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松树

   2015-09-21 苗业网佚名1138
核心提示:白皮松学名:Pinus bungeana Zucc.是常绿乔木,枝轮生,冬芽显著,芽鳞多数,覆瓦状排列。嫩枝上长有针叶,针叶是着生在枝叶交接处的节状叶枕上,每根松针的外围都有一层

白皮松

白皮松    学名:PinusbungeanaZucc.

白皮松是常绿乔木,枝轮生,冬芽显著,芽鳞多数,覆瓦状排列。嫩枝上长有针叶,针叶是着生在枝叶交接处的节状叶枕上,每根松针的外围都有一层厚厚的角质层和一层腊质的外膜,这样就减少了松树身上水份的丧失,保证该物种可以在很干燥的环境下生存。球果第二年秋季成熟。是中国特有树种之一,树形多姿,苍翠挺拔,别具特色,早已成为华北地区城市和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近年白皮松已引种美国,世界瞩目。

白皮松是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3米;有明显的主干,或从树干近基部分成数干;枝较细长,斜展,形成宽塔形至伞形树冠;幼树树皮光滑,灰绿色,长大后树皮成不规则的薄块片脱落,露出淡黄绿色的新皮,老则树皮呈淡褐灰色或灰白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脱落,脱落后近光滑,露出粉白色的内皮,白褐相间成斑鳞状;一年生枝灰绿色,无毛;冬芽红褐色,卵圆形,无树脂。

白皮松针叶3针一束,粗硬,长5-10厘米,径1.5-2毫米,叶背及腹面两侧均有气孔线,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扇状三角形或宽纺锤形,单层皮下层细胞,在背面偶尔出现1-2个断续分布的第二层细胞,树脂道6-7,边生,稀背面角处有1-2个中生;叶鞘脱落。白皮松雄球花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l厘米,多数聚生于新枝基部成穗状,长5-10厘米。

白皮松球果通常单生,初直立,后下垂,成熟前淡绿色,熟时淡黄褐色,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长5-7厘米,径4-6厘米,有短梗或几无梗;种鳞矩圆状宽楔形,先端厚,鳞盾近菱形,有横脊,鳞脐生于鳞盾的中央,明显,三角状,顶端有刺,刺之尖头向下反曲,稀尖头不明显;种子灰褐色,近倒卵圆形,长约1厘米,径5-6毫米,种翅短,赤褐色,有关节易脱落,长约5毫米;子叶9-11枚,针形,长3.1-3.7厘米,宽约1毫米,初生叶窄条形,长1.8-4厘米,宽不及1毫米,上下面均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11月成熟。心材黄褐色,边材黄白色或黄褐色,质脆弱,纹理直,有光泽,花纹美丽,比重0.46。

白皮松是阳性树种,喜光,幼树耐半阴;耐寒性不如油松,但耐旱、耐湿和对土壤的适应性均较油松强。它对-30℃的干冷气候、pH值7.5至8的土壤,均能适应,耐瘠薄土壤及较干冷的气候;在气候温凉、土层深厚、肥润的钙质土和黄土上生长良好能在石灰岩地区生长,而在排水不良或积水地方不能生长,对二氧化硫及烟尘的污染有较强的抗性。是松类树种中能适应钙质黄土及轻度盐碱土壤的主要针叶树种。深根性,寿命长。幼树枝条自然分布、稠密均匀,故不必进行修剪整形,就能形成美丽的树冠。它生长较缓慢,一年生苗高仅3厘米至5厘米,10年后高达1米左右。白皮松一般生长在海拔500-1000米的山地石灰岩形成的土壤中,但在气候冷凉的酸性石山上或黄土上也能生长。

白皮松可供房屋建筑、家具、文具等用材;种子可食;树姿优美,树皮白色或褐白相间、极为美观,为优良的庭园树种。纹理直,轻软,加工后有光泽和花纹,供细木工用。其树姿优美,树皮奇特,可供观赏。

白皮松干皮斑驳美观,针叶短粗亮丽,是一个不错的历史园林绿化传统树种,又是一个适应范围广泛、能在钙质土壤和轻度盐碱地生长良好的常绿针叶树种。孤植、列植均具高度观赏价值。

白皮松为中国特有树种,产于山西(吕梁山、中条山、太行山)、河南西部、陕西秦岭、甘肃南部及天水麦积山、四川北部江油观雾山及湖北西部等地。分布于太行山南部、中条山、吕梁山、秦岭、小陇山、岷山、大巴山、伏牛山及熊耳山、神农架等山地。河南交界的大松岭、甘肃小陇山、四川江油观雾山等处均有野生纯林。苏州、杭州、衡阳等地均有栽培。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