、水配合良好,具有春夏季雨热同步,秋冬季光温互补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5.4℃。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丰沛的水资源,适宜的土壤,非常有利于天目湖白茶产业的发展。

三、天目湖白茶的历史渊源

溧阳自古出产茶叶。北宋时,毗陵知府周绛在歌颂故乡溧阳《招仙观》诗中,有“绿荈晚烟梅雨夏,朱藤余萼麦风开”之句,周绛早年在溧阳黄山观当道士时,汲清泉、尝百茶,开垦茶圃,对茶进行研究,研制出溧阳独特的“芳津茶”,家乡人称为“绛茶”。

元代溧阳教授仇远在《广教寺》诗中吟出“撞钟山鹳起,煮茗石罂香”之句,说明宋、元时,溧阳的丘陵山区,已遍植茶树。

溧阳种茶的历史始于宋元,兴于明清,盛在当代。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溧阳市把茶叶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促进了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江苏省重点产茶县(市)。

20世纪90年代,白茶从天目山脉零散分布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以来,溧阳茶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天目湖白茶发展过程中创制了天目湖玉枝白茶、田家山白茶、富子白茶等一批名茶。

四、天目湖白茶的生产情况

2010年,天目湖白茶生产面积1000公顷,年产量60吨,产值1.3亿多元。

2018年,天目湖茶园面积已达7万亩,其中天目湖白茶面积近3万亩,平均亩产值达10000元以上,进入盛产期的白茶亩产值可达30000元。

五、天目湖白茶的产品荣誉

2006年开始,溧阳市先后有36只次白茶茶样在省级以上名优茶评比中获大奖。被农业部中绿华厦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定为有机食品的白茶产品有20个。

2006年,天目湖白茶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

2009年,天目湖白茶被选定为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指定用茶,成为“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之一。

2010年0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天目湖白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7年,“印象天目”天目湖白茶,在国际茶赛中荣获绿茶组三大名茶之一。

六、天目湖白茶的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天目湖白茶产自溧阳市溧城镇、天目湖镇、戴埠镇、上黄镇、社渚镇、上兴镇、竹箦镇、南渡镇,总面积约1400平方千米。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条件

①气候条件:溧阳属于中亚热带北缘过渡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凉多雨,全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温、水配合良好,具有春夏季雨热同步,秋冬季光温互补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5.4℃,符合茶树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上,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在摄氏15度以上,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生长季节月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最好80%以上的要求。

②土壤条件:天目湖白茶主要分布在天目湖周围,这一区域内以山地和丘陵地为主,土层深度在60厘米以上;土壤呈酸性反应,土壤酸度在4.0-6.5之间,且不渍水,形成了适宜茶树生长的茶园小气候。

(2)管理技术

1、修剪时期及修剪方式

①修剪适期,以4月25日-5月5日为适期,太早,还在春茶忙季,生产人手紧张;太晚,影响生长量,从而对第二年的产量有影响。

②修剪方法,定型修剪,在每年的剪口上提高5厘米;轻修剪,原则上以剪去上年夏梢为宜。

2、修剪前后的大田管理

①肥料,于修剪前后的4月底-5月上旬,以饼肥、家禽粪和商品有机肥为主,开沟施入,施肥深度15厘米以上(注:坡度大且是砂质土的茶园可以不开沟,以防水土流失)。一般施菜籽饼200千克/亩或鸡粪等商品有机肥350千克/亩,根据土壤条件,配合施用磷肥、钾肥(硫酸钾,禁用氯化钾)和其它所需营养,一般配施氮:磷:钾为3:1:2的复合肥(15-20)千克/亩(须自配,以市场上的复合肥+尿素配施)。

②防虫,在修剪结束后的20-30天时,必须注意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用药。

③草害,天目湖白茶由于年生长量小,极易发生草害,又因天目湖白茶的叶质薄,很容易受到药害。化学除草可引起茶树生长量减少,极易引发夏季灼伤和冬季冻害,因此,茶园杂草均为人工削除。

生产记录要求:产地范围、产地分布图、农户名单、地块编号、投入品清单、生产技术、产地面积、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情况、收获记录、仓储记录、销售记录等。

(3)茶叶加工环境条件

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应符合GB3095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茶叶加工中直接用水、冲洗加工设备和厂房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要求。加工厂环境应整洁、干净、无异味。加工区应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加工车间应采光良好、灯光明亮,照度达到500勒以上,测定按GB/T18204.21规定执行。加工厂应配有相应的更衣间、茶叶审评室,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茶季前应全面清洗消毒一次。

专用标志使用

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