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叶霉病的分布危害症状及防治

   2017-04-13 苗业网佚名391
核心提示:芍药叶霉病分布与危害:叶霉病又称红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枝干、叶柄、萼片、花瓣、果实和种子。叶霉病是牡丹和芍药常见叶部病害。芍药叶霉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近圆形紫褐色斑点,直径1-5毫米,后扩大

芍药叶霉病分布与危害:叶霉病又称红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枝干、叶柄、萼片、花瓣、果实和种子。叶霉病是牡丹和芍药常见叶部病害。

芍药叶霉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近圆形紫褐色斑点,直径1-5毫米,后扩大成不规则形大斑,直径7-12毫米,中央淡黄褐色,边缘紫褐色,病斑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扩展相连成片,严重时整叶焦枯。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暗绿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缘发病时,叶片有些扭曲。绿色茎上为紫褐色长圆小点,有些突起,病斑扩展慢,大小仅3-5毫米。叶柄症状与茎上的病斑相似,但为长条状,其上也生有暗绿色霉状物。

芍药叶霉病病原: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稍分枝,初时无色后变褐色,有1-10个隔膜,节部稍膨大。分生孢子椭圆形,初无色,单胞,后生一个隔膜,褐色。

芍药叶霉病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茎、枯叶上越冬,翌年春天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侵染为害下部叶片。一般病害始发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盛发期在8月上、中旬。7-8月份雨量多,湿度大,有利于病害扩展。种植过密,栽培管理不善的庭园发病较重。一般遭受冻害之后,植株抵抗力弱,病害严重。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差异。

芍药叶霉病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于15厘米以下土内,以减少翌年早春初次侵染的病菌来源。

2、加强管理,种植不宜过密,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3、发病初期喷洒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共喷3-4次。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