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乌桕,是大戟科,乌桕属,乌桕的变种。落叶乔木,树冠呈圆球形;树皮呈暗灰色;叶互生,菱状广卵形;叶柄细长顶端有腺体;花序顶生呈穗状;果实为蒴果,10月至11月成熟,熟后为黑色,果皮会脱落;种子为黑色固于中轴上经冬不落;花期为5月至7月。因其冬日白色的乌桕籽挂满枝头,经久不凋,颇美观,在园林绿化中常栽作护堤树、庭荫树及行道树。
红叶乌桕落叶乔木,高达15m;树冠圆球形。乌桕树皮暗灰色,浅纵裂;小枝纤细。叶互生,纸质,菱状广卵形,长5~9cm,先端尾状,基部广楔形,全缘,两面均光滑无毛;叶柄细长,顶端有2腺体。花序穗状,顶生,长6~12cm,花小,黄绿色。蒴果3棱状球形,径约1.5cm,熟时黑色,3裂,果皮脱落;种子黑色,外被白蜡,固着于中轴上,经冬不落。花期5~7月;果10~11月成熟。
红叶乌桕喜光,喜温暖气候及深厚肥沃而水分丰富的土壤。乌桕较耐寒,并有一定的耐旱、耐水湿及抗风能力。多生于田边、溪畔,并能耐间歇性水淹。乌桕对土壤适应范围较广,无论沙壤、粘壤、砾质壤土均能生长,对酸性土、钙土及含盐在0.25%以下的盐碱地均能适应。
红叶乌桕一年能发几次梢但秋梢易枯干。主根发达,抗风力强;生长速度中等偏快,当年生苗可达1m以上,水肥条件好的可达2m。一般4~5年生树开始结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60~70年后逐渐衰老,在良好的立地条件下可生长到百年以上。乌桕能抗火烧,并对二氧化硫及氯化氢抗性强。乌桕树冠整齐,叶形秀丽,入秋叶色红艳可爱,不亚丹枫。
红叶乌桕幼龄树若进行疏枝修剪定型,树型似团团云朵,甚是美观。植于水边、池畔、坡谷、草坪都很适合。若与亭廊、花墙、山石等相配,也甚协调。冬日白色的乌桕籽挂满枝头,经久不凋,也颇美观,古人有“偶看桕树梢头白,疑是江梅小着花”的诗句。
乌桕在园林绿化中可栽作护堤树、庭荫树及行道树。乌桕在中国历史上是重要油料树种,其种乌桕籽的主要用途用于香皂、蜡纸、蜡烛、油漆、油墨等相关行业。进入70年代以后,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乌桕种籽的需求量逐年减少,乌桕树也随之自行销毁,至今将濒为稀有树种,成为绿化行业的一项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