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切花栽培概述及鲜切花栽培技术

   2017-11-03 苗业网佚名564
核心提示:鲜切花栽培第一节 鲜切花栽培概述:整枝切取鲜花而用于插花装饰的花卉,统称鲜切花。它包括切花、切叶和切枝。一、切花栽培的特点:1、单位面积产量高,收益大。如月季年产量为100~150枝/m2,菊花年产量为60~80枝/

苗业网小编为大家介绍关于鲜切花栽培概述及鲜切花栽培技术,文章仅供参考!

第一节、鲜切花栽培概述:整枝切取鲜花而用于插花装饰的花卉,统称鲜切花。它包括切花、切叶和切枝。

一、切花栽培的特点:

1、单位面积产量高,收益大。如月季年产量为100~150枝/m2,菊花年产量为60~80枝/m2,切花持经济效益是其它栽培方式的3~4倍。

2、栽培规模化生产,栽培技术规范,栽培设施人为控制,切花的采收出售集约化,生产周期快,可周年供应。

3、切花的贮存、包装、运输简便,便于国际间的贸易交流。

4、切花的消费量大,市场广阔。

5、切花栽培成本投入多,栽培风险大,经济效益高。

二、切花栽培的方式:切花栽培方式有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

露地栽培:季节性强,管理粗放,切花质量难保证。

保护地栽培:可调节栽培环境,产量高,质量好,能周年生产。

三、切花的保鲜:切花保鲜是指切花采收后,用低温冷藏或用保鲜剂来延长鲜花寿命的方法。

第二节、切花栽培技术

一、菊花 学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 别名:黄花、女华、金蕊 科属:菊科菊属

菊花原产我国,是我国人民认识早、培育早、品种多、色彩艳丽的传统名花。在国际市场上,切花的销售量占切花总量的30%。

(一)、生物学习性:宿根草本。茎基部半木质化,高60-150cm。菊花适应性强,性喜凉爽,较耐寒,生长最适温度为18-21℃,最高为32℃,最低为10℃。地下根能耐-10℃低温,喜阳光充足,但也能耐阴,耐干旱,忌水湿,要求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土壤中生长。

(二)、栽培品种:切花菊品种繁多,切花生产主要是单花型品种。主要的栽培品种有四大品系。

1、夏菊:花期在华中地区为4-6月,在北方寒冷地区为5-7月。花芽分化温度在10℃左右。主要品种有金精兴、白精兴、夏红等。

2、夏秋菊:花期在7-9月,花芽分化温度为15℃左右,较耐高温适宜夏季栽培。主要品种有精云、精军、白天惠、夏牡丹等。

3、秋菊:花期在10-11月,属短日照花卉,花芽分化温度为15℃左右。主要品种有日本雪青、四季之光等。

4、寒菊:花期在12至翌年1月,属短日照花卉,花芽分化温度为6-12℃。主要品种有寒太阳、寒金城、寒精峰等。

(三)、繁殖手段:切花菊在育苗上多采用嫩枝扦插繁殖。

1、母株培养:秋冬季将脱毒组培苗定植于圃地,施足基肥,株行距25m×25m,当顶芽长至15cm时,进行1次摘心。20天后进行第2次或第3次摘心,培育母株萌发较多的根蘖芽和顶芽。获取足够多的插穗。

2、采芽扦插:主要采用顶芽扦插繁殖生产苗。选健壮、品系纯的母株采芽,每株采穗3-4次,选未木质化嫩梢的顶芽,用生根粉促进生根,用细砂或蛭石做插床,保持温度15-20℃,10h后可生根,20h后可移植成苗。

(四)、栽培管理

1、土壤:切花菊生长旺盛,根系大,要求土壤肥力大。在整地作畦前应该在圃地施入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一般5kg/m2,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通气透水性。

2、定植:秋菊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定植。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单花型独本栽培60株/m2,多本栽培30株/m2,独本栽培株距为5cm×5cm,多本栽培为10-15cm。定植深度4-5cm。

3、肥水管理:切花菊种植后,每10-15天追肥1次,在营养生长阶段追施复合肥,生育后期施磷钾肥,使菊花茎生长健壮挺拔,达到切花菊所需高度。切花菊要求保持土壤湿润,土壤持水量在50%-60%左右,切忌过干过湿,防止积水或浇水不均匀现象。

4、光照:补光栽培主要用于秋菊短日照的抑制栽培;通过光照抑制花芽分化,延迟开花,以达到花期调节的目的。

遮光栽培主要用于短日照秋菊的促成栽培。一般用黑膜遮盖来延长短日照的时间,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以达到调节上市时间的目的。

二、月季学名:Rosahybrida别名:月月红、斗雪红、胜春 科属:蔷薇科蔷薇属

(一)、生物学习性:切花月季为常绿或半常绿灌木,也有落叶者,但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都为常绿。月季花花期较长,2-11月,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栽种,四季鲜花不断。喜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相对湿度70%-75%的环境。喜疏松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Ph6-7为宜。生长适温白天20-27℃,夜间15-22℃。超过30℃或低于5℃生长不良,处于半休眠状态。

(二)、栽培品种:切花月季品种不断更新换代,以欧美国家育成为多。有单花型月季和多花型月季,有大花、中花和小花型。色系全,以红、朱红、粉、黄、白为主。红色品系主要有萨曼莎、卡尔红、卡拉米亚等;粉红色有女主角、外交家、婚礼粉等;黄色系有金奖章、旧金山、黄金时代等;白色系品种有雅典娜、香槟酒等。

(三)、繁殖手段:主要有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种3种方法。

1、扦插繁殖:容易生根品种,如小花型,宜采用扦插繁殖。一些大花型品种不易生根,不常采用。春秋两季适宜扦插繁殖,插穗选择开过花或未开花修剪下来的粗壮枝条,将枝条剪成7-10cm切段,上剪口近下芽基部0.1-0.3cm。在插穗最下面一个芽直下方,与芽相反方向,用刀片以45℃斜切一刀,再沾上200mg/l的奈乙酸,插入苗床种,深度未插条的1/2-1/3,株行距4-5cm。插床基质采用蛭石和珍珠岩为佳,20℃左右。15d后可生根,30d后可移苗。

2、嫁接繁殖:选用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抗病性强、抗寒性强的蔷薇砧木,砧木用扦插法扩繁,也可用实生苗嫁接。嫁接通常用芽接、枝接和根接。

3、组培快繁:取幼嫩茎段为外殖体,以腋芽培养和茎段培养为继代繁殖,快繁月季幼苗。

(四)、栽培管理

1、土壤:切花月季栽培要选用阳光充足,地势高燥,有排水条件的肥沃土地栽培。土壤要深翻40-50cm,施入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

2、定植:小苗定植再12月至翌年2月和5-6月。2月定植成活高,当年能5、6月产花。5-6月定植的成活率偏低,9-10月可开花。种植行距35-40cm,株距为20-25cm,一般为5-6株/m2。

3、肥水管理:切花月季采花季节修剪重,对肥水需求量大,应该定期中耕松土,结合肥水管理进行,每次采花后都要追肥1次,施肥配比为N:K:P=1:1:2,并结合叶面肥交替进行,叶面肥中加施铁盐、镁肥和钙肥等。

三、香石竹学名:Dianthuscaryophyllus别名:康乃馨科属:石竹科石竹属

香石竹,花朵绮丽,生命力顽强,剪老报新终年不衰,价格低廉,深受消费者欢迎。是世界上最大众化的切花,占切花总量的17%。

(一)、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花卉,株高30-100cm,基部半木质化。香石竹的自然花期在5-7月,花谢以后,果实膨大,当果实外壳从绿色转为黄色时,即表面种子成熟。香石竹原产于欧洲南部和亚洲西部的亚温带,耐寒冷,而不耐酷暑,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8℃,气温低于10℃,生长停滞,气温高于30℃生长受到抑制。多为中日性花卉,15-16h长日照的条件,对花芽分化有促进作用。性喜肥沃疏松、排水性良好的土壤。

(二)、栽培品种:香石竹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每年都有新品种推出,如以色列品种、德国品种、荷兰品种、法国品种等,有适宜露地栽培品种,也有适宜温室栽培品种。香石竹按花朵数目和花茎大小分为单花型和多花型。根据对环境的适应性及性状表现分为夏季型和冬季型,夏季型主要品种有坦加丁、罗马、海利斯等,冬季型主要有白西姆、卡利等。

(三)、繁殖手段:香石竹生产上多采用扦插繁殖育苗和组织培养试管苗。扦插时间除炎夏外均可进行,但在生产中多以1月~3月为宜,尤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扦插效果好,成活率高,生长健壮。插穗以植株中部生长健壮的侧芽为好(即第3~4个侧芽),在顶蕾直径1厘米时采取。扦插间距1.5厘米~2厘米,插后立即喷水,覆盖庇荫,室温保持10℃~13℃,约20天便可生根。能常母株每半个月可采取插芽一次。要严格挑选无病害的植株作母株。

(四)、栽培管理

1、土壤:香石竹属根系植物,适合于富含有机质及腐熟有机肥的砂质壤土栽培,忌连作。作畦前要彻底消毒。

2、定植:定植时间主要根据预定采花期来决定,通常从定植到开花约需要110-150d。定植密度一般为33-40株/m2,株行距为10cm×10cm,中小花型可密度大一些。

3、肥水管理:香石竹肥水管理应该做到基肥充足长效,追肥要薄肥勤施,注重全面营养。氮肥以硝态氮为好,钾肥钙肥有利于开花整齐,提高切花品质。硼素容易缺乏,会造成植株矮小,节间短缩等症状。香石竹生长期间需水量多,但每次浇水应该保证根系通气良好,水分吸收均匀,在采收时期水分忽多忽少会造成裂萼现象发生。

4、香石竹生产栽培中需注意的两个问题

(1)、防裂萼:香石竹的大花品种在开花时花萼易破裂,失去商品性。其主要原因是在成花阶段昼夜温差大,低温期浇水施肥过多。

(2)、防花头弯曲:花芽分化期化肥用量过多,营养过剩或者日照时数过短,会出现花头弯曲。

四、唐菖蒲学名:Gladiolushortulanus别名:剑兰、菖兰、十样锦科属:鸢尾科唐菖蒲属

唐菖蒲花茎挺拔,花色鲜艳,花型多变,花期长而受消费者喜爱。叶型挺拔如剑,有“剑兰”之美誉。

(一)、生物学习性:多年生球茎花卉,高70-100cm,球茎呈扁圆型。球茎上通常有4-6个芽眼,每个芽眼都有萌发能力。穗状花序顶生,每穗花8-24朵,自下而上依次开花。唐菖蒲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性喜温暖,温润气候。属于喜光性的长日照植物。要求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环境。球茎4-5℃时萌动,白天20-25℃,夜温10-15℃时生长最好。

(二)、栽培品种:唐菖蒲栽培品种极为丰富,世界上已有一万多品种,以习性、生育期、花型、花茎等进行品种鉴别。春花类由欧亚原种杂交而成,株矮、花朵小、色彩单调,但耐寒性强,在我国栽培少;夏花类由南非原种杂交而成,植株高大,花朵多,花色、花茎、花期等富于变化,但耐寒力差,夏秋开花,是目前广泛栽培类型。常见品种有:火炬、彩霞、微云等。

(三)、繁殖手段:

1、分球法:唐菖蒲以分球繁殖为主,一个较大的商品球经栽种开花后,可形成2个以上的新球,新球下面还生出许多子球。生产栽培以球茎直径大小分级:一级大球(直径大于6cm),二级中球(4cm),三级小球(小于1cm),四级子球(小于1cm)。一二级用于生产,三四级用于繁殖,经1-2年栽培后,可用作开花种球。

2、播种法:培育新品种和复壮老品种时常用此法。一般在夏秋种子成熟采收后,立即进行盆播,发芽率较高。冬季将播种苗转入温室培养(或秋季直接在温室播种),第2年春天分栽于露地,夏季就可有部分植株开花。

3、组培法:用花茎或球茎上的侧芽作为外杆体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无菌球茎。可用组培方法进行唐菖蒲的脱毒、复壮繁殖。

(四)、栽培管理

1、土壤:唐菖蒲切花生产选择四周空旷,无污染,光线充足地势高的田地种植。栽植前应深翻地40cm,施入腐熟肥10kg/m2,并进行杀虫杀菌处理。

2、种球处理:根据上市时间和品种特性确定栽植时间,一般在栽后90天左右见花,在栽植前对球茎进行消毒和催芽处理,2.5-5cm的球用于切花生产最好,先除去皮膜和老根盘,在50%多菌灵500倍液种浸泡50min,在20℃左右条件下遮光催新根及幼芽,当有根露出和芽生长时可以栽植。

3、定植:种植株距为10-20cm,行距30-40cm,种植深度为5-12cm。栽植后及时浇水,待出芽后控水2周,以利于根系生长。

4、肥水管理:生长期尤其在生长4-6周后,要追肥,在3-4叶前施营养生长肥,3-4叶后花芽分化期,除了地下浇肥水外,还应喷叶肥。花期不施肥,花后应施磷、钾肥,促进新球生长。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