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樟繁殖栽培技术

   2018-04-26 苗木佚名479
核心提示: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 Levl.)别称:香樟、香树、楠木、猴挟木、 樟树,乔木,高达16米。树皮红褐色;小枝圆柱形,暗紫色,末节有角棱;。叶互生,厚纸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8~17厘米,宽3~10厘米。是一种生

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 Levl.)别称:香樟、香树、楠木、猴挟木、 樟树,乔木,高达16米。树皮红褐色;小枝圆柱形,暗紫色,末节有角棱;。叶互生,厚纸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8~17厘米,宽3~10厘米。是一种生于山野丛林中的植物,具有祛风除湿;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吐泻腹痛,腹中痞块;疝气疼痛等功效。

育苗技术

采种:每年10~11月,将已成熟的种子采下,经腐烂,水洗搓去种皮,把清洗干净的种子阴摊一天,然后混沙贮藏,三月初即可催芽播种。

整地:在冬初进行第一次耕耙,播种前进行第二次耕耙,并施足基肥,基肥一般用腐熟厩肥,每亩1500~2000公斤或碳胺50公斤,磷肥50公斤、菜饼150公斤,然后筑成高床,一般床高35~50厘米,床宽1.2米。

催芽:三月初樟树播前需催芽,可用50℃的温水浸种,当温水冷却后再换50℃水重复浸种3~4次,可使种子提早发芽10~15天。也可用薄膜包催芽法,即把混有河沙的种子,用薄膜包好,放在太阳下晒,每天翻动2~3次,并保持湿润,直到有少量种子开始发芽时再播种。

播种:条播行距20厘米左右,每亩播种量10~15公斤,播后覆土盖稻草或地膜,保持苗床表土湿润,以利种子发芽。

抚育管理: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揭去稻草或地膜,待幼苗长出数片真叶就可以开始间苗,苗高10厘米左右可进行定苗。樟树每亩留苗2万株左右。7月份以后,要加强肥水管理,经常松土除草。秋末停止追肥、灌溉。追肥一般2~3次,前二次可用尿素7~10斤,最后一次可用尿素10公斤、磷肥7.5公斤。樟树1年生苗可达50厘米以上,地径达0.7厘米以上。

移栽:时间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较为适宜,移植密度每亩1500株左右。随起随移,移栽后离地10厘米左右截杆,当芽长到10厘米左右可定主杆,剪去多余枝芽,留一个比较粗壮的枝。冬季床面施厩肥2000公斤。这样3年生苗木胸径可达3厘米以上。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