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整地施肥技术

   2017-04-19 园林花木网佚名385
核心提示:苗圃整地施肥技术—选择土层较深厚、质地为壤质、结构疏松、呈中性反应、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排灌方便的土壤进行草落育苗,土壤的环境质量应符合无公害草愁产地的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苗圃应选地势平坦、光照充足的

苗圃整地施肥技术—选择土层较深厚、质地为壤质、结构疏松、呈中性反应、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排灌方便的土壤进行草落育苗,土壤的环境质量应符合无公害草愁产地的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苗圃应选地势平坦、光照充足的地块。苗圃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疏松、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有排灌条件、比较静风且交通方便的地方。苗圃整地施肥技术土壤质地以黏质壤土、壤土或沙质壤土为宜,土壤PH值为6.0~7.5。但不宜在重粘土、沙土或盐碱地上育苗,也不能选择重茬地、荒地以及地下水位在1m以上的地方作苗圃地,以免影响苗木产量和质量。整地是苗圃地土壤管理的主要措施。

整地的作用在于通过整地可以翻动苗圃地表层土壤,加深土层,熟化深层土壤,增加土壤 孔隙度,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增加土壤的透水性、通气 性;还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快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为苗木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养分。苗圃整地施肥技术一般圃地的耕地深度最好在30—35 厘米。目的是为了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消灭杂草和寄生于表土或土壤表层的病虫害,减少耕地的阻力,提高耕地的质量。 菌圃地轮作区的农作物或绿肥作物收割后进行的浅耕还有清除作物或绿肥残茬的作用,也叫做浅耕灭茬。苗圃整地施肥技术浅耕的深度一般为4-7厘米。而在生荒地或旧采伐迹地上开辟的苗圃地,由于杂草根系盘结紧密,浅耕灭茬要适当加深,可达10-15厘米。冬季整地还可以冻垡、晒垡,促 进土壤熟化;并可以冻杀虫卵和病菌孢子,减少苗圃病虫害的发生。

苗圃整地施肥技术结合排灌渠道来安排主、副道。苗圃整地施肥技术坡地上的苗圃,在坡上的外围应挖拦水沟埂,以拦截和排泄迳流。,应于秋季起苗后立即平整地面,进行深耕细耙,并做好苗床,以待到春天育苗;南方冬季温和多雨,土壤黏重的地区,冬季整地后不再耙地,进行晒垡,使土壤疏松4原先所育苗木如需留床待春季起苗造林的,返春后应抓紧组织起苗造林,起苗后应尽快耕耙,以减少水分蒸发。

清除树根、杂草、石块等。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亩施猪、牛栏肥或堆肥1000公斤以上,过磷酸钙25-50公斤以肥肥土,以土肥苗之目的。 苗圃整地施肥技术目的是疏松表层土壤,调节水、气状况。中耕通常和除草活动结合进行,这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供应,而且还能减少杂草对水分、养分和光照的竞争,从而促进苗木生长。每667平米,施腐熟有机肥3-5立方米,过磷酸钙30千克或磷酸二铵25千克。结合施基肥,深翻土地,使地面平整.土壤熟化.耕匀耙细后做成宽1.2-1.5米的平畦或高畦.一般采用平畦,因为平畦灌溉方便,保墒效果好.畦面与地面平齐,畦埂高10^-15厘米、宽20-30厘米。平畦容易积水,所以在雨水多或地势较低的地方,应该采用高畦,畦面高度以有利于排出积水为准,一般高出地面15-30厘米。中耕一般每年要进行数次,中耕的深度应随苗木生长变化,要先浅后深;靠近苗木根际处要浅,向外逐渐加深。以免伤害幼苗的根系,影响其生长发育。与土壤改良相结合质地黏重的苗圃地,秋冬季整地应耕 而不耙,以便冻垡、晒垡,促进风化。

苗圃整地施肥技术如能掺入适量的沙土或工业灰渣,将有助于改良其黏重性。过于松散的沙质土,其下层如有较 厚的黏质间层,应行深翻,以增加表层的黏性。如果附近黏土丰富, 也可适当客土,掺黏改沙。低洼易涝、易碱的苗圃地,整地时要与修 筑台田、开掘排水沟等工程措施结合,注意抬高地面和降低地下水,春播前可再浅耕一次,然后把地整平待播种。

耕地的季节和时间在春季和秋季均可深耕、细耙,降低土壤表面蒸发量,减轻地下水和盐碱的危害。其他整地要认真细致,耕地要深透,耙地要匀,要防止重 耕、漏耕。整地还要防止打乱土层。地时通过各种机具对苗木土壤进行全面翻动,深可达整个耕作层(甚至更深),因此对土壤改良影响最大。苗圃整地施肥技术耕地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耕地的深度和季节。 耕作层较浅和新开辟的苗圃地,为扩大苗根吸收面积,耕地深度可逐年增加2-3厘米,同时注意不要打乱原来土壤层次。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