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冰雪灾害防灾减灾与灾后恢复措施

   2018-01-28 苗业网佚名446
核心提示:竹林冰雪灾害防灾减灾与灾后恢复措施一、受害类型1. 弯曲。竹株上因积存冰雪而致冠梢下垂甚至着地,单株竹秆弯曲成弓形。冰雪融化后弯曲竹会自然恢复,对竹林影响较小。2. 折断。竹株上积存冰雪致使竹秆折断,且撕裂

竹林冰雪灾害防灾减灾与灾后恢复措施

一、竹林冰雪受害类型

1、弯曲:竹株上因积存冰雪而致冠梢下垂甚至着地,单株竹秆弯曲成弓形。冰雪融化后弯曲竹会自然恢复,对竹林影响较小。

2、折断:竹株上积存冰雪致使竹秆折断,且撕裂长度常不足一米。

3、破裂:竹株上积存冰雪使竹秆折断,且撕裂成长达数米的篾片。

4、翻蔸:竹株上积存冰雪致使竹秆被连蔸拔起,立竹倒伏翻蔸。翻蔸竹地下部分露出地面,破坏了林分的地下系统,对竹林影响极大。

二、竹林冰雪灾前预防措施

1、钩梢:钩梢是显著降低竹林冰雪灾害程度的有效措施。雷竹等中小径笋用竹在5-6月钩梢,留枝12盘以上;毛竹在10-11月钩梢,留枝15盘以上。

2、适当提高竹林立竹密度:立竹密度低的稀疏竹林冰雪灾害受害程度比立竹密度大的竹林严重,适当提高竹林立竹密度可增强竹林抵御冰雪灾害能力。

3、建立合理的竹林立竹年龄结构:幼龄竹遭冰雪灾害易竹秆开裂、拆断,是竹林受害的主要对象,适当保留竹林中部分的3度、4度竹(毛竹)或3年生、4年生竹(雷竹等)。

4、提倡竹林混交经营:竹林中应适当保留一定数量的乔木树种,尤其是毛竹林易发生冰雪灾害的地区。

5、土壤科学管理:林地垦复不能过于频繁,毛竹林6-8年一次,提倡带蔸伐竹、结合挖笋和施肥的免耕、轻耕作业。施用复合肥和有机肥,提高竹壁厚度和竹材韧性。

三、竹林冰雪灾中减灾措施

1、除雪:用竹竿敲打竹枝或轻摇竹秆,除去竹冠层积雪,减轻立竹负重,防止竹秆弯曲、倒伏、翻蔸、开裂和折断。切忌用力摇晃竹子除雪。

2、斩梢:斩梢是减轻雪灾的主要应急措施。在积雪初期和化雪初期,对交通方便地区的竹林,尽快组织斩梢,即将竹株梢部斩去,留枝15盘左右。

3、伐竹:伐去严重压迫其它立竹的弯曲竹和倒伏竹。

4、排水:地势平缓的中小径笋用竹林开沟排水,防止积水烂鞭。

5、覆盖物清雪:覆盖竹林地表积雪及时清除,减轻对有机覆盖物保温效果的影响。

四、竹林冰雪灾后恢复措施

1、竹林清理:根据竹林受害状况、受害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清理宜在笋期以后进行,竹株尽管雪压劈裂,翻蔸倒伏,但通常不会死亡,还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生产同化物,过早砍伐,会形成“哭娘笋、哭娘竹”,对竹林更新极为不利。

(2)、待竹林出笋结束,新竹发枝长叶后,可对竹林进行清理,根据竹林受害程度不同而区别对待,弯曲竹宜尽量保留,梢部断裂竹如断裂部位高,可砍去梢部。对翻蔸竹、劈裂竹可全竹砍伐。

(3)、对于严重妨碍交通或竹林管理的翻蔸竹、劈裂竹可在雪停后即行砍伐。

2、适当施肥:受损竹林,吸收矿物质和制造养分的功能、系统内养分输导功能都受到损害,影响竹林正常的生长活动,有必要给竹林补充养分,进行施肥。

大年毛竹林或中小径散生竹林,在竹林出笋前一个月施发笋肥,促进多发笋发大笋,每亩施速效性肥料20公斤;6月份再施一次复合肥,每亩30公斤,促进新竹和竹鞭生长。小年毛竹林,于6-7月份施一次长鞭肥,促进新鞭萌发和生长;9-10月份施一次孕笋肥,促进竹笋萌发。长鞭肥和孕笋肥每亩各施复合肥30公斤。

3、护笋长竹:受损竹林要多留笋长竹,尤其是受损严重的竹林,健康的小竹笋也要保留,让其长成新竹,待来年大秆径新竹长成后,再将它砍去。受损较轻的竹林,应择优保留大径级健壮竹笋(不低于原有竹林立竹平均胸径)长竹。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