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栽培管理

   2017-11-03 苗业网佚名702
核心提示:花卉的栽培管理第一节、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一、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措施1、整地:①选地:露地花卉栽培应选择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平整、水源方便和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整地。②整地的目的:整地可以改进土壤物理性质,

花卉的栽培管理

第一节、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

一、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措施

1、整地:①选地:露地花卉栽培应选择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平整、水源方便和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整地。②整地的目的:整地可以改进土壤物理性质,使水分空气流通良好,种子发芽顺利,根系易于伸展;土壤松软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不易干燥,可以促进土壤风化和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可溶性养分含量的增加,可以将土壤病虫害等翻于表层,暴露于空气中,经日光与严寒等灭杀,有预防病虫害发生的效果。③整地深度:一、二年生花卉宜浅耕,一般20~30cm;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宜深耕,一般40~50cm,同时施入大量有机肥料。深耕可使松软土层加厚,有利于根系生长,使吸收养分的范围扩大,土壤水分易于保持。深耕应逐年加深,否则心土和表土相混,对植物生长不利。砂质土壤宜浅耕,粘质土壤宜深耕。

2、作畦:高畦多用于南方多雨地区及低湿地,畦面高出地面,便于排水,畦面两侧是排水沟,有扩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及促进风化的效果,一般畦高为20~30cm。低畦多用于北方干旱地区,畦面两侧有畦埂,以保留雨水及便于灌溉。畦面宽为100cm,视植株的大小种植1~4行。

3、繁殖:见繁殖一章。

4、间苗:(疏苗)目的:幼苗过于拥挤,予以疏拔,以扩大幼苗的营养面积,即扩大间距,使空气流通,日照充足,生长茁壮,防病虫害。间苗在子叶发生后进行,间苗应分次进行,一般在雨后或灌溉后进行。间苗后要浇定根水。

5、移植:

①移植的主要作用:移植可以加大株间距离,即扩大幼苗的营养面积,增加日照、流通空气、使幼苗生长强健;可以切断主根,促使侧根发生;移植可以抑制徒长,使幼苗生长充实、株丛紧密。

②移植的方法:其一,幼苗栽植后不再移植,称为“定植”;其二,栽植后经一定时期的生长,还要再行移植者,称为“假植”。

移植的方法:裸根移植和带土移植 。

裸根移植:通常用于小苗及一些容易成活的大苗。

带土移植:多用于大苗,少数根系稀少较难移植的种类一般采用直播的方法,不得已而移植时也可采用此方法。

③移植时期:以在幼苗水分蒸发量极低时进行,在无风阴天移植最为理想,天气炎热要在午后或傍晚日照不过于强烈时进行。降雨前移植,成活率更高。

④移植步骤:

a、 起苗:起苗应在土壤湿润状态下进行,以使湿润的土壤附在根群上,同时避免掘苗时根系受伤。有时为保持水分的平衡,在起苗时,可剪去一部分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

b、 栽植:栽植可沟植或穴植。栽植时应将根系舒展于穴中,覆土后均匀地镇压。然后浇定根水。

6、灌溉:①灌溉种类:有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滴灌。

a、地面灌溉:畦灌:水沟引入畦面,  小面积灌溉:用橡皮管引自来水灌溉。

b、地下灌溉:将瓦管埋入地下,水经瓦管,从管壁渗入土壤中,使土壤湿润。

c、喷灌:靠机械力将小压向水管,经喷头喷成细小的雨滴,进行喷灌。

d、滴灌:利用低压管道系统,使灌溉水成点滴状,缓慢而经常不断地浸润植株附近的土壤。

②灌溉用水:以软水为宜,避免使用硬水,最好用河水,其次是池塘水和湖水,不含碱质的井水也可利用,工业废水有污染不能利用。接近气温的井水方能使用。

③灌溉的次数及时间:灌水量及灌水次数,常依季节、土质及花卉种类不同而异。春、夏季干旱季节应多灌水;一二年生花卉及球根花卉需水量比宿根花卉多;轻松土质如砂土及砂质壤土的灌水次数应比粘土多。

夏季灌溉应在清晨和傍晚时进行;冬季应在中午前后进行。总之,在水温和土温最接近时进行。

7、施肥:

①肥料的种类及施用量:

种类:见营养一节。

施用量:花卉的施肥不宜施用只含一种肥分的单纯肥料,氮、磷、钾三种营养成分,应配合使用。花卉的种类和品种不同,施用量也不同。

②施肥的方法:

基肥:一般用厩肥、堆肥、油饼或粪干等有机肥料作基肥,可与无机肥料混合使用。

追肥:一、二年生花卉在幼苗时期的追肥,主要目的是促进其茎叶的生长,氮肥成分应多些,在以后的生长期间,磷钾肥料应逐渐增加。

多年生花卉(宿根及球根)追肥次数较少,一般追肥3--4次,第一次在春季开始生长后;第二次在开花前;第三次在开花后;秋季叶枯后,应第四次追肥。开花期长的花卉,在开花期间应适当追肥。

追肥常用粪干、粪水及豆饼等,亦可用化学肥料。

8、中耕除草:

①目的:中耕能疏松表土,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温,促使土壤内的空气流通以及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从而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分解,为花卉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创造良好的条件。

②时间:幼苗期间及移植后应中耕。

③除草:除草有利于保存土壤中的养分及水分,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

除草的要点:

a、除草应在杂草发生之初,尽早进行,此时根系较浅,入土不深,易于去除。

b、杂草开花结实之前必须除清,否则,难以清除。

c、应斩草除根。

除草常用除莠剂,目前生产上用的除草剂有:除草醚、灭草灵、2,4-D、西马津、二甲四氯、阿特拉津、五氯酚钠、敌草隆、敌稗等。

9、整形与修剪:

①整形:整形有下列几种形式:

a、 单干式:只留主干,不留侧枝,顶端留花1朵。此种形式仅用于大丽花及菊花的标本菊的整形。这种方法为充分表现品种特性,使养分集中于所要培养的花蕾。

b、多干式:留主枝数条,每条留数朵花,使每株开出多朵花。如:大立菊。

c、 丛生式:生长期间进行多次摘心,促使发生多数枝条,全株成低矮丛生状,开出多数花朵。一、二年生花卉及宿根花卉常采用此方法。

d、 悬崖式:这一形式的特点是全株枝条向一方伸长下垂,用于小菊品种的整形。

e、攀援式:多用于蔓性花卉,使枝条蔓于一定形式的支架上,如:圆锥形、圆柱形、棚架及篱垣等。

f、 匍匐式:利用枝条自然匍匐地面的特性,使其覆盖地面。如:草坪及地被植物。

②修剪:主要包括以下技术措施:

a、 摘心:摘除枝梢顶芽,促进分枝生长,增加枝条数目,以达到花繁株密的目的。

摘心可以抑制枝条徒长,可用摘心的方法控制花期。

b、 除芽:除芽的目的在于剥去过多的腋芽,限制枝数的增加和过多花朵的发生,使所留的花朵充实而美大。

c、 折梢及捻梢:“折梢”是将新梢折曲,但连而不断;“捻梢”是将枝梢捻转。两者的目的均为抑制新梢的徒长,而促使花芽的形成。

d、 曲枝:为使枝条生长均衡,将生长势强的枝条向侧方压曲,弱枝则扶之直立,可得抑强扶弱的效果。

e、 去蕾:指除去侧蕾而留顶蕾,以使顶蕾开花美大。为使球根肥大,常将花蕾除去,不让其开花,以免消耗养分。

f、 修枝:剪除枯枝及病虫害枝、位置不当而扰乱株形的枝、开花后的残枝等,改善植株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的消耗。

10、防寒越冬:

①覆盖法:在霜冻到来之前,在畦面上覆盖干草、落叶、马粪或草席等,直到晚霜过后将畦面清理干净;也可用纸罩、瓦盆、玻璃窗及塑料薄膜等覆盖防寒。

②培土法:冬季地上部分枯萎的宿根花卉和进入休眠花灌木,培土后,待春季到来后,萌芽前再将培土扒平。

③熏烟法:对于露地越冬的二年生花卉,可采用熏烟法以防霜冻。熏烟时,烟和水组成的烟雾,能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防止土温降低,可提高气温,在晴天夜里当温度降低至接近0℃时即开始熏烟。

④灌水法:冬灌能减少或防止冻害,春灌有保温、增温效果

⑤浅耕法:进行浅耕可减低因蒸发水分而发生的冷却作用,同时,耕后表土疏松,有利太阳热的导入。

⑥密植:密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茎叶的数目。减低地面热的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11、轮作:轮作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力和防病虫害。详见P100。

二、  一、二年生花卉的栽培管理

在露地花卉中,一、二年生花卉对管理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在花圃中要占用土壤、灌溉和管理条件最优越的地段。

1、一、二年生花卉的播种时期:

一、二年生花卉多用播种繁殖,一年生花卉,在南方一般在2月下

旬至3月上旬播种;北方在4月上、中旬。

二年生花卉,在南方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在北方在9月上、中旬播种。

2、播种和播种后的管理:

一、二年生花卉常用撒播的方法播种,播种后用喷壶喷水,覆盖保湿。

幼苗出土后,去掉覆盖物。

幼苗拥挤时,应及时间苗。

当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即可进行移植。

经1~2次移植后,当幼苗充分生长并已开花,即可定植到花坛中。

3、栽培管理:灌水、追肥和中耕除草,开花后注意留种。

三、宿根花卉的栽培管理:宿根花卉生长强健,根系较强大,入土较深,抗性强,在栽培时应深翻土壤,施入大量肥料, 在栽培期间,在春季抽芽前施一次肥,花前和花后各施一次肥,秋季叶枯时,施一次肥。

四、球根花卉的栽培管理:

1、栽培:球根花卉对土壤和肥料要求较严格。

球根花卉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施足基肥,特别是磷、钾肥,栽培深度一般为球高的3倍, 为繁殖而多生子球的,宜浅植;如需开花大和多者,球根大者,可深植。

球根花卉栽培管理还有以下要点:

①球根栽植时应分离侧面的子球,另行栽植,以免耗养。

②球根花卉的多数种类,其吸收根少而脆嫩,碰断后不能再生新根,故球根一经栽植,在生长期不可移植。

③球根花卉大多叶片较少或有定数,栽培中应注意保护,避免损伤,否则影响养分的合成,不利于开花和新球的成长,有碍观赏。

④切花栽培时,在满足切花长度要求的前提下,剪取时应尽量多保留植株的叶片。

⑤花后应及时剪除残花不要结实,以减少养分消耗,有利新球的充实。作为球根生产栽培时,通常见花蕾发生时,即除去,不使开花。对于枝叶稀少的球根花卉,花梗应予保留,合成养分供新球生长。

⑥花后正值地下新球膨大充实之际,要加强水肥管理。

2、采收与贮藏:球根花卉在停止生长进入休眠后,大部分种类都需采收。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春植球根在寒冷地区为防冬季冻害,需于秋季采收贮藏越冬;秋植球根夏季休眠时,容易腐烂,亦需采收贮藏。

②球根采收后,分别大小好坏,合理繁殖和培养。

③新球或子球增殖较多时,如不采收、进行分离,常因拥挤而生长不良,并因养分分散不易开花。

④发育不够充实的球根,在采收后置于干燥通风处,可促使后熟,否则在土壤中容易腐烂死亡。

⑤采收后可将土地翻耕,加施基肥,有利于下一季的栽培。在球根休眠期内种植其它作物。

采收后应在生长停止、茎叶枯黄而尚未脱落时进行,采收后阴干贮藏。有些在贮藏前要进行消毒后再贮藏。

第二节   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

一、培养土的制造与配制:

1、培养土的要求:培养土要疏松、空气流通;透水性良好;能固定水分和养分;酸碱度要适应花卉的要求;没有有害微生物和其它有害物质。要干燥时土面不开裂,潮湿时不紧密成团,灌水后不板结。

2、配制:一般播种用土为:腐叶土5、园土3、河沙2;假植用土为腐时土4、园土4、河沙2;定植用土为:腐叶土4、园土5、河沙1。

二、盆栽的方法:

1、上盆:选盆:按苗木的大小选择相适应的花盆。

垫盆:用一块碎盆片盖于盆底的排水孔上,用粗粒的土块或碎石块、碎盆片填入一层排水物,填入培养土,填入基肥,填入培养土,种上苗木,要让根系舒展于土面上,填培养土于苗根四周,用手指均匀地压实,土面距盆面2~3cm,栽植完后,用喷壶充分灌水,置阴处缓苗数日,待苗恢复生长后,逐渐放于光照充足处。

2、换盆:其一是幼苗长大,应从小盆换入大盆;其二是苗木生长多年,土质变劣,须更换新土。

一、二年生花卉在开花前要换盆2~4次,在开花前定植于花盆中;宿根花卉多为1年换盆1次,木本花卉多为2~3年换盆1次。

换盆多在秋季停止生长时或春季生长开始之前进行, 在空气湿度较大时进行,有利于成活。

换盆时,应除去一些旧土,去除老根、枯根及卷曲根,有些可以进行分株,然后上盆。

换盆后应充分浇水,保持湿润,放在阴凉处,待苗木恢复生长后,逐渐转入光照充足处。

3、倒盆:在温室中,由于不同位置采光条件也不同,因此,在栽培期间应经常倒盆,使植株能生长均匀。

4、转盆:在温室中,一个植株不同方向接受的光不同,因此要经常转盆,使植株生长均匀。

5、松盆土:

6、施肥:

7、浇水:

第三节   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不用土壤而采用无机化肥溶液,也就是营养液栽培植物的技术。

1、无土栽培的优点:

①花大、产量高、色艳、质量高。

②省水:无土栽培可节约大量水分。

③节约养分。

④清洁卫生,病虫害少

⑤无杂草,可用自动化控制,节省大量劳动力。

⑥不受土地限制:

2、无土栽培的原理:无土栽培起源于用水栽培,即水培。

将植株种植在水槽中, 用铁丝网作支架,让上部分根露于空气中,下部分根系伸入营养液中吸收营养液中的营养元素而生长. 因为得到最充足的营养元素和充足的空气,而生长的良好。

3、无土栽培的方法:

①水培法:

a、一般水培法:用水培槽栽培,可用木材、塑料、水泥或砖砌成水培槽,槽宽一般1.2m,深15~30cm,槽内刷一层沥青或用塑料薄膜作衬里, 水槽上面的种植床深5~10cm,底部托一层金属或塑料网,种植床内覆盖约5cm厚的基质,如泥炭、木屑、谷壳、干草等。槽内营养液

在播种或移植时,液面稍高,离种植床面约1~3cm,以不浸湿种植床面为准。待植物的根系逐渐伸长,可随根加长使营养液面下降,以离床面5~8cm为宜。槽内的装置要有出水和进水管,以调整液面高度。

b、 营养膜栽培:使槽内营养液不断流动,植物固定槽中。营养液面较浅,可保证氧气供应。

c、地下灌溉法:在栽培槽底中部做一缓坡排水,槽外设营养液槽,槽内贮存的营养液容量,不少于栽培槽的一半。然后用离心抽水机将贮有营养液的槽与栽培槽连接。每天按时抽营养液于栽培槽内。营养液可重复使用。

②基质培:植物栽培在清洁的各种基质中,如:沙、砾、锯末、泥炭、蛭石、珍珠岩、岩棉等。

方法:a、栽培容器:小面积栽培,可用盆或箱;大面积栽培,可用栽培槽。槽宽1.2m,深30cm。

b、 填入基质后,营养液施入时,营养液用铜管或塑料管开小孔漫灌于基质中。

c、 基质培养的植物,生长初期,每周给1~2次营养液,如为生长特快的植物,每天供给一次,每次用量以饱和为宜,数次后用清水冲冼一次。

③雾培:将营养液化作水雾,供根、茎、叶吸收。

④其它:筒培、瓶栽。见P131。

4、营养液:营养液中含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络合物:一个金属离子与一个有机分子中两个赐予电子的基形成的环状构造化合物。

络合物不易沉淀,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多用EDTA-Fe。

配制管理:

a、配制营养液应采用易于溶解的盐类,以满足植物的需要。矿物质营养元素,一般应控制在千分之四以内。

B、营养液的pH值要适当。一般营养液的pH值在6.5时,植物优先选择硝态氮。营养液的pH值在6.5以上或为碱性时,则以铵态氮较为适合。

c、对于微量元素要严格控制,否则,会引起中毒。原则上任何一种元素的浓度不能下降到它原来在溶液内浓度的50%以下。

D、营养液是个缓冲液,要及时测定和保持其pH值。

e、注意在配制时,往往会发生沉淀或植物不能吸收利用,因此要注意某些化合物的另外存放或更换其它化合物,无法更换时,应在使用时再加入。

5、营养液的配方:见P133。

第四节  促成和抑制栽培

花卉的促成和抑制栽培,即人为地利用各种栽培措施,使花卉在自然花期之外,按照人们的意志定时开放,开花期比自然花期提早者称为促成栽培;比自然花期延迟的称为抑制栽培。

要使花卉植物顺随人愿地提早或延迟开花,必须深入地掌握各类花卉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态习性,以及花芽分化、花芽发育和开花的习性,熟悉各类栽培花卉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人为地创设或控制相应的环境条件,以促进或延迟花卉的生长发育,达到催延花期的目的。

一、催延花期的主要途径:温度处理、日照处理、药剂处理、栽培措施处理。

二、促成和抑制栽培处理前的准备工作:

①花卉种类和品种的选择:在确定用花时间以后,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花卉种类和品种。一方面被选花卉应能充分满足花卉应用的要求,另外要选择在确定的用花时间比较容易开花、不需过多复杂处理的花卉种类,以节省处理时间、降低成本。

②球根成熟程度:球根花卉进行促成栽培,要设法使球根提早成熟,球根的成熟程度对促成栽培的效果有重大影响。

③植株或球根大小:要选择生长健壮、能够开花的植株或球根。依据商品质量要求,植株和球根必须达到一定的大小,经过处理开花才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④处理设备:要有完盖的处理设备,如温度处理的控温设备;日照处理的遮光和加光设备等。

⑤栽培条件和栽培技术:要有良好的栽培设备和熟练的栽培技术,才能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开花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商品价值,并可延长观赏期。

三、促成和抑制栽培的方法:

1、温度处理:

①温度的主要作用:

a、打破休眠:增加休眠胚或生长点的活性,打破营养芽的自发休眠,使之萌发生长。

b、春化作用:在花卉生活周期的某一阶段,在一定温度下,通过一定时间,即可完成春化阶段,使花芽分化得以进行。

c、花芽分化:栽培花卉的花芽分化,要求一定的适宜温度范围,只有在此温度范围内,花芽分化才能顺利进行。

d、花芽发育:有一些花卉在花芽分化完成后,花芽即进入休眠,要进行温度处理才能打破花芽的休眠而发育开花。花芽分化和花芽发育常需不同的温度条件。

e、影响花茎的伸长:有的花卉花茎的伸长要行一定时间低温的预先处理,然后在较高的温度下花茎才能伸长;有些花卉春化作用需要的低温,也是花茎伸长所必需的。

我们进行相应的温度处理即可提前打破休眠,形成花芽并加速花芽发育而提早开花。反之,不给相应的温度条件,亦可使之延迟开花。

②花卉温度处理要综合考虑如下问题:

a、同种花卉的不同品种感温性常有差异。

b、处理温度的高低,多依该种花卉原产地或品种育成地的气候条件而不同

c、处理温度亦因栽培地的气候条件、采收的早晚、距预定开花期时间的长短、球根的大小等而不同。

d、处理的适宜时间,是在休眠期处理、还是在生长期处理,因花卉种类或品种的特性而不同。

e、温度处理的效果,因花卉种类和处理日数多少而异。

f、许多花卉的促成和抑制栽培,常需同时进行温度和日照长度的综合处理或在处理过程中先后采用几种处理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g、处理中或处理后的栽培管理情况对促成和抑制栽培的效果有极大影响。

③休眠期的温度处理:

a、小苍兰:选早花品种进行促成栽培。球茎采收干燥后贮藏。温度处理时,以30℃处理40~60天打破休眠,再在10℃处理30~35天,湿度保持90%, 目的是满足准备春化作用、花芽分化和花茎伸长的温度要求。然后定植。栽培温度以15~20℃温度为宜。定植后20℃以上的高温会引起春化作用的解除,花芽分化不良,常出现畸形的花。

b、唐菖蒲:一般3月中旬放入3~5℃的温度下冷藏,抑制球茎萌芽生根,根据用花时间,按时取出栽培一定时间即可开花。通常早花品种栽植后约75天开花。

c、百合类:百合类鳞茎的温度处理要注意促成栽培所选用的鳞茎,在发根处理前要进行一段高温后熟处理(30℃)。鳞茎需于发根处理后,再行冷藏处理,若不进行发根处理,直接冷藏处理,会有一部分鳞茎不生根, 其数量有时可达50%左右。另外,百合是无皮鳞茎,不耐干燥,在百合采收后至种植前,都要保持适当的湿度。

④生长期的温度处理:在植株营养生长达到一定程度、再行低温处理的,能够促进花芽分化。

a、小苍兰:于15~18℃温度下催根,叶片5~6枚、株高25cm左右时,给予10~13℃的低温处理,可促进花芽分化,并为花茎伸长创造投机倒把,然后放于温室中促使花芽发育而开花。也可采用易地栽培的方式,先在冷凉的地方催根、生长、进行花芽分化和为花茎伸长创造温度条件,然后移到温暖地方或温室中促进花芽发育开花。

b、菊花:在短日照而没有低温的条件下,进入生长活性低下的叶丛莲座状态,茎不伸长。用0℃处理30天或5℃以下处理21天可以打破这种状态。也可用赤霉素处理,补偿低温的不足。

其花芽分化所需温度因品种类型而异:温度不敏感的品种,10~27℃可分化花芽,15℃是花芽发育的适温。高温类品种,低温抑制花芽分化,花芽分化的适温范围在15℃以上。低温类品种,高温抑制花芽分化,15℃以下为花芽分化的适温范围。

⑤温度处理后的管理:

a、栽植前的准备:栽植前1个月左右进行土壤消毒,若肥分不足,应施肥。

b、栽植的方法:栽植时球根顶部要与土面相平。郁金香可让鳞茎露出土面1/3左右,小苍兰和百合能深植,并于发芽后添加肥土。

c、栽植距离:见p122。

d、栽植后的管理:栽植后要充分灌水,注意给予处理后的适宜温度和日照。

2、光照处理:

长日照花卉在日照短的季节,用电灯补充光照能提早开花,如长期给予短日照处理,即抑制开花。短日照花卉,在日照长的季节,进行遮光短日照处理,能促进开花,相反,若长期给予长日照处理,就抑制开花。春天开花的花卉多为长日照性植物,秋天开花的花卉则为短日照性植物。一般短日照性和长日照性花卉,30~50Lx的光照强度就有日照效果,100Lx有完全的日照作用。

在进行电灯光照时,依波长不同效果有差别。以红光最有效,其中6300~6600A作用最强,其次是蓝紫光部分,其中4800A作用最小,随波长变短,作用渐强,4000A效果最大。

①人工短日照处理:

菊花的遮光处理:菊花花芽分化和花芽发育开花,对日照长度的要求,依品种类型的不同可分以下几类:见P123。

以秋菊为例:

a、品种选择:若使秋菊夏天开放,宜选用早花品种,并应注意因光线和温度引起的花色变化。夏天开放的红黄色、暗橙色菊花,产生生理性淡色现象。红色系花色常变得不鲜艳,而白色和黄色变化小。因此,夏季应选用白色和黄色品种。而盛夏前或盛夏后则可选用粉红和红色品种。

b、植株高度:遮光处理前植株应有一定高度,若过早进行处理,因营养生长不充分,株矮、开花花瓣(小花)数少。切花应用要求高在50cm以上,高于品种24cm,矮干品种36cm时进行遮光处理,待开花时株高均可到切花应用的标准。

c、遮光时间:前半月遮光至11小时,然后缩短至9小时,效果较好。

d、遮光日数:不同的品种,需要遮光日数不同,通常约需35~50天。

e、遮光时刻:一般短日照遮光处理多遮去傍晚和早晨的阳光,遮去早晨的阳光,开花偏晚;遮去傍晚的阳光为好。

f、遮光材料:简易的遮光设备,多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

g、遮光处理应注意的事项:要培养没有病虫害的健壮充实植株,加强水肥管理,作为采取插穗的母株,从母株上取芽扦插,当扦插苗有10片叶子时定植,要在温度10~15℃条件下进行短日照处理。

遮光处理前要进行一次彻底的病虫害防治。

在花着色期,为防止红色系品种花色在高温褪色,可遮去中午前后直射的强光。

遮光处理必须连续进行,如有间断以前的处理失效。处理温度不可过高,不宜超过30℃,否则开花不整齐,甚至不形成花芽。

②人工长日照处理:用于长日照花卉的促成栽培和短日照花卉的抑制栽培。

菊花的长日照处理:适用品种类型为晚花的秋菊和部分寒菊。

a、宜选用低温下花芽分化良好的晚花品种和花瓣(小花)众多的品种,这样,抑制栽培效果好。

b、插芽时间依用花时间而定。元旦用花,7月10日插芽;春节用花,7月25日插芽。

c、电照时期:晚花秋菊与寒菊皆于9月中旬进行花芽分化,应在此之前实行电灯光照。若12月开花,电照到10月10日;春节出售,电照到10月25日。晚花秋菊电照后65~70天可取切花。2月以后则要90多天。

e、电照的方法:处理期间,光照时间为14.5小时。在日照后再加几小时电灯光照。8月,加电照2小时;9月,加2.5小时;10月,加3小时;11月,加4小时;12月加光5小时。

据研究报道,在短日照时期,夜里给以短时间的光照,就有长日照的效果,长日照植物即可进行花芽分化,短日照植物如菊花则能抑制花芽分化。

f、电照的有效范围:用100瓦白炽灯,加有锡箔的反射罩,有效照明范围为15.6m2

g、电照后,直到花蕾有豆粒大小,要保持花芽分化和花芽发育的适宜温度。夜间温度低于15℃时,花芽不分化。

③光照与温度组合处理:在花卉的促成和抑制栽培中,,有时光线和温度中某一个因子对打破休眠、生长、花芽分化、花芽发育和开花起明显的支配作用。但多以这两个处理因子为主,进行合理地组合以促进或延迟开花。同时一个处理因子变化,其它因子也要随之变化。

3、药剂处理:在花卉园艺上,为打破休眠、促进茎时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常应用一些药剂进行处理。常用的药剂有赤霉素、乙醚、萘乙酸(NAA)、2,4--D、秋水仙素、吲哚乙酸(IAA)、乙炔、马来酰肼(MH)、脱落酸(ABA)等。

①赤霉素的应用:

a、打破休眠:用200~4000ppm,对八仙花、杜鹃、樱花等打破休眠有效。

b、茎叶伸长生长:多有促进开花的作用。

c、促进花芽分化:赤霉素有代替低温的作用,对一些需要低温春化的花卉有效。

使用赤霉素应注意浓度过高易引起畸形,药效时间2~3周。应于花卉生长发育的适当阶段,进行适量的处理,可涂抹或点滴施用。若开花时赤霉素仍有药效,则花梗细长、叶色淡绿、株形破坏,进而推迟花期。

②植物生长素的应用:一般认为用吲哚乙酸、萘乙酸、2,4-D等处理,对开花激素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③其它药剂的应用:

a、将碳化钙或乙炔气的饱和水溶液注入凤梨科植物筒状的叶丛内,能促进花芽分化。

b、2-氯乙醇40%的溶液100cc,加上1升水配制成溶液,将唐菖蒲球茎在溶液中浸一下,立即了出,贮藏6日后栽植,可促进其发芽;在5℃温度下贮藏3周后, 用2-氯化醇溶液处理的球茎,40日后有85%发芽,50日后则100%发芽。

c、小苍兰的休眠球茎放在乙醚气中,可以促进发芽。方法是把球茎放在密闭的箱中,从箱上小孔将乙醚滴入箱内吊起的容器中,然后将孔密闭, 每100升容积,用30~40g,24~28小时后,取出放在室温17~19℃的室内。用这种方法处理者比没有处理的早开花数日乃至数周。郁金香如用上法处理亦有效果,但须用38~42g的药量,如用三氯一碳烷6~9g代用,效果更好。

4、栽培措施处理

①调节繁殖期和栽植期

a、调节播种期:如“十一”用花,可选用如下种类和播种期。

如“五一”用花:一串红右于8月下旬播种,冬季温室盆栽,不断摘心,不使开花,于“五一”前25~30天,停止摘心,“五一”时繁花盛开,株幅可达50cm。

其他如金盏菊9月播种,冬季在低温温室栽培,12月至次年1月开花。

b、 调节扦插期:如需“十一”开花,可于3月下旬栽植葱兰,5月上旬栽植荷花(红千叶); 7月中旬栽植唐菖蒲、晚香玉,7月25日栽植美人蕉(上盆,剪除老叶、保护叶及幼芽)。

②其他栽培措施处理

a、修剪:为“十一”开花,早菊的晚花品种7月1~5日,早花品种7月15~20日修剪。

荷兰菊:3月上盆后,修剪2~3次,最后1次在“十一”前20天进行。

b、摘心:一串红于“十一”前25~30天摘心。

c、摘叶:榆叶梅于9月8~10日摘除叶片,则9月底至10月上旬开花。

d、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常常对花卉的发育起促进作用。

e、控制水分:人为地控制水分,使植株落叶休眠,再于适当时候给予水分供应,则可解除休眠,发芽、生长、开花。玉兰、丁香等木本植物,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在“十一”开花。

在花卉催廷花期有实际工作中,常彩综合性的技术措施处理,促成和抑制栽培的效果更加显著。

如上海植物园曾对一品红采取控制花期的综合技术措施,进行多次开花的试验。供试验用的一品红4盆,分4组处理。采用修剪、加光和遮光的综合处理,这4盆一品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都开过3次花。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