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相关技术要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和园林事业高速发展。树木是一种具有生命的园林造景材料,园林植物品种对栽植季节、肥料、土壤以及培育方法等都具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不了解树木移植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再容易成活的植物品种,也会移植失败。所以,只有掌握了合理的方法,大树移植后才更容易适应新的自然环境,实现预期目的。移植的大树,通常是指树干胸径20cm以上的乔木。由于其体量大、移植成本重(高)、影响因素多、技术要求高,因而有一定的难度。遵循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在保留大树的形态和主要枝叶的前提下,确保大树移植成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一、大树移植必须遵循其生命机理
大树移植较常规园林苗木成活困难,原因很多。首先,有些大树年龄大,阶段发育老,在挖掘和栽植过程中,损伤的根系恢复慢,新根发生能力差。再者,为使其尽早发挥绿化效果和保持其原有优美形态,又不能进行过多的修剪,大树移植时土球所带吸收根很少,难以尽快建立地上与地下的水分平衡。另外,由于大树体形大,带土球重,起吊、搬运难度大、易造成树皮受损,或多或少影响植株生长恢复。
大树移植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一是近似生境原则。树木的生态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主要指光、气、热等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移植后的生境优于原生生境,移植成功率就高;如果移植后的生境与原生生境差异太大,移植成功率会比较低。因此,定植地生境最好与原植地类似,原植地和定植地的土壤条件差异大的,要根据测定结果改善定植地的土壤条件。二是树势平衡原理。树势平衡是指树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必须保持平衡。移植大树时,要根据根系的分布情况和受伤情况,对地上部分进行修剪。如果地上部分所留比例超过地下部分所留部分,就要通过人工修剪弥补这种不平衡性。
二、移植前先了解大树的生长特性
知道大树的生长特性非常重要,移植就可以对症下药。这是掌握移植大树的第一步,如果知道将要移植的大树的习性,移植成活率就能提高。
1、大树对温度的要求:每一种大树的原产地不同,对温度的要求就不同,要了解是热带树种还是温带树种,或亚热带树种。例如,热带植物,最好在天气暖和的气候移植成活率高。如果有必要在其它月份移植,就要用防寒法,即用麻包、禾草或薄膜包树身防寒。温带植物,这类树木的移植最适宜是在大寒前后,新芽尚未萌动时,移植成活率高。亚热带植物,情形介于以上两类之间,适应性强,生长茂盛,这类树木的最佳移植季节是春秋季节。
2、大树对光线的要求:每一种植物都需要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但每一种植物都不同地需要吸收光照的多少,才能生长良好,我们对植物以光照的爱好多少而分类成阳生和阴生植物。所以我们应根据每一种大树对光的爱好生长习性,进行适地、适光移栽种植。如果是阳生植物,如白玉兰、大王椰子、海南椰子等,我们就应选择向阳的地方栽种。
3、大树对土壤的要求:我们移植应考虑植物对生长土壤的习性,应尽量满足每种大树对土壤的要求。普遍来说,回客土时尽量用粘沙土和用一些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的肥泥和泥炭土。其次大树还对土壤的酸碱度(pH值)要求不同,例如:茶花、杜鹃、樟树等。喜欢偏酸性的红土生长。
三、大树移植成活的因素和技术措施
1、假植:移植大树前我们一定要用假植一段时期的大树,假植大树的方法有几种,保证成活率最为有效的使用手法是分次断根移植法,这种手法之所以有效,是在对根部土球的处理与常规不同。常规移植土球是一次挖起移走,而这一方法是分次进行,分次断根,一次挖一部分,分几次完成。通过断根处理,促进侧须根生长,使大树在移植前即形成大量可带走的吸收根。此法对提高较难移植的老年大树的成活率有明显效果。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树明显减弱,移植后一段时间内树体生理功能大大降低。它们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相互影响很敏感,一部分受到损伤就影响到另一部分的正常生长,以至波及全身,造成上下系统水和养分代谢紊乱。轻则落叶,重则部分枯萎,甚至整株死亡。分次断根促进新根生长,使树体逐步适应,及时相应剪叶,尽可能保持其生理平衡。所以运用此法,对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有重要意义。
2、运输和起吊:移植运输前注意天气情况制订移植计划,应避开高温天气、低温天气和北风天气。高温天气时最好避开日间阳光,选择夜晚稍凉的时候移植。土球挖掘时最好不要在雨后,避免土球松散。所以挖土球要选择晴天或等土壤干燥时才能进行,在运输的过程中往往容易损伤大树,我们应在起吊前在树干上包扎麻袋,还需要在麻袋中均匀加上木条。再围上帆布吊带吊大树。以免将树皮拉伤。
在选用起重吊机时应全面考虑大树的重量、大树种植的位置和吊机站的位置的距离,总之选用吊机的吨位=大树的重量×2(以上)。
3、剪枝疏叶:当大树移植时,我们应考虑植株的根所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植物地上部份的枝、茎、叶和地下部份的根系是一个统一体,叶子光合作用所制造的养分为根提供营养,而根系吸收水和养分反过来也为枝叶提供营养,它们的关系是相互营养,相互促进又是相互制约的,在生长过程中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大树移植时切断了相当一部分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平衡受到破坏。这时必须修枝剪叶,或减少阳光的照射,以减少植株水分和养分消耗,保持吸收与蒸发的相对平衡。这是移植成功的关键。但大树移植的修剪,应使大树的树冠保持一定形状和枝叶疏密有致,至于剪多剪少,轻重程度就要因树种的生命力、树的留根情况、树根所带土球的大小及树根的土球有没有散落等确定。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讲,叶薄且多,萌发力强的树种就可以多剪重剪,反之就少剪轻剪。我们一定遵守修剪的原则,保持原有大树的自然形状和姿态。例如:木棉、细叶揽仁等,不能修剪它的顶枝。
4、回土:吊树准备时,树穴选择种植点时不得在积水,地势低处。在挖穴时根据每颗树的土球大小决定树穴的大小,一般比土球直径一倍左右,深度也是土球高度一倍左右。在树穴低层处放好基肥。在回填客土时最好放置泥炭土和肥泥1∶10混和回填,可以使土壤疏松和肥份。吊树种植时看准树冠方向。在树没有下穴时将土球围网和绳解开。如土球松散可不解底层。土球放入树穴后铲入客土,并用棍插紧周围。待土回填近三分之一时,松开吊树带,看树是否正直,平稳。如斜一边用吊机勾吊树带拉直,并铲泥底部用棍插紧压实,直到树正直为止。
5、似“井”法帮助土壤水分管理:大树种植后,需要淋足够定根水至为重要,可以提高大树的成活率。
积水导致根部腐烂问题,这是大树移植主要存在的问题。引起积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地下水位高以及粘土土质容易引起排水不良。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不足,抑制植物根系呼吸,减退吸收机制。植物严重缺氧时,引起根系死亡,特别是耐水性差的树种更容易死亡。排水是防涝保树的主要措施。以往移植大树时采用的是简单观察法:发现大树叶子枯黄,就在大树旁挖起泥土深入到大树土球底,查明是否积水,或是定根水不足,然后再决定控水的措施。这些旧方法既不科学,也难以操作。挖土后知道积水或定根水不足时已有几天了,对大树的根部已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施工中遇到上述问题时,研究了一种既能提早查明植株是否积水或缺水的方法,能实时解决积水和缺水问题。这个方法就是似“井”观察法。具体做法是,在移植大树的穴位底部放适量的碎砖块疏水,种植大树后用一条PVC150塑料管,竖放在大树土球旁边,下端连接在砖头的底部,上端高出大树的泥土表面。如需要测量有否积水,用一条竹竿伸入塑料管内就可以知道。如果发现水位已到大树根部,可以就用一台小型水泵,将水管的“花篮”深入塑料管底抽水。平时,塑料管的上端用塑料管盖盖住,一来保持美观修饰,二来防止泥土落下将塑料管堵死,影响抽水效果。
本人在花园移植大树时使用此法。因为当地的土质粘度大,又逢春季雨水天气,移植的大树容易积水烂根,有相当一部分大树相继死亡,成活率相当低。这样促使本人对大树移植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有一次业主要在主景位置移植一棵丹桂,地径0.8m,树冠8.7m,冠幅面积59.41m2,树高9.2m。为了达到实时效果,保持树形美观,基本没有截枝,只是疏了一些叶子。采用似“井”观察法,多次积水到达丹桂树根系,即时用水泵抽水,保证了植株的成活。后来种植名贵大树都采用这个方法,成活率基本达到98%。
一般来讲,这种方法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提高大树的成活率有一定的实用性,过了一段时间里,待大树根系和叶子正常生长,泥土之间结构相当紧密,雨水没有那么容易进入根系,随着大树的成活而失去“似‘井’观察法”的作用。种植后如果阳光很强,要尽快加盖遮阳网,适当浇水、每日喷水应根据天气情况,晴天保持4~5次,早晚各一次,中午和下午各三次,因为中午前后气温最高,水份蒸发快,所以一定要确保枝、叶水份供应。
6、养护:种植后要及时加固大树,不得让其摇动,以免影响成活率。用淋水胶管套在铁丝上,围绕在大树的树身,在地上打一条木桩,铁丝一头在大树的树身,一头在木桩上拉紧,用3~4条铁丝固定。为减少树体蒸发水份、对树干保持湿润、保护树体和防止人为破坏,可用麻袋或草绳把树干包扎起来,如果成活后就要解开麻袋或草绳。
在移植大树的过程中,因为大树截枝引起伤口或吊机引起表皮损伤等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移植大树的伤口就会继续腐烂,病虫害随之而至,更甚者造成整株死亡。以往方法是用防腐油或腊处理伤口,笔者研究了简单而可行的方法是用红泥(红泥带菌少)和百菌清75%,200倍液进行混和沾上伤口,再用薄膜纸包上,这样包一段时间,伤口会慢慢愈合。
大树的移植,从掘苗、运输、定植到栽后管理这几大环节,必须进行周密的保护和及时处理,尽量缩短时间,最好是随起、随运、随栽并进行及时管理,使水分代谢平衡得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及尽快恢复,从而有效地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