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是我国东部营造海岸林和荒山荒滩造林的先锋树种。目前黑松苗木市场供不应求,采用冬暖式塑料大棚培育黑松苗,与营养钵圃地育苗相比,苗木保存率高,生长量大,产值高。介绍了黑松冬季塑料薄膜棚育苗技术。
黑松(Pinus thunbergiiparl.)又名白芽松,是松科松属常绿乔木,原产日本及朝鲜南部海岸地区,1914~1921年由日本引入山东青岛市栽培,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山东、江苏、浙江、台湾等地的山区和沿海滩地。黑松正常生长地带为海拔500 m以下,700 m以上山区生长不良,易受冻害。黑松树形高大,四季常绿,耐干旱、瘠薄、海雾,抗风力强,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效能,不但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而且是我国东部沿海营造海岸林和荒山荒滩造林的先锋树种。黑松的主要育苗方式是种子育苗。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主要采用露天圃地育苗,之后,不少地方推广营养钵圃地育苗,使黑松的育苗和栽植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
自2002年起,我们在莒南县南高庄村进行了冬暖式塑料薄膜棚营养钵育苗试验,以营养钵圃地育苗为对照,一年生苗平均株高为20 cm,较对照高7cm;株价0.35元,是对照的2.19倍;公顷成本12 772.36元,较对照增加3.87%;公顷产值66.15万元,是对照的1.84倍;苗木保存率达96%以上,较对照高6个百分点。近几年,莒南南高庄苗木基地每年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提供黑松苗1 000多万株。其主要育苗技术如下。
1、播种培育芽苗:
培育芽苗在棚外进行。选择背风向阳处挖宽1 m、深30cm、长度视种子数量而定的播种畦,畦底铺15 cm厚的干净细沙,苗床内用500倍5%的新洁而灭或600倍多菌灵消毒。荡平床面。播种前先将黑松种子用40℃的温水浸泡24 h,漂去杂质、瘪种,洗净捞出后用10倍多菌灵拌种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 h进行种子消毒。于10月下旬按照200 g m2的播种量,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内,然后用木板将种子镇压后覆盖0.5~1.0 cm厚的细沙,用500倍多菌灵液淋透床面,再用塑料弓棚覆盖,四周密封。苗床盖膜后前5 d,每天下午向床面喷一次清水,水量以第二天中午床面湿润不干为宜。播后7~8 d出苗,15~20 d出齐。苗床内温度,出苗前控制不超过30℃ ,出苗后控制不超过28℃ ,温度一旦过高,应及时通风、遮阴。床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90%。幼苗出齐后,喷500倍多菌灵液。若发生立枯病,立即喷800倍多菌清。幼苗出齐后,即开始炼苗,时间约10 d,以幼苗刚要长出侧根为宜。此时需及时进行芽苗移栽。
2、建立塑料大棚:在芽苗移栽之前,应做好棚址选择、建棚等工作。
(1)棚址选择。在低山丘陵区,要选在背风向阳的山坡中下部。塑料膜要受光充足,不能被树木或房屋等遮阴。塑料棚内的土壤要湿润肥沃、排水良好、无严重病虫害。
(2)建棚。莒南县南高庄地处丘陵区,我们采用立柱冬暖式大棚。棚长70 m,宽7.0 m,东西走向,北面用土夯成高1.8m、宽0.5 m的土墙,东西两面也用土筑成宽0.5 m且有一定坡度的土墙,南面不筑墙(棚顶离地面0.8 m),用竹竿与棚顶连为一体。
3、芽苗移栽:塑料大棚建好之后,应当做好大棚内建立苗床、配制营养土、装袋等准备工作。
(1)大棚内建立苗床。苗床为东西向,长23 m,宽1 m,深15 cm,埂高30 cm,底面整平。
(2)营养土的配制与装袋。就床取土,搀拌1 3山土或土杂肥,然后每立方米搀过磷酸钙0.25 kg、硫酸亚铁1.0 kg、磷酸二铵0.1 kg、甲基异硫磷0.02 kg,混匀过筛,归堆备用。选用高12 cm、直径8 cm、下部有6~8孔的塑料容器袋装营养土。将装好的营养袋沿苗床一端整齐紧密地排在苗床内,并用土将袋间空隙填满,保持袋上面平整,以便排水。
(3)芽苗移栽。11月中、下旬进行芽苗移栽。移栽前一天,将芽苗苗床浇透水。芽苗从苗床起出后,根部朝下放到盛有干净清水的盆内。移栽时,先用细木条在塑料营养袋中央垂直插一小孔,将芽苗根放入孔中挤按一下即可,注意切勿挤伤芽苗。栽后立即浇一次透水,然后覆盖塑料小弓棚。
4、苗床管理:移栽后头几天,由于苗床内保湿性能好,一般不用浇水。数日后,如出现床面干燥,可在上午揭开弓棚喷水,水量以次日下午床面不干不湿为度。为预防立枯病,每隔10 d,结合浇水喷500倍多菌灵液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