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罗汉松规模化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2018-04-21 苗业网花木816
核心提示: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别名土杉,罗汉松科,罗汉松属常绿针叶乔木。高达20m,胸径60cm,树冠广卵形。树皮灰褐色至暗灰色,浅纵裂,片状脱落。枝叶稠密,叶条状披针形,螺旋状互生,长7~12cm,宽7~10

盆栽罗汉松规模化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罗汉松常用扦插和播种繁殖。

一、扦插繁殖根据所用插穗不同,扦插可分为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

1、嫩枝扦插: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春插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秋插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在3-5年生的罗汉松植株上选取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新梢做插穗。剪插穗时应边剪边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贮存,剪后及时修剪。插穗长度为8-10cm,保留3-5个芽,下剪口应在距最下方的芽5mm处斜剪。插穗顶部保留2-3片叶,并将其剪去其1/3-1/2,以减少叶面水分蒸发。

2、硬枝扦插:在4-6年生罗汉松母树发新梢前,选取中下部1-2年生发育充实、生长健壮的枝条,剪成长约8-12cm的插穗,每段要带3个以上的叶节。插穗上剪口在最上叶节的上方大约5mm处平剪,下剪口在最下叶节的下方大约为5mm处斜剪,切口平滑,慎防木质部、韧皮部受伤,以免影响成活。

3、插后管理:

①水分:插前要把苗床浇湿,以免损伤插条,扦插深度以有1个节入土即可,插后及时浇透水,使插条与土壤密合,以后正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或每天喷雾1-2次,每次喷雾1-2分钟即可。

②温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20℃~25℃,在此温度范围内插后约70-80天生根,待发出新芽后可移栽上盆,如温度低于20℃,插穗生根困难、缓慢,发根会推迟6-8天。若高于30℃,插穗上、下两个剪口易受病菌侵染腐烂,且温度越高,发生腐烂的概率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应用薄膜将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若温度太高,插穗应遮阴,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每天喷雾2-3次,晴天温度越高,喷雾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雾次数则少或不喷。

③湿度: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没有生根的插穗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必须通过喷雾来减少插穗的水分蒸发。在有遮阴的条件下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2-3次,过度喷雾插穗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

④光照:扦插后必须遮掉50%-80%阳光,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阳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点左右除下遮阳网,第二天上午9点前盖上遮阳网。

播种繁殖9月下旬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当年即可出苗,但冬季需搭棚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也可阴干后沙藏,翌年3-4月进行播种。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提早出苗,可将种子浸泡于30℃左右或1%-2%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1-2小时,取出晾干后播种,覆土约1cm,并注意保持湿润、遮阴和通风,10天左右即可出苗。

4、地栽苗上盆管理:

移植上盆扦插苗根系长到3-5cm,并发出新芽时即可上盆,播种苗长出4-6片真叶时可移植上盆,移植后要立即浇透定根水使土壤与根系密合,并放在遮阴环境中养护1周。若移植时根系受损,需要对苗木进行摘心,以调节体内水分平衡,减少蒸发。

整型修剪罗汉松耐修剪,叶形小,是制作盆景的良好材料,可制作圆球形、圆锥形、多层球形等各种造型,只需根据事先设计的图形修剪即可。如修剪3层球形时,应选择主干明显、直立状较好的树苗。如修剪设计为总高2m的3层球形,则低层高约50cm,中间层高约40cm,最上层高30cm,需剪去一、二层间45cm和二、三间35cm主干的所有枝条,然后修剪3个球形。以上中下3球渐大为宜,以求比例协调、观赏性良好,一般新枝抽梢20-30cm时修剪为宜,需多次修剪,使各层球形圆实紧凑。

浇水罗汉松喜湿润的环境条件。生长期间应充分供给水分,保持盆土湿润。浇水应掌握“干干湿湿而偏干”。夏季晴天时每天早晚各浇1次水,冬季植株停止生长时要减少浇水量,以盆土见干见湿为原则。盆土过湿或积水易引起根腐烂,甚至死亡。但露地放置如遇寒流侵袭时应及时浇水,保持盆土湿润,以利于植株的抗寒。

湿度夏季温度高且气候干燥应经常向枝叶及四周喷水,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并使叶片保持青翠。

施肥罗汉松喜肥,应薄肥勤施,肥料以氮肥为主,可加入适量黑矾,沤制成矾肥水。生长旺季每月施1-2次稀薄的液肥或干复合肥,成片大面积种植的可采用半圆状沟施法,每株施速溶性复合肥150-200g(可根据树的大小而定)。盆栽罗汉松可用复合肥或饼液水肥施,入秋后追施1-2次磷钾肥,冬季要停止施肥,以防生长过旺而枝叶过嫩,降低抗寒能力。

温度喜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8℃~28℃。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冬季能耐-5℃左右的低温。在长江流域大型盆栽可露地越冬,但中小型盆栽的抗寒能力较弱,冬季时应将盆株移入室内保温。

光照对光照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在光照充足处正常生长,也能适应半阴环境。夏秋高温而光照强烈时,最好能遮去中午前后的光照,可保持叶片青翠光亮,但不宜过于蔽阴,否则叶片长而柔软,易发生病虫危害。

一、罗汉松盆苗病虫害防治

1、病害病害主要有叶枯病、白粉病、针枯病、叶斑病、灰枯病、煤污病、炭疽病等。

①、叶枯病:多发于枝梢的嫩叶上,染病后叶片发红,病斑呈不规则形,由叶尖向基部蔓延,造成叶片先端半段枯死,病斑后期为淡褐色,后期叶片病部正反两面均产生黑点。

叶枯病防治方法:冬季剪除枯枝及重病叶,并清除地表的病叶集中烧毁。在4-5月、8-9月用代森锌水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3-5次,效果显著。

②、白粉病:多发生于叶背面发病初期,染病部位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色粉斑,并略显褪绿或呈畸形。在适宜的条件下,粉斑迅速扩大,并连接成片使叶面布满白色粉状霉。在发病后期,病叶会出现皱缩不平,并向背部卷曲,花期明显缩短或花蕾不能正常展开。严重时植株矮小,花少而小,叶片萎缩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白粉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洒15%粉锈宁800-1000倍液、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1000-12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③、针枯病:发病后叶片上产生半圆形灰白色病斑,边缘黑褐色,病部稍下陷,病斑上有分布不均匀的黑色小粒点。

针枯病防治方法:发病后及时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④、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受害初期产生黄褐色稍凹陷小点,边缘清楚。随着病斑扩大,凹陷加深,凹陷部深褐色或棕褐色,边缘黄红色至紫黑色,病健交界清楚。有时假球茎也可受害,病部会出现稍隆起的黑色小点。

叶斑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0%代森锰500倍液,或50%克菌丹500倍液等。每周1次,连续2-3次,且应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⑤、灰枯病:多发生于盆栽罗汉松上,病斑多生于叶尖或叶缘,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情严重时,叶面积的一半乃至全叶枯死。

灰枯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1∶1∶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每周1次,连续2-3次。

⑥、煤污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枝和果实。发病初期在叶正面及枝条表面形成圆形黑色霉点,有的沿主脉扩展,逐渐增多,连接成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严重时导致植株提早落叶。

煤污病防治方法:可喷药防治介壳虫、蚜虫、粉虱。若为蚜虫危害,可在植株上先撒一层烟灰或草木灰,数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或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若为粉虱类危害,可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喷杀。可喷洒10-20倍液的松脂合剂及50%三硫磷乳剂1200-1500倍液以杀死介壳虫(在幼虫初孵时喷施效果较好)。植物休眠期喷洒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杀死越冬的菌源,从而减轻煤污病的发生。

⑦、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生灰色至沙土色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深褐色,病健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小点。

炭疽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6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要交替使用,连续防治2-3次,效果较好。

2、虫害主要有新叶蚜、介壳虫、黑褐圆盾蚧、红蜘蛛等。

①、新叶蚜:以成、若蚜群集于罗汉松嫩梢及嫩叶背面吸食汁液,使嫩梢生长不良,叶片变小,叶色发黄,树势衰弱。

新叶蚜防治方法:早春罗汉松尚未萌芽时喷布波美1-3度石硫合剂液,杀灭越冬卵。在4月下旬若蚜危害初期,喷40%氧乐果乳油1000-12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毒杀。每周1次,直到杀灭为止。

②、介壳虫:介壳虫也是危害罗汉松比较顽固的虫害,以成虫及若虫危害罗汉松。介壳虫主要聚集在罗汉松的叶片、叶柄、嫩茎秆等幼嫩部位,吸食植物汁液,使寄主营养状况恶化,叶片褪绿,使植株生长不良。

介壳虫防治方法:通过人工刮除或擦除叶片和枝条上的介壳虫。在若虫孵化期,用40%速扑杀乳油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要注意将药液喷到叶片背面。

③、黑褐圆盾蚧:主要危害盆栽罗汉松。若虫多在叶背危害,被害叶、嫩梢变黄或出现斑点,严重时落叶,枝梢枯死,直至整株枯死。

黑褐圆盾蚧防治方法:于4-5月卵孵化盛期喷23%多杀宝乳油800-1000倍液,或25%速杀死乳油800-1000倍液,或15%利而杀乳油800-1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④、红蜘蛛:以成螨、若螨和幼螨群集在叶片的叶脉附近及叶缘处、嫩枝上吸取汁液,被害叶片正面呈现许多粉绿色,后变灰白色小斑点,失去固有的光泽,严重时全叶灰白色。

红蜘蛛防治方法:在4-5月卵孵化盛期喷23%多杀宝乳油800-1000倍液,或25%速杀死乳油1000-1200倍液,或15%利而杀乳油800-1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