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的种植改良措施

   2015-09-11 苗木佚名384
核心提示:盐碱地区的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土壤PH值高、地下水矿化度高、蒸发量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处在五高一低地区,盐碱地绿化

盐碱地区的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土壤PH值高、地下水矿化度高、蒸发量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处在“五高一低”地区,盐碱地绿化困难显而易见。

1、化学改良措施

盐碱地土壤板结、贫瘠、肥力低下,增施土壤肥料或土壤改良剂可使土壤疏松、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在盐碱地施用含用酸性的化学肥料,如过磷酸钙等,可以有效降低土壤pH值,同时磷素能提高树木的抗性,也可施用大量有机质肥料,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等,对土壤均有改良作用。同时,可施用土壤改良剂,如硫黄、硫酸、硫酸亚铁等来降低土壤pH值,减轻盐害,提高土壤有机质,移栽时用活性促根剂蘸根促进新根生长、提高成活率。

2、生物改良

种植盐生植物或耐盐碱植物,可以加大植被的覆盖率,降低土壤的蒸发作用,使土壤中的盐分积累在土壤深层,或积累在盐生植物中,从而可以避免种植层盐分的积累。盐碱地绿化种植前,在待绿化区域种植耐盐的绿肥和牧草,如田菁、草木樨、苜蓿、紫穗槐等,能够降低盐碱地土壤含量,增加封肥力,对盐土改良有积极作用,因为盐生植物体内有储存盐细胞,能从土壤中吸收高浓度盐分,稀释后储存体内供生理活动需要。大面积绿化时可选用耐盐碱植物如龙柏、女贞、黄山栾树、构树、海桐、红叶石楠等,绿化种植成活率较高。

3、铺设地下管网,滤水排盐

盐碱地的一大特点就是地下水位高,降低地下水位是盐碱地绿化的根本措施。在绿化地块下一定深度埋设适合密度的滤水管网进行地下排水,可有效降低土壤含盐量。具体方法是:在绿化区域100cm地下埋设一定密度的滤水管网进行地下排水。滤水管网可采用直径为30cm的水泥管,管上每隔10cm留出直径为1.5~2.0cm的进水孔,并用土工布包裹以防堵塞,要求管网密度为5m,铺坡度0.5%,以便排水顺畅,同时修建检查井,并与排水系统相连,每隔一时间,要将集中在检查井中的盐碱水排出。这一方法适用于绿化面积较大且土壤含盐量较高的绿化区域。

4、灌溉与排水结合

在改良盐碱土的综合措施中,排水和灌溉是基本的工程措施,它能有效地控制土壤中的水盐运动,使绿化植物免受盐碱的危害。灌溉是用淡水溶解土壤中的盐分,降低土壤含盐量,淡化地下水。常用的方法主要是自然雨水淋洗和人工大水冲洗。但是应强调合理灌溉,必须与排水相结合,只灌不排,反而增盐积盐。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盐水运动规律,在绿化区域开挖各级排水沟进行排水。排水是基础,可以降低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位控制在适当范围内,抑制毛细管水上升,保证植物根系免受盐害而正常生长。

5、平整土地,深翻土壤

盐碱地中,水溶性盐是随水的运动而移动的,低洼不平处容易存水积水,当水分蒸发后,盐分存积下来,造成土壤局部盐分积累。通过对绿化地的土壤采取平整、深耕深翻、中耕、松土等措施,可有效地抑制盐分上升,防止土壤返盐,提高降雨淋溶洗盐的效果,因为深耕深翻可以使紧实、板结的上层变得疏松,孔隙度增大;中耕深翻可以使紧实、板结的上层变得疏松,孔隙度增大;中耕可切断毛细管水上升,阻止盐水上升聚集土壤表层,并提高土壤表层,并提高土壤通透性,利于植物生长。

6、铺设隔离层

在种植土下铺设隔离层可有效切断毛细管,控制地下水位上升速度,防止地表土壤急剧返盐。隔离层材料一般采用粗、中粒径的石子、炉渣、稻草或秸秆,炉渣颗粒较大,通透性强,可控制和延缓地下水的上升速度,植物秸秆铺在石子、炉渣上面效果较好,腐烂后还可增加土壤养分。在树穴低部铺设隔离层有明显阻盐作用,乔灌木种植时,炉灰渣和稻草作隔层铺设在树穴底部,炉灰渣铺设厚度30cm,稻草约5cm,能明显提高种植成活率。

7、铺设地膜

塑料薄膜覆盖种植技术是防治盐碱、提高盐碱地植物成活率有效方法之一。在绿化中,对种植高大乔木的地方,可以单株覆盖地膜,种植成片花灌木、草坪的地方,则整片覆地膜。种植土上覆盖地膜可以有效控制地表水分蒸发,阻断毛细管水上升带来的盐分在地表的积累。

8、抬高地面,降低地下水位

绿化种植中,用种植土作为客土来抬高地面,使整个绿化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可有效提高种植的成活率。客土时要结合地形,做到因地制宜,为降低绿化成本,又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可采用局部抬高0.8~1m作绿化种植。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