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区中小型园林苗圃规划建设与前景分析

   2013-07-19 苗业网佚名940
核心提示:合肥地区中小型园林苗圃规划与建设中中小型苗圃市场前景分析一、当前生产现状1、城市园林建设步伐加快,是由于政府对园林建设的重视。2、私家苗圃迅速发展,国有苗圃仍唱主角。河南、陕西、山东、安徽等主要以绿化苗

合肥地区中小型园林苗圃规划与建设中

中小型苗圃市场前景分析

一、当前生产现状

1、城市园林建设步伐加快,是由于政府对园林建设的重视。

2、私家苗圃迅速发展,国有苗圃仍唱主角。河南、陕西、山东、安徽等主要以绿化苗木为主,广东、湖北、浙江等省主要以观赏花卉为主。

3、生产经营树种、品种越来越多。

4、区域化生产、集约性经营,如广东顺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观叶植物生产及供应中心,浙江的萧山已成为浙江花木生产的重要基地。

5、种苗信息传播加快。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1、现在全国苗木生产面积已有较大规模,苗木存圃量大。特别是小规格苗木占总面积的近1/2。大规格苗木虽然稍有空缺,但经过地区之间调剂或降低一下使用规格,基本供需平衡。因此要着眼于对当前苗木种植结构的调整,压缩常规小苗木的生产,增加大规格苗木培育数量。

2、正确引导市场,减少盲目生产。新品种热一阵风、常规苗木随风倒、各苗圃生产品种雷同,缺乏特色。

3、提高苗木质量,以质取胜。由于选择地、树种、栽植密度、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原因,导致苗木档次低,优质苗木出圃率低。

4、尽快摸清园林绿化苗木生产标准。

中小型苗圃投资与效益分析

苗木种植,关健选对树种、规格及种植形式。如今各地苗圃如春笋一般,遍地都是;要想在该行业中获得较大的利润回报,那么就要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树种、规格及种植形式来实施种植、发展。

一、容器苗:地栽苗的缺点已经越来越多:地栽苗,起挖困难,耗时费工;稍有两年未经移栽,其主根就较多较大,细根较少,栽植时为保证成活,常常进行大量的裁枝截干,严重影响树形。而如不进行修剪,又移栽不活。要是运到工地上,不及时的进行栽种,还要费时费工的进行假植。 容器苗,是将树木从小或是在出圃前2~3年就移栽到大型容器中培育,出圃时连容器一起,运到现场,稍微退去容器或是拨离容器后即可进行种植;装运方便,栽植容易,不用修剪,不需用复杂的栽植工艺与药剂处理,栽后即见效果。见效快,成型好;不会出现暂实性枯萎等影响效果的情况;一时半会没有栽下去,可以放置一处,正常养护浇水,以后高质量、高标准的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将越来越多的采用容器苗。

二、彩叶乔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植物色彩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传统植物材料色彩单一、绿化形式单调,以不能满足绿化工程的需要。彩叶类植物将成为园林绿化植物材料的首选。彩叶乔木,如红叶石楠树、金叶水杉、金叶国槐、花叶白腊等彩色叶树种。

三、乡土彩叶树种:无患子、乌桕、皂角等,从山货野生资源采挖走向苗圃正规化生产、培育 一些乡土类彩叶树,如无患子、乌桕等,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纯山货类挖掘逐渐向正规苗圃化种植转变。目前绿化常用的无患子、乌桕等,多为大规格的山货;8~15公分间的常规工程苗规格,市场保有量少;未来,随着野生资源的不断匮乏及森林封山育林政策的落实、严管;数年后,一些如皂角、无患子、乌桕之类的乡土树种,势必形成求过于供的局面。2010年至2011年,一年之间,大规格的蓝花楹树,市场基价从1000元每公分上涨到2000元每公分还难已买到树形好一点。 2009年,皂角树苗1元钱每株,现今长到2~3公分左右,目前市场价值翻了60倍。再过5年,树长到8~10公分,正是工程用苗规格,市场价值将更高。

四、苗木的市场前景,取决于规格,不决定于品种,没有最贵的树,只有最贵的规格,没有最有前景的树,只有最有前景的规格。

五、苗木发展新动向是以下5项:

1、四季长青型。四季、绿叶常青的树种(冬青、松柏、四季杨等)

2、净化、绿化型。即:具有显著的杀菌、消毒、吸附二氧化硫及铅蒸气等净化、绿化环境功能的树种(石榴树、木兰、中林杨等。)

3、观赏、美化型。即:枝、叶异于普通品种的树种,具有较高观赏、美化价值的树种(金叶国槐、金枝国槐、金丝垂柳。金枝垂柳、红柳、观赏花桃、木瓜、垂柳等)

4、苗木造型。将苗木通过先进技术制做成各式各样的造型,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

5、经济效益型。除了美化、绿化功能外,还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较大规模的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树种。(楠木、银杏、红豆杉、美国黑核桃、扁桃等。)

中小型苗圃建设与规划方法

一、苗圃面积:中型苗圃面积为3~20公顷。小型苗圃面积为3公顷以下。

二、苗圃的生产条件:交通条件、电力条件、人力条件、周边环境条件、销售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地势及坡向,土壤条件,水源及地下水位,病虫害和植被情况。)

三、园林苗圃的规划:

1园林苗圃用地划分生产用地(总面积的75%~85%)

(1)播种繁殖区(培育播种苗生产区。应选择生产用地中自然条件最好的区域。坡度小于2°;接近水源,灌溉方便;土质优良,深厚肥沃;背风向阳,便于防霜冻。)

(2)营养繁殖区(培育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等营养繁殖苗生产区。)

(3)苗木移植区(培育移植苗生产区。)

(4)引种驯化区(培育、驯化由外地引入的品种的生产区。)  辅助用地(总面积的20%~25%)

(1)道路系统(主干路、次干路和环路。)

(2)灌溉系统(水源、提水设备、引水设施)

(3)排水系统(大、中、小排水沟)

(4)管理区(包括房屋建筑和圃内场院)房屋建筑主要包括办公室、仓库、工具房等;圃内场院主要包括晒场、堆肥场等。

四、园林苗圃技术档案:

1、对生产、试验和管理的记载,必须长期坚持,实事求是,保证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在每一生产年度末,应收集汇总各类记载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为下一年度生产经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报告。

主要内:1.苗圃基本情况档案2.苗圃土地利用档案3.苗圃作业档案4.育苗技术措施档案5.苗木生长发育调查档案6.气象观测档案7.科学试验档案8.苗木销售档案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