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管理从苗木种植、成活、生长起苗出圃的整个过程。看似容易,其实技术含量是很高的。
一、苗木种植
准确的说应该是移植,就是将培育好的苗木或引进品种栽到苗圃中的整个过程。首先要了解该苗木是带土球苗还是裸根苗,是大苗或是小苗,是深根性苗或是浅根性的苗木,是乔木还是灌木。明白了这些才能够决定栽到什么区域去,因不同的品种和习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千遍一律,该剪的剪,该疏的疏,根据苗木的不同生长特性,充分而合理的结合套种间作,提高苗木成活率和土地的利用率,当天栽不完的苗木,要求根部朝下,枝叶喷水并做好遮阴,减少水分流失。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二、浇水
就是将刚移植的苗木或苗圃中的所有苗木在生产中所浇水的整个过程。浇水可分为移植浇水、反青水、封冬水、日常浇水,等浇水手法。
1、移植浇水:苗木栽植好,第一遍水叫定根水。这遍水对苗木成活很重要。一定要浇好浇透。土壤见白即浇,连需浇水三遍后封穴。不同的苗木需水量也是不同的,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同树种应不同对待。不同的季节浇水量也是不相同的。如春天浇水应多,秋冬浇水应少,大雪天或白天结冰天气坚决不能浇水。
2、反青水应在雨水到惊蛰之间进行
3、封冬水应在小雪到大雪之间进行
4、日常浇水要根据土壤情况而定。
三、锄地
就是将地表划破或除草的一种手法。有句农谚叫“人勤地不懒”还有人讲“头麦三遍地,到秋看好戏”也就是说多锄地是大有学问的。锄地能保墒,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剥于苗木的生长,不同的苗要用不同锄子,大苗用大锄、小苗用小锄,土壤过湿用勾子,要抓住时机巧锄地,保持圃地无杂草有利于苗木通风、透光、枝叶舒展、生长快、出圃早。锄地不单纯为了除草对苗木的生长也是最为有利的事。如涝天锄地能通气,旱天锄地能保墒;春秋锄地能生火、夏季锄地能降温,霉雨季节无法锄地,要结合化学除草,这样既节省劳动力又能降低成本。
四、施肥
在苗木栽植及日常管理中所应用的基肥、追肥、叶面肥等都属于施肥。肥料是苗木生长必不可少的,没有足够的肥料是不可能长出理想的好苗子。
1、肥料的种类:常用的肥料有:厩肥、绿肥、堆肥、饼肥、人粪尿、冬种化学性肥料。
2、肥料的施用时间:化肥一般从6月中旬开始施肥,每隔25到30天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尿素等化学性肥料8至10公斤,到8月下旬停止施用化学性肥料。到10月中下旬施一次有机肥、每亩施干鸡粪类300公斤以上,这样有利于苗木的安全越冬。
3、施肥方法:夏季可利用浇水或下雨直接撒在土表面进行施肥。苗床上的小苗要用喷壶按0.3%到0.5%的浓度充分化开后搅匀直接喷在苗床上,每隔半月喷撒一次。秋季追肥要根据不同苗木进行穴施或沟施,不能离苗木太紧,应在苗木树冠的垂直透影以内的外缘处为好。
五、整形修剪
1、整形修剪的规则:根据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功能,将植物的多余部分剪去。各种苗木进行不同的整形修剪措施将造成不同的应用效果,不同的目的各有其特殊的整形修剪要求。因此,首先应该确定该树在园林绿化中的功能与应用,才能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2、整形修剪的作用:修剪有着“双重”作用。因树木地上部枝叶与地下部根系经常保持动态的平衡关系。这是由于地上部的生长有赖于地下部根系吸收及合成养分的供应。而地下部根系的生长也有赖于地上部光合作用产物的供给,任何一方的供给与减弱都会影响另一方,所以,由于修剪减少了枝叶的数量,即减少了对根系养分的供应,相应的减少了根系的生长,根系生长的削弱、反过来影响地上部分生长。修剪越重这种削弱越大,尤其在幼壮龄树期间更为明显,这就是所谓修剪对树体的抑制作用,也就是对树体总生长的削弱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修剪使枝、芽量减少。而对储藏物质的分配利用,相对集中,尤其剪口用高位优势壮芽当头时,则促其萌发壮条,对这些枝条有加强作用,也可称之修剪的局部促进作用,通常称上述两方面为修剪的双重作用。
3、修剪整形的方法:修剪的方法可概括为:截、疏、放、伤、变五种方法。修剪的时期分为冬剪、夏剪两种形势。冬剪也称休眠期修剪,主要以截、疏、为主。夏剪也称生长期修剪,夏剪以上五种方法均可结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