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刺桐(拉丁学名:Erythrinacrista-galliLinn.),别名:鸡冠豆、巴西刺桐、象牙红,因状似鸡冠,故名“鸡冠刺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和叶柄稍具皮刺。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长卵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花期约4~7月,鸡冠刺桐花开时红色,且花期长,故适于庭院观赏也用于道路中央绿化。
鸡冠刺桐喜光,也耐轻度荫蔽,喜高温,但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原产巴西等南美洲热带地区。中国华南地区和台湾有栽培。
鸡冠刺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和叶柄稍具皮刺。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长卵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长7-10厘米,宽3-4.5厘米,先端钝,基部近圆形。
鸡冠刺桐花与叶同出,总状花序顶生,每节有花1-3朵;花深红色,长3-5厘米,稍下垂或与花序轴成直角;花萼钟状,先端二浅裂;雄蕊二体;子房有柄,具细绒毛。荚果长约15厘米,褐色,种子间缢缩;种子大,亮褐色。
鸡冠刺桐喜光,也耐轻度荫蔽,喜高温,但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适应性强,生性强健,耐旱且耐贫瘠,还能抗盐碱,但不耐水浸。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或砂质壤土生长最佳。北方盆栽时,冬季适温应保持4℃以上。
鸡冠刺桐原产南美巴西,秘鲁及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国内:中国的华南地区和台湾也有栽培。
鸡冠刺桐适应性强,树态优美,树干苍劲古朴,花繁且艳丽,花形独特,花期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列植于草坪上,显得鲜艳夺目,是公园,广场,庭院,道路绿化的优良树种。
鸡冠刺桐
鸡冠刺桐 拉丁学名:Erythrinacrista-galliL. 别名:巴西刺桐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豆目 科:豆科 属:刺桐属 命名者及年代:L.,1767 国际濒危等级:无危(LC)。
鸡冠刺桐是豆科刺桐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茎和叶柄稍具皮刺,小叶为长卵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花与叶同出,总状花序顶生,花为深红色,花萼钟状;子房有柄,具细绒毛;果为褐色;种子间缢缩,种子大,亮褐色;花期4~7月。鸡冠刺桐因花形独特、形似鸡冠而得名。
鸡冠刺桐原产地为南美洲的巴西,现在很多地方有栽培,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云南西双版纳和台湾,国外主要是秘鲁、南亚地区、东南亚的菲律宾等地也有分布。鸡冠刺桐属喜光树种,耐轻度庇荫,适应性强,生性强健,耐旱且耐贫瘠,还能抗盐碱;以扦插繁殖。
鸡冠刺桐树态优美,树干苍劲古朴,花色红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中与其它花木配合种植,显得鲜艳夺目,是公园、广场、庭院、道路绿化的优良树种。
一、鸡冠刺桐的植物学史
鸡冠刺桐因花形独特、形似鸡冠而得名。
二、鸡冠刺桐的形态特征
鸡冠刺桐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和叶柄稍具皮刺。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长卵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长7~10厘米,宽3~4.5厘米,先端钝,基部近圆形。
鸡冠刺桐花与叶同出,总状花序顶生,每节有花1~3朵;花深红色,长3~5厘米,稍下垂或与花序轴成直角;花萼钟状,先端二浅裂;雄蕊二体;子房有柄,具细绒毛。荚果长约15厘米,褐色,种子间缢缩;种子大,亮褐色。
三、鸡冠刺桐的生长环境
鸡冠刺桐属喜光树种,耐轻度庇荫,适应性强,生性强健。喜高温高湿气候,生育适温为23~30℃。在中国广东中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日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这些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宜鸡冠刺桐的生长发育;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是种植鸡冠刺桐的理想土壤。
四、鸡冠刺桐的分布范围
鸡冠刺桐原产地为南美洲的巴西,现在很多地方有栽培,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云南西双版纳和台湾,国外主要是秘鲁、南亚地区、东南亚的菲律宾等地也有分布。
五、鸡冠刺桐的生长习性
据Menninger(FloweringTreesoftheWorld.199.1962)记载,在较寒冷地区,鸡冠刺桐地上部分常在秋季枯死,次年又从根萌发,因而呈灌木状。木质很软。《中国植物志》作者未见到该标本,以上描述系根据文献记录整理写成。
六、鸡冠刺桐的繁殖方法
鸡冠刺桐主要以扦插繁殖。也可播种繁殖。当荚果成熟,荚果颜色由绿色变为棕褐色,荚果变干时,即可进行采收。种子采收后,出苗率最高的方法是随采随播。由于大部分鸡冠刺桐种植在水田,因此,苗床要起高畦,利于雨天迅速排除积水。播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播种7~10天,幼苗开始出土。经25~30天培育后,待幼苗长至15~20厘米时可移床分区大田种植。
七、鸡冠刺桐的栽培技术
移植
园地选择:鸡冠刺桐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园地宜选择疏松肥沃的土壤,在浇灌与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均能生长繁茂,同时,做好规划和整理好排灌水的沟渠。建园时实施高畦种植,雨季能迅速排除积水。在种植15天前除1次杂草,使用95%草甘麟铵盐可溶性粒剂,每667平方米用药量140~160克,方便种后管理。鸡冠刺桐喜光,宜栽植在日照充足的地方,选择在平地的水田,适宜鸡冠刺桐的生长。
移植时间:春季为移植最佳时期,定植前树穴底部应埋施有利于树木生长的基肥,基肥每株施0.2~0.25千克的腐熟花生麸饼有机肥或经无害化处理的鸡粪肥,与土壤拌施并盖1层薄土,或麸饼返成优质水肥渗过磷酸钙施下再盖薄土。
移植方法:幼苗移植时,要根据苗高、生长势等状况分级,实施规格化种植,并按竖横对齐种苗,每667平方米可种植650~700株。将树苗放入挖好的植穴中填土后,要用脚踏或用工具压实土壤,以使定植后树木新根与土壤结合良好,不致受下大雨、台风等自然灾害摇动而影响成活。
植后浇水:树苗栽下后立即浇足定根水,以满足树木生长的水分需求,加快树木与土壤的结合过程,遇睛天种植,每2~3天浇1次水,直至成活。
扶正培土:灌溉后,如发现土壤不实,使部分树木歪倒时,进行扶正并培土压实。幼苗期需要加强培育,不定期进行除草。
施肥
鸡冠刺桐移植后,实施重施夏秋肥,轻施春冬肥,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快发旺盛树冠。施肥要实施薄肥多施,春季种植成活后,主要施1~2次水肥,利于根系生长。春季后2个月,每15天施1次肥,每667平方米可用三元复合肥15~20千克;夏秋肥,每月施2次复合肥,每667平方米可用三元复合肥25~30千克,秋季末施1次腐熟花生麸饼有机肥35千克或施草木灰;冬季施1次三元复合肥12.5千克。施肥在树冠滴水线边缘的土面中,若遇旱天应设法在施肥处浇水或淋施稀薄腐熟粪水肥,保证有足够肥料供鸡冠刺桐正常生长,快速形成树冠。
整形
搭架:中国南方每年夏秋经常遇到台风。而鸡冠刺桐生长快,特别是遇到“天兔”、“尤特”等强台风,易刮倒,并产生萌芽,自然株型往往不佳。因此,在当年种植15~20天,当苗高10~15厘米时,先在苗木的旁边搭高2.5米左右竹竿支撑苗木,引导苗木直立生长;当苗高75~100厘米时,搭横竹与竖竹成十字支架,固定竹棚;苗每长高50厘米,用尼龙绳或小布条将主干与竖竹捆扎1次,有效引导苗木直立生长。
修剪:生长期间定期进行修剪,剪去早抽生有花的技条和低矮的分生侧枝、病枝、枯枝,保持主干生长通直,以维持树形美观,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八、鸡冠刺桐的病虫防治
1、病害
鸡冠刺桐苗期如发生真菌性病害,要在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8%雷米多尔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10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2、虫害
刺桐姬小蜂
危害:该害虫严重为害刺桐属植物,造成叶片、嫩枝等处出现畸形、肿大、坏死、虫瘿,严重时引起植物大量落叶、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首先要去除腐烂树皮,对树冠及树干喷施药物,对树干采取喷涂农药并包裹。其次对树干周边土壤喷灌药物,进行全面消毒处理。最后还组织人员对发生枝叶畸形、肿大的刺桐树树冠及嫩枝进行全面修剪,并对剪下的枝叶进行集中销毁。
九、鸡冠刺桐的主要价值
鸡冠刺桐树干苍劲古朴,树枝轻柔高雅,花色红艳,花形独特,花期长,季相变化特别丰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且生性强健,栽培管理容易,病虫害少,是花卉苗木观赏树种中优良的树种。鸡冠刺桐可在园林绿化、庭院、公路、风景区的草坪、水塘边作庇荫树或行道树,适宜单独种植或与其他花木搭配种植观赏。
十、鸡冠刺桐的保护现状
鸡冠刺桐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ver3.1——无危(LC)。
十一、鸡冠刺桐的植物文化
鸡冠刺桐盛花期时,其花序就好似一串熟透了的火红的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