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头椿的栽培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
种子采集与处理:当翅果成熟时,连小枝一起剪下,晒干去杂质后干藏。种子的发芽力可保持2年。
播种时间与方式:一般在三月上旬至四月下旬播种。播种前可用40℃的温水浸泡一昼夜,以提高发芽率。播种量约为5~8千克/667平方米,采用条播方式,行距25~40厘米,覆土1~1.5厘米。
发芽与苗期管理: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9~15℃,一年生苗高可达60~100厘米,地径可达0.5~1.5厘米。苗期需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幼苗生长。
扦插繁殖
插根繁殖:选取健壮的根段,截成20厘米长的插穗,下切口为斜形,上切口为平形。采用开沟斜埋的方式,覆土掩埋,上切口与地面齐平。
插条繁殖:选择充分木质化的一年生萌条,截取25厘米长的插条,上切口为平形,下切口为斜形。插时采用高垫斜插,插后覆盖地膜,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嫁接繁殖
砧木选择:于春季采用露地播种普通臭椿种子得到的臭椿苗作为砧木。
接穗与嫁接时间:在6~8月采取千头椿的接穗条进行芽接,成活率可达90%以上。早春也可在臭椿大苗上采用劈接法进行高枝换头。
二、栽植技术
栽植季节
春季栽植:在土壤刚解冻时进行,以4月中旬为宜,此时苗木上部壮芽膨大呈球状时栽植成活率最高。
秋季栽植:宜在开始落叶至12月上旬之间进行。
栽植方法
挖坑:提前挖好树坑,尺寸应不小于1.2米×1.2米,深度应不低于80厘米。树坑挖好后晾晒几天,使树坑内周边的土彻底解冻。
栽植深度:栽植时埋的不要过深,控制在原栽植痕5~10厘米以内。如果栽植太浅,土层薄保墒差,易被大风吹倒;如果埋的过深,根系部位地温低,不易发芽。
浇水与支撑:栽植后一般浇3遍水,促进成活。此时气温低,地温也低,土壤保持湿润就好。栽植后要进行支撑,以免刮风摆动树木,影响成活率。
三、养护管理
浇水
浇水原则:千头椿侧根发达,耐旱力极强,但耐涝性一般。浇水时要掌握好间隔时间,严禁盲目浇水。如果根系处于浸泡状态,日久天长就会腐烂。
浇水方法:春季栽植后浇好返青水,四五月份正常春旱期应浇一到二次水。夏季雨天要及时排水,防止种植穴内积水。秋末浇好防冻水。第三年早春及秋末浇好返青水及防冻水即可,其他时间可靠自然降水生长。
施肥
施肥原则:千头椿耐瘠薄,对肥要求不高,但新栽植的苗木要给以适量的肥料。施肥不可过早或过浓,否则会引起细胞的反渗透作用和烂根。
施肥方法:底肥可用经腐熟发酵的圈肥。6月中下旬后对苗木追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秋末结合浇冻水再施一次牛马粪。翌年春末追施三要素复合肥,秋末施农家肥。以后的管理中,只需秋末施农家肥即可。
修剪整形
截干处理:千头椿栽植时一般都要进行截干处理,定干高度为2.5米至3.5米。
修剪方法:种植萌芽后,可任其生长。待到初冬修剪时,在主干上选择3个至5个分布均匀、长势旺盛的枝条做主枝,其余全部疏除,并对所留主枝进行短截,主枝上保留外芽。翌年每个主枝上可保留两三个侧枝,其余侧枝全部疏除。其本骨架形成后,以后每年只需对过密枝、干枯枝、病虫枝、下垂枝进行疏除即可。
四、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千头椿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等。发病时叶表出现黄白色状斑块,叶背有白色粉层斑块。防治方法包括注意营养平衡、不可偏施氮肥、春季子囊孢子飞散时喷洒药剂等。
虫害防治:千头椿常见的虫害有斑衣蜡蝉等。防治方法包括人工捕杀、药物喷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