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对香樟树认识、研究的不断深入,天然香樟树的资源愈来愈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人工栽培受到了普遍的关注。我国在江苏、安徽、浙江、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河北等省大量栽培。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纷纷引种栽培。香樟树叶片含有黄酮甙和苦内脂物质,有治疗冠状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以及抑制某些真菌、细菌的作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键功能。因此如何使香樟树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香樟树的繁殖技术
香樟树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
(一)、种子繁殖
香樟树种子繁殖的苗木结果迟(15~20年才能开花结果),品质差,且苗木的雌雄难以鉴别,因此,生产上多采用无性繁殖育苗。
(二)、扦插繁殖
1、扦插育苗:扦插育苗可选用硬枝或嫩枝作插穗,但嫩枝扦插在管理上要比硬枝扦插更精细些。
2、嫁接繁殖育苗:嫁接繁殖育苗,可使香樟树提早10~15年结果。春季是香樟树枝接的主要时间。嫁接有劈接、切接、腹接、芽接、插皮接、双砧嫁接、芽苗砧嫁接等多种方法。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光照、接穗的年龄和含水量以及包扎和嫁接方法。
3、香樟树组培育苗:香樟树组织培养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在香樟树种子胚、茎段和茎尖组织培养上获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并筛选出培养效果较好的培养基。
二、移栽
香樟树对土壤及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可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庭院四周,道路两旁,溪河两岸,荒山及耕地作为栽培基地。但为了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标,应选择土壤条件较好的造林地。
适宜香樟树生长的造林地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地势空旷,阳光充沛;二是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三是大于10℃的年活动积温在4000~6500℃,无霜期195~300天,年降水量600~1200mm;四是土壤pH值在6.5~7.5之间。栽植时间一般在开春2月萌动前为宜。
三、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香樟树优质丰产的保证。尤其是对幼树初栽前几年的管理更为重要。香樟树栽植后的田间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除草施肥
每年5~6月除草一次,10~11月除草一次,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以保证香樟树生长的宽松环境,同时能增加通风,减少病虫害。 科学施肥是改善香樟树营养和增加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对提高香樟树造林成活和保存,提早进入郁闭,加速林分生长,维持香樟树核用林产量稳定,实现早实、丰产、优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施肥的种类及份量应根据树龄大小,生长时期而定。一般以树大多施,树小少施,春施氮肥,秋施磷肥、钾肥为原则。农家肥可不分季节,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择时而施。施肥时在树冠滴水线外挖一环状沟或辐射状沟,沟宽和沟深根据树的大小而定,将肥料施于沟内,有机肥施后立即覆土,农家肥施后次日覆土。每年可施肥4~5次。
(二)、整形修剪
香樟树的修剪分为休眠期修剪和活动期修剪。香樟树的树形应根据栽培目的来确定,栽培目的不同,定干高度和嫁接方法亦不同,最后形成的树形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以结实为目的的香樟树大多采用矮干、无中心主干的开心形;以核材两用为目的的香樟树大多采用有主干分层形、自然圆锥形和有主干无层形等高干树形。
香樟树定植后,树干长至1m左右时,便要剪枝整形。其基本要求是矮干主枝分明,分布均匀,结构紧凑,通风透光良好,树冠呈自然园头型。剪枝整形一般分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以落叶后至次年发芽前都可以进行,主要方法有短截,疏枝,缩剪,刻伤等,修剪的对象主要是长枝。夏季修剪是控制营养生长,减少消耗,改善光照,增加座果率,主要方法有抹芽,除萌,疏枝,环剥,倒贴皮等,修剪时必须注意每株树上留有7~8个饱满的芽,同时还须注意不可一次性修剪过多,影响植株生长。另外,修剪的刀具应清洁无锈,用时消毒,避免污染,减少病害。
(三)、嫁接
香樟树树寿命较长,属晚果性树种。实生香樟树一般需要20多年才能结果,且产量低,果实小,种仁不饱满。嫁接可以提早香樟树的结果时期,并能改善其品质,提高其产量。嫁接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进行。接穗一般选择1~2年生茁壮饱满的雌树的幼枝,且至少有2~3个饱满的芽。砧木选择生长旺盛的雌树,树龄不限。但树龄越大,接穗开花结果越早。嫁接时用嫁接刀在距叶柄3cm处切断砧芽,然后顺叶柄沿胚茎中心切开2~2.5cm的切口,按常规方法削接穗,削面长2~2.5cm,将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对齐,用塑料薄膜绑缚,最后将母树浇水或施肥一次。在此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动作要快而且熟练,以防接穗失水和切面污染。削面要整齐、光滑,不能起毛,应是一刀即成,嫁接刀锋利无比。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必须对准,切面充分吻合。接穗和砧木包扎要紧,减少水份蒸发,防止接面透风渗水污染。加强管理,及时抹去砧木上的萌芽,保证接穗得到足够的养份。嫁接成活一般在20天左右,成活后及时松梆,松绑时发现未成活者,可及时补接。
(四)、人工授粉
香樟树为雌雄异株,自然授粉受各种气象条件的限制,如下雨及风力、风向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授粉的效果,造成授粉不均、授粉不良。
1、授粉最佳时期的选择一般在谷雨前后3-4天。但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花粉的采集香樟树雄花成熟期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当雄花序由青绿转为淡黄色时为最佳采集期。将采回的花序及时地摊放于白纸上晾晒,不时地翻动,直到花药裂开散出花粉为止。除去花梗等杂质,收集花粉置阴凉处保存备用。
3、授粉方法授粉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挂花枝法,二是振花粉法,三是喷花粉水溶液法,宜采用喷雾法和振粉法。人工授粉的成败关键是适时、适量。
四、病虫害的防治
香樟树与其他树木相比,病虫害的发生是较少的。现已发现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病原菌的危害
1、病原菌主要发生在幼苗,危害幼苗的根、茎、叶。半知菌类主要危害香樟树幼苗的茎,发病常与排水不良有关。发病时表现为茎基褐色,叶片失去正常绿色,叶片不垂而不脱落,皮层皱缩,内皮层腐烂,严重时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改善排水条件;搞好种植前土壤消毒工作;发病初期每隔7天用1%硫酸亚铁溶液喷洒一次,共3~4次。
2、镰刀菌主要危害香樟树的根,来源于土壤和未腐熟的农家肥。发病时叶片萎蔫,干枯,根上出现水渍状褐斑,软腐,脱皮,木质部呈褐色。
防止方法:是充分腐熟基肥,避免苗木过密,改善排水条件,发病初期及时拨出病株,集中烧毁,并用1000倍的70%托布津液喷洒苗圃。其他病原菌主要危害香樟树的叶,发病时叶先端变黄,并逐步扩展直至整叶片变为褐色枯焦脱落,8~9月为发病盛期。防治方法是及时除草,改善苗圃通风及光照条件,及时拨出病株,防止扩散,发病初期用40%的多菌灵和90%疫霜灵,每隔20天喷一次,共3~5次。
(二)、虫害
危害香樟树的害虫主要有香樟树超小卷叶蛾、香樟树大蚕蛾、香樟树白蚁、蚧壳虫、枯叶夜蛾、华喙丽金龟、天牛等。其中香樟树超小卷叶蛾、香樟树大蚕蛾、香樟树白蚁危害最大。
1、香樟树超小卷叶蛾香樟树超小卷叶蛾为鳞翅目小卷蛾科的蛀干性害虫。该虫以幼虫蛀入香樟树的短枝和一年生嫩枝。使被害枝上的叶片及幼果枯萎死亡,次年不再萌发而成枯枝。
防治方法:了解该虫的生活习性,在初孵幼虫期用800倍80%的敌敌畏与1000倍40%氧化乐果的混合液喷雾树冠。在卷叶静栖期进行人工剪除被害枝。在成虫羽化前期,用生石灰5Kg、敌敌畏0.1Kg、食盐1Kg、水10Kg调糊涂刷树干中下部。
2、香樟树大蚕蛾又名核桃大蚕蛾,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主要危害香樟树树叶,严重时食尽全株树叶及嫩枝梢。
防治方法:冬季和早春消灭越冬卵,人工捕捉幼虫、成虫。或4月上旬用100份的黄油加1份2.5%的溴氰菊酯混匀涂于树枝分叉处,防止幼虫上树,5月上旬用6000倍20%速灭杀丁或2.5%溴氰菊酯喷洒树冠,除可防止香樟树大蚕蛾外,亦可防止其他食叶害虫。
3、香樟树白蚁香樟树白蚁是一种蛀干性害虫,主要危害树干的木质部,严重时可使全株死亡。发现虫孔,立即清除孔中不屑,并用胶囊喷粉器向孔中喷灭白蚁专用药,用泥封口,杀死害虫。
(三)、病害
香樟树苗木的病害主要有三种,即茎腐病、叶枯病、轮斑病。
1、茎腐病又称苗枯病,由存在于土壤中的寄生菌引起,主要发生在1~2年生的苗木,与水、肥管理、局部环境及气候有关。发病初期,茎基变成褐色!叶片失绿、稍向下垂、但不脱落、感病部位迅速扩展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改善排灌条件。发病初期用1%硫酸亚铁溶液喷树冠。
2、叶枯病叶枯病是香樟树树种上常见的一种病害,是由三种真菌在不同时期侵染引起的。受害植株叶片先端先产生病斑,然后向基部延伸,叶片变成褐色,枯死。
防治方法:选择适宜的种植地,搞好种苗、土壤的消毒工作,及时清除落叶,集中烧毁。可用多菌灵、双和百菌清,40%的可湿性粉剂加水稀释至500倍,喷洒树冠。施药时间根据病情而定,宜早不宜迟。
3、香樟树叶轮斑病香樟树叶轮斑病症状是,叶的边缘发生黑色圆形不全的黑斑,之后叶缘全部枯黄,病树提早落叶,主要发生在夏季干旱闷热时期,大雨后高温也可以引发。
防治的方法:搞好果园排水,控制结实过多,剪去衰弱枝组,并喷施200~400倍波尔多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