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支杜鹃

   2017-10-18 苗业网佚名473
核心提示:都支杜鹃拉丁学名RhododendronhypenanthumBalf.f.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木兰纲目:杜鹃花目科:杜鹃花科属:杜鹃花属种:

都支杜鹃    拉丁学名RhododendronhypenanthumBalf.f.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杜鹃花目    科:杜鹃花科    属:杜鹃花属    种:都支杜鹃    命名者及年代:Fang,1983。

都支杜鹃(RhododendronhypenanthumBalf.f.):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乔木,高可达10米;叶厚革质,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叶柄粗壮,绿褐色,无毛。顶生总状伞形花序,花10-14朵,花梗淡紫色,花萼小,微柔毛,花冠钟形,长和宽均约4厘米,外面略呈淡紫色,裂片倒卵形,花药黄色椭圆形,子房长圆状卵球形,蒴果褐色圆柱形,6月开花,9月结果。

都支杜鹃分布中国安徽西部。生于海拔1500-1774米的山顶或让山谷松林中。

都支杜鹃花美丽,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一、都支杜鹃的形态特征

都支杜鹃是常绿乔木,稀灌木,高(2-)6-10米;小枝粗壮,无毛;幼枝绿色或淡紫绿色,老枝深灰色。

都支杜鹃叶厚革质,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6-10厘米,宽4-6.5厘米,先端圆形,基部钝或近于圆形,上面绿色或橄榄绿色,无毛,中脉凹入,侧脉10-11对,微凹,下面毛被稠密,初为黄色,后呈深褐色,由星状短绒毛组成,中脉微凸,侧脉不发育;叶柄粗壮,绿褐色,长1.5-2.5(-3)厘米,上面扁平,具浅沟,下面近于圆形,无毛。

都支杜鹃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10-14朵,总轴长2厘米,无毛;花梗长1.5-2.5厘米,淡紫色,密被白色微柔毛;花萼小,外面被微柔毛,长2毫米,裂片5,钝头,边缘疏被睫毛;花冠钟形,长和宽均约4厘米,外面略呈淡紫色,干后带白色,内面上方具红色斑点,基部微呈桔黄色,被白色微柔毛,裂片5,倒卵形,长1.5厘米,宽1.8厘米,顶端微有缺刻;雄蕊10,不等长,长1-2.2厘米,花丝基部被白色微柔毛,花药椭圆形,黄色,长3毫米,雌蕊比花冠短,比雄蕊长,子房长圆状卵球形,长3毫米,无毛,花柱无毛,柱头头状。蒴果圆柱形,褐色,长2-2.5厘米,直径6毫米。花期6月,果期9月。

二、都支杜鹃的分布情况

产中国安徽西部。生于海拔1500-1774米的山顶或让山谷松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安徽霍山马家河。

三、都支杜鹃的近种区别

都支杜鹃与太白杜鹃(R.purdomiiRehd.etWils.)近缘,但该种叶为厚革质,侧脉不明显,下面密被绒毛,花较大,花冠淡紫色,长4厘米,子房无毛,易于区别。

四、都支杜鹃的栽培技术

肥水管理

杜鹃生长发育要求酸性土壤。由于北方土壤多偏碱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针叶土等腐植土混合配制。杜鹃的根系为须状细根,对肥料浓度及水质的要求严格,施肥时要遵循适时适量、薄肥勤施的原则。春季开花前为促使枝叶及花蕾生长,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花后施1-2次氮磷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长期、开花期肥水要求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长缓慢时要控制肥水,以防烂根。杜鹃花喜湿润和凉爽的环境,北方气候干燥,应及时浇水并喷雾,以保持较高空气湿度。浇花水以矾肥水及雨水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亚铁及食醋。也可将西瓜或西红柿切成小块施入,对于改善土质及花朵质量也有良好效果。

整形修剪

为加速植株盛开,杜鹃常通过摘心来促发新枝,对于花朵簇拥、影响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这样不但使当年花大色鲜,也有利于植株来年生长开花。杜鹃萌发力强,枝条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降低其观赏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过修枝来调整。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谢后及秋季进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长枝病虫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养分消耗,使整个植株开花丰满。

花期控制

杜鹃在秋季进行花芽分化,通过冷藏和加温处理,可以人为控制花期。要使杜鹃提前开花,可将其移至温室培养,控温在20-25℃,并经常在枝叶上喷水,保持80%以上的相对湿度,这样经过一个半月即可开花。要使杜鹃延迟开花,可将形成花蕾的杜鹃,让其一直处于低温状态,保持温度2-4℃,盆干时浇水,夏秋移出室外,2周后即可开花。

五、都支杜鹃的病虫防治

叶肿病

发病前尤其是在抽梢展叶时可喷洒1:1:200的波尔多液,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发芽前可喷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200的波尔多液2-3次,通常隔7-10天喷1次;发病后可喷洒65-8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3-4次,隔7-10天喷1次。

叶斑病

叶斑病和褐斑病。于5-8月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锈宁40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隔10天喷1次,共喷7-8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为防止叶片黄化,还可增施硫酸亚铁。

币厄病

受害嫩枝叶片顶端布满稠密的白色或粉红色的螨质层,有时叶片产生螨瘿,多由蚜虫刺伤叶片感染引起。其防治方法:在清除病叶的同时,喷洒含硫酸铜的药剂;喷洒氧化乐果乳油或将呋喃丹直接放于盆内等方法都可防治蚜虫及其它刺口器的害虫。

根腐病

是―种由镰孢霉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多发生在杜鹃花的根茎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往往潮湿,阳光不足,半知菌类镰孢属真菌活动频繁,―旦侵入皮层,不久即会引起腐烂,根上出现水渍状褐斑、软腐,后腐烂脱皮,木质部呈黑褐色,树皮逐渐呈灰白色,并会逐步蔓延,进而扩大到树干整个皮层坏死,切断养分及水分的输导,使顶端嫩叶逐步干枯,并自上而下,枝叶萎蔫失水干枯,以致全株死亡。

根腐病的防治,应注意采取如下措施:半知菌类镰孢霉属真菌存活在土壤中的植物残体上,数年内遇合适寄主仍有侵染力,凡碱性土壤、湿度大、温度偏高,均有利于病害的发展蔓延,故确诊后,应对死株及盆土及时处理。对邻近的植株可用0.1%高锰酸钾浸泡或淋洗全株,并用净水冲洗后再上盆,盆土可事先用70%托布津1000倍液喷浇。应注意改善场地通风,早晚增加光照,增施钾肥,提高抗病力。在每年5月份左右用200倍托布津涂抹主干,每7天至10天涂―次,连续三次,预防感染。

六、都支杜鹃的繁殖方式

分扦插繁殖和嫩枝繁殖。扦插繁殖是杜鹃花栽培中应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新枝,长约5-8厘米,剪除下部叶片,保留顶叶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处理,然后扦插在疏松透气、富含腐植质的酸性土壤中,温度保持在20-25℃,遮阴并经常喷雾保湿,以促进萌发新根;嫩枝劈接对于难以成活的名贵品种如西鹃等,先剪去嫩枝约3-4厘米作接穗,将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鹃作砧木,采用嫩枝劈接,然后置阴棚下用塑料薄膜绑扎,并用塑料袋将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湿。

七、都支杜鹃的植物文化

杜鹃枝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是花篱的良好材料,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在花季中绽放时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

都枝杜鹃    界:植物界    分布区域:岳西县鹞落坪自然保护区    生长海拔:1400—1700米。

都枝杜鹃主要分布于岳西县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的多枝尖、黄荫木岭,霍山县的白马尖、多云尖、马家河,金寨县的天堂寨、鲍家窝等处,分布区位于亚热带北缘,就其地理分布与植物区系而言,与陕西、湖北、甘肃等地的高山杜鹃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分布的海拔高度在1400—1700米之间,常与云锦杜鹃、黄山松伴生。

一、基本信息

1、分布:在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四个地方,一是都支尖,面积100亩左右,数量在1000株左右,伴生树种为黄山松、黄山栎、圆锥锈球等,都支杜鹃为优势树种,幼树至成年树体均有分布;二是鸡笼尖,面积在300亩左右,数量在2500株左右,伴生树种为黄山松,都支杜鹃为优势树种,树龄均为百年以上;三是川石核心区,数量在500株左右,与珍珠黄杨、黄山花楸、白玉兰等阔叶树伴生,属零星分布,但树龄长,树体大,胸径30厘米以上、树高12米左右随处可见;四是在牛脊背骨,面积100亩,零星分布,与黄山松、黄山栎、茅栗等伴生,数量在200株左右,保护区最大一株都支杜鹃分布于此,胸径在35厘米。

2、都支:在“山势盘斜随涧谷,千岩万壑响松风”的大别山谷地岳西县包家乡鹞落坪海拔1700米的多枝尖的峰顶西南侧石崖处,孕育着一种稀世名花,安徽特有物种——都枝杜鹃,数十株聚集的残存古树,姿态各异,或老干苍劲扭曲,状如蟠龙,或冠平如削,宛若巨伞,或枝干伏地,侧根裸露,四方伸展,形成庞大根盘,奇特异常。最大的一株树高3.5米,根围111厘米,树龄已逾200年。严酷的生态环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苍古的树干难展难伸,塑造出虬龙盘扭的奇姿与异态。每逢春尽夏临,山花渐稀之日,高山之巅却还是都支杜鹃“正色争炎日,重合沓绛笺”之时,是难得一见的大自然景观。

3、多枝:20世纪50年代,南京中山植物园单人骅、左大勋等人到大别山进行科学考察,在岳西县多枝尖的高山顶部约1700米处,采集到模式标本,后经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方文培先生鉴定,确认为杜鹃属的一个新种——都支杜鹃(因为当时使用的地图是用日本陆军地图为底图绘制的,该图上“多枝尖”标注为“都支尖”),1983年新种论文发表于《植物研究》。

它主要分布于岳西县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的多枝尖、黄荫木岭,霍山县的白马尖、多云尖、马家河,金寨县的天堂寨、鲍家窝等处,分布区位于亚热带北缘,就其地理分布与植物区系而言,与陕西、湖北、甘肃等地的高山杜鹃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分布的海拔高度在1400—1700米之间,常与云锦杜鹃、黄山松伴生。多枝杜鹃叶片革质,叶背面密被毡状褐色绒毛,花瓣5裂,初开淡紫色,后逐渐变成白色,内面上方具紫红色斑点;花期5—6月,果熟9—10月。而云锦杜鹃的叶片背面为浅绿色,没有褐色绒毛,花瓣为7裂,花呈粉红色。(胡一民)

4、百亩树种:安徽省霍山县及胡家河乡林业部门在海拨1777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进行森林资源分类普查时,发现在其北侧生长着近百亩国内珍稀、濒危的树种都支杜鹃。

白马尖,位于霍山县境内,属胡家河乡马家河林场,为大别山最高峰。此次发现的都支杜鹃呈块状和独立生长状态,杜鹃叶片细长厚实,椭圆形,叶背面有红色绒毛,花朵呈淡红色,最大的都支杜鹃树高达五米,胸径二十厘米,冠幅五米以上。据专家介绍,都支杜鹃是大别山区高海拔地区生长的特有树种,由于生长条件极为特殊,在大别山区发现面积这么大,树形如此高大的还是第一次,在国内也极为罕见。专家认为,由于大别山主峰白马尖一带多年来进行了有效的封山育林,涵养水源,为都支杜鹃的生存创造了条件。

二、特有物种

在“山势盘斜随涧谷,千岩万壑响松风”海拔1777米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区域,孕育着一种稀世名花,大别山特有物种——都支杜鹃(Rhododendronshanii)。百亩残存古树,姿态各异,或老干苍劲扭曲,状如蟠龙;或冠平如削,宛若巨伞;或枝干伏地,侧根裸露,四方伸展,形成庞大根盘,奇特异常。严酷的生态环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苍古的树干难展难伸,塑造出虬龙盘扭的奇姿与异态。每逢春尽夏临,山花渐稀之日,高山之巅却还是都支杜鹃“正色争炎日,重合沓绛笺”之时,是难得一见的大自然景观。

20世纪50年代,南京中山植物园单人骅、左大勋等人到大别山进行科学考察,在大别山海拔1700米的高山顶部,采集到模式标本,后经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方文培先生鉴定,确认为杜鹃属的一个新种——都支杜鹃(因为当时使用的地图是用日本陆军地图为底图绘制的,该图上“多枝尖”标注为“都支尖”),1983年新种论文发表于《植物研究》。

都支杜鹃,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树种。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正1.5~4.5米,叶厚革质,全缘光绿色,矩圆状椭圆形,长6~10厘米,宽3~6厘米,枝条粗壮,小枝、芽、叶背面均密被毡状褐色绒毛。花双性整齐顶生伞形花序状的总状花序;花萼5裂,花冠广漏斗状,先端5裂,初开淡紫色,后逐渐变成白色,内面上方具紫红色斑点,雄蕊10枚,雌蕊1枚。蒴果圆柱形,稍弯,果柄长2.5~4.5厘米;花期5~6月,果熟9~10月。

都支杜鹃不仅花大美丽且材质坚韧,木纹细密,是用于雕刻的上等良材。同时她对植被区系分布规律起源和演变的研究,均具有重要作用。

三、主峰景区

1、名称:大别山横跨鄂豫晥三省,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相传李白曾到此,登上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顾盼了南北二侧的风光,感慨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此山大别山于他山也!”大别山由此得名。

大别山主峰叫白马尖,位于安徽省霍山和岳西县的交界处,大别山排名最高的三大峰均在此处,三峰呈座北朝南的三角品字形排列,主峰白马尖和次主峰多云尖紧紧相依,与正南面的第三高峰天河尖遥相呼应,气势磅礴。不仅如此,大别山主峰区域内的主要山峰的名子也很有特点,只要是列入前十位的所有高峰,古人均以“尖”命名,以表示还有增高的长势。

2、最高峰排名:大别山区的高大山峰很多,其中海拔1750米以上的只有以上三座,而海拔1750米至1720米之间的有20多座,再往下就难以计数了。大别山主峰白马尖也称第一高峰,海拔1777米,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太阳、磨子潭两乡镇境内。大别山次主峰多云尖也称第二高峰,海拔1763米,位于主峰白马尖东侧。与白马尖对峙,并称姐妹峰,因常年云雾缥渺,故名多云尖。大别山第三主峰天河尖,海拔1755米,位于白马尖西南方向岳西县与霍山县交界处;为淮河主要源头淠河的发源地之一。

由于大别山横跨鄂豫晥三省,各省都有一个最高峰,其中湖北省的叫天堂寨,海拔1723米,位于安徽金寨县、湖北英山县、罗田县两省三县交界位置。大别山在河南省境内的最高峰为金刚台,海拔1584米,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境内。

3、地质情况:白马尖成山于燕山运动晚期,为二长岩、花岗岩山体山势磅礴,壮如地角,势与天搏,巍峨壮丽,与多云尖、天河尖等集高、雄、峻、险、奇为一体,山岭之间常年云雾翻飞,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山中林深谷幽,潭涧星罗,清溪激湍,交响成韵;奇岩怪石,惟妙惟肖;古树名花,多如繁星。

4、生态情况:大别山的三大最高峰周围山中布满了原始森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金钱豹、果子狸、麝、豪猪、甲板龟、娃娃鱼、白冠长尾雉、黄山松、金钱松、马尾松、都枝杜鹃、云锦杜鹃、天女花、领春木、红豆杉、巨紫茎、三尖杉、青钱柳、香榧等珍稀禽兽、古树名木、奇花异草应有尽有。这里因山高路遥,地处偏远,人烟稀少,足迹罕至,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完好,是一片最具有大别山典型特征,且未被开发的处女地。更具有观赏和科考价值的是由于主峰白马尖的气候独特,一个山坡一种气候,因此在不同的山坡上集中生长了不同的树种,例如在它的东北坡长着上万棵上千年的都枝杜鹃,而在多云尖的西北坡却长着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高山矮栎,这种植物分布举世罕见。白马尖高峰耸峙,群峦环绕,登峰远眺,东方岳西、南面英山、西北金寨,群山起伏,林山竹海、良田桑园尽取眼底,真有纳五洲风云之慨,如再攀援密林深谷,身临莺歌蝶舞、兽吼鸟鸣、名木奇花、涓涓细流、潺潺小溪之中,有回归自然之感。多云尖有多云寺,相传为汉初所建,寺为条块石垒砌而成,古老而原始,目前是遗址废墟,具有很高的考古和观赏价值。

5、旅游情况:由于在现代历史上,大别山因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壮举而闻名,所以到大别山区来旅游考察的人较多,大别山区的旅游开发也因此而兴起。除了大别山主峰白马尖以外,大别山其他地区的旅游开发已经开展了近近二十年,但因当地的经济文化均很落后,未按现代旅游要求开发,因此景点基本上无特色,文化内涵不深,基本上没有什么艺术品味,低水平的旅游开发对大别山区的原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破坏较严重,而无视事实地随意打“大别山主峰”和“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的品牌,更使得大别山旅游的公众形象和旅游信用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但是随着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的发现,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的方法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理念的旅游开发商对大别山白马尖主峰景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开发,所有开发均严格地遵循保护前提下的开发原则,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大别山主峰景区的环境、景观和文化资源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并提炼出了“原始生态大别山、英雄传奇大别山、风情无限大别山”的三大旅游主题,经过了八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初步建成对外开发,今天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景区,仿佛是深藏在大别山深山的原始森林中的一颗夜明珠,已经成为我国原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的一流旅游景点,其配套设施大别山庄度假村更是达到了国际一流生态建筑的水平。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