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芍药

   2023-06-01 花木佚名220
核心提示:白花芍药拉丁学名:PaeoniasternianaH.R.Fletcher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木兰纲目:虎耳草目科:芍药科属:芍药属种:白花

白花芍药    拉丁学名:PaeoniasternianaH.R.Fletcher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虎耳草目    科:芍药科    属:芍药属    种:白花芍药    命名者及年代:Fletcher,1959。

白花芍药(PaeoniasternianaH.R.Fletcher)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茎高50-90厘米,无毛。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叶3深裂或近全裂;小叶或裂片狭长圆形至披针形,长10-12厘米,宽1.2-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花盛开1朵,直径8-9厘米;萼片4,长2-3厘米,宽1-1.5厘米,干时带红色;花瓣白色,倒卵形,长约3.5厘米,宽2厘米。

一、白花芍药的形态特征

白花芍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50-90厘米,无毛。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叶3深裂或近全裂;顶生小叶3裂至中部或2/3处,侧生小叶不等2裂,裂片再分裂,小叶或裂片狭长圆形至披针形,长10-12厘米,宽1.2-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

白花芍药花盛开1朵,上部叶腋有发育不好的花芽,直径8-9厘米;苞片3-4,叶状,大小不等;萼片4,卵形,长2-3厘米,宽1-1.5厘米,干时带红色;花瓣白色,倒卵形,长约3.5厘米,宽2厘米;心皮3-4,无毛。

蓇葖卵圆形,长2.5-3厘米,直径约1厘米,成熟时鲜红色,果皮反卷,无毛,顶端无喙,有也极短。果期9月。

二、白花芍药的生长环境

芍药性喜阳光、喜温、喜肥和一定的耐寒、耐旱特性。在年均温14.5℃,7月均温27.8℃,极端最高温42.1℃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芍药是宿根植物。每年3月萌发出土,4-6月为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花期5月,果期6-8月,8月中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这时是芍药甙含量最高时期。芍药种子为上胚轴休眠类型,播种后当年生根,再经过一段低温打破上胚轴休眠,翌春破土出苗。

三、白花芍药的分布范围

白花芍药产中国西藏东南部(波密)。生海拔2800-3500米的山地林下。

四、白花芍药的主要价值

白花芍药,花朵硕大,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此外白花芍药的肉质块根可作药用。

五、白花芍药的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