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香

   2017-05-26 苗业网互联网371
核心提示:杜香

杜香    拉丁学名:LedumpalustreL.    别名:喇叭茶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杜鹃花目    科:杜鹃花科    亚科:杜鹃花亚科    属:杜香属    种:杜香    分布区域:黑龙江、内蒙古夏秋采集阴干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平喘。

杜香(LedumpalustreL.)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的常绿直立小灌木。高达50厘米;幼枝有黄褐色绒毛;单叶互生,革质,呈矩圆状披针形,边缘略反卷,有强烈香味,下面有黄褐色绒毛;花多且小,排成伞房花序,花瓣为白色,呈长卵形,花药顶孔开裂,心皮合生,花柱呈线形,宿存;萌果呈卵形,表面有褐色毛,种子细小;花期6-7月,果期7-8月。

杜香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在俄罗斯、朝鲜北部、欧洲中部和北部及美洲北部地区也有分布。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性强,适合生长于富含腐殖质、湿润而肥沃的微酸性土壤。常生于针叶林下、水藓沼泽或林边、湿草地。繁殖时一般可采用播种或分株繁殖法。

杜香味辛、苦,性寒。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其嫩枝浸液可作祛痰、杀菌、止咳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百日咳、支气管性气喘、肺炎、肺结核、鼻炎、淋巴结核、疟疾、风湿等病症。全株可提取芳香油,花、果出油率较高。杜香可用于疏林下作地被植物,也可用于水体四周的美化。

一、杜香的形态特征

杜鹃花科杜鹃花属的常绿直立小灌木。直立或平卧,高40~50厘米。枝纤细,幼枝密被锈色绵毛,顶芽显著,卵形,芽鳞密生锈色茸毛。单叶互生,革质,呈矩圆状披针形,叶线形,长1~3厘米,宽1-3毫米,边缘略反卷,上面暗绿,多皱,有强烈香味,下面密被锈色茸毛,中脉隆起。花多数,小型,排成伞房花序,乳白色,呈长卵形,花药顶孔开裂,心皮合生;花梗细长,长0.5~2.5厘米,密生锈色茸毛;萼片5,卵圆形,长0.5~0.8毫米,宿存;雄蕊10,花丝基部有毛;花柱宿存。蒴果卵形,长3.5~4毫米,表面有褐色毛,种子细小,宿存花柱长2~4毫米。花期6~7月,果期7~8月。


二、杜香的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内蒙古(大兴安岭)、吉林。分布欧洲中部、北部、俄罗斯、朝鲜北部、美洲北部。

三、杜香的生长环境

生于落叶松林、樟子松林、云杉林或针一阔叶混交林下,常为灌木一草本层的建群种或优势种,也见于山麓泥炭藓沼泽地边或高山草甸沼泽,海拔400~1400米。

四、杜香的生长习性

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性强,适生富含腐殖质、湿润而肥沃的微酸性土壤。

五、杜香的近种区别

1、宽叶杜香(变种)(东北木本图志)杜香(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为线状披针形或狭长圆形,长2~8厘米,宽0.4~1.5厘米,叶缘稍反卷,下面被锈色毛和白色短柔毛,锈色毛脱落后呈现白色。产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吉林(长白山)、内蒙古(大兴安岭)。生于针叶林下、水藓沼泽或林边、湿草地。分布欧洲北部、亚洲东北部(俄罗斯、朝鲜北部)。该本变种耐寒性较原变种差,在吉林省长白山区常见,在大、小安岭较少见。

2、小叶杜香(黑龙江树木志)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植株更矮小,平卧,叶较短小,长1~1.5厘米,宽1~1.5毫米。产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古(大兴安岭、满洲里地区)。生境同原变种。分布欧洲北部、亚洲东北部、美洲北部。

杜香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和寒温带,其叶形大、小、宽、狭等特征有着程度不同的变异。M.Kitagawa(1979)记载满洲里地区还有:L.palustresubsp.persipilo-sum(Nakai)Hara(1956),L.palustresubsp.persipilosumvar.macrophyllum(Tolm.)Kitagawa(1979),L.palustresubsp.longifolium(Freyn)Kitagawa(1979)。限于条件,尚不可能查阅更多的标本,仅此收录于《中国植物志》。

五、繁殖方式

繁殖时一般可采用播种或分株繁殖法。

六、杜香的主要价值

经济

杜香耐阴喜湿,适宜用做疏林下的地被植物,也可用于水体四周的绿化。该种在大兴安岭分布尤为集中,常成单优势的大面积群落。全株可提取芳香油,花、果出油率较高。

药用

杜香味辛、苦,性寒。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用法用量:杜香原油(每丸50mg)每次2丸,每日2次。其嫩枝浸液可作祛痰、杀菌、止咳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百日咳、支气管性气喘、肺炎、肺结核、鼻炎、淋巴结核、疟疾、风湿等病症。全株可提取芳香油,花、果出油率较高。

药理作用

祛痰作用

宽叶杜香挥发油以0.14g/kg给药,对氨喷雾法有效率为170%,小鼠酚红法试验、口服0.14g/kg,有效率达330%或280%;浓度为1.0×10(-4)、l.0×10(-5)对离体豚鼠气管无作用;柱色谱成分A1.1g/kg,B20.3g/kg、D1.3g/kg口服给药,以酚红法测定,其中馏份A有明显祛痰作用,其主要成分为单萜烃。挥发油有效成分对聚伞花素以200~450mg/kg灌服,在小鼠酚红法试验中,表现出明显祛痰作用,腹腔注射250mg/kg或150mg/kg无此作用;切断迷走神经明显影响对聚伞花素对小鼠的祛痰作用;气管滴入或喷入该成分,不能促进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泄,说明这不是直接作用。大鼠以700mg/kg灌服对聚伞花素,2小时后,呼吸道引出液量显着升高。鸽口服700mg/kg,给药后60、90分钟,纤毛粘液运动速度显着加快。小鼠口服合成对聚伞花素250mg/kg,对正常小鼠呼吸道灌洗液的总蛋白、糖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可使熏二氧化硫小鼠呼吸道灌洗液中总蛋白量明显减少,对糖蛋白量影响不显着。

抗炎作用

大鼠以400mg/kg灌服对聚伞花素,能显着抑制烫伤性炎症渗出。大鼠分别以500mg/kg/天、700mg/kg/天给药,连续1星期,能显着抑制炎性棉球肉芽肿的增生。宽叶杜香油对从绵羊精管中分离的前列腺素环加氧酶表现出强的抑制作用。

化学成份

宽叶杜香叶中含精油1.23%,油中含有20种成分,其中酚类成分占2.83%,萜类组分中含有10种常见成分,从中鉴定出α-和β-蒎烯(pinene),△^3-蒈烯(△^3-carene),柠檬烯(limonene),桉叶素(cineole)和对聚伞花素(p-cymene)。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