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 学名:Musabasjoo 别名:绿天、扇仙、甘蕉 科:芭蕉科 属:芭蕉属。
芭蕉形态特征:芭蕉是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茎高3~4米,不分枝,略被白粉。叶片大,长椭圆形,质厚,基部圆形,叶面呈微绿色,叶背略带白色。芭蕉穗状花序顶生,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红色,雄花穗位于花序上部,雌花穗生于花序下部。芭蕉浆果三棱状长圆形,熟时黄色。花期夏季。
芭蕉生态习性:芭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而宽,芭蕉性喜温暖耐寒力弱,茎分生能力强,耐半荫,适应性较强,生长较快。
芭蕉园林用途:芭蕉适宜块植。
芭蕉
芭蕉 拉丁名:MusabasjooSieboldetZucc. 别名:芭蕉、芭蕉根、芭蕉头、芭苴、板焦、板蕉、大芭蕉头、大头芭蕉,是芭蕉科芭蕉属。
芭蕉MusabasjooSieb.etZucc.芭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很大,长椭圆型,花白色,果实跟香蕉很相似。常绿大型多年生草木。茎高达3-4米,不分枝,丛生。叶大,长可达3米,宽约40厘米,呈长椭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具有平行脉,叶表面浅绿色,叶背粉白色。入夏,叶丛中抽出淡黄色的大型花。“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是前人对芭蕉的形、质、姿的形象描绘。
一、芭蕉的形态特征
芭蕉植株高2.5-4米。叶片长圆形,长2-3米,宽25-30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叶柄粗壮,长达30厘米。花序顶生,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内约10-16朵,排成2列;合生花被片长4-4.5厘米,具5(3+2)齿裂,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顶端具小尖头。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厘米,具3-5棱,近无柄,肉质,内具多数种子。种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8毫米。
二、芭蕉的生长习性
芭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叶子大而宽,性喜温暖耐寒力弱,茎分生能力强,耐半荫,适应性较强,生长较快。
山高林密,土地肥沃的地方十分适合芭蕉种植。这样的地方产出的芭蕉,个大皮薄,肉嫩细滑,清甜爽口,具有开胃助消食的功效。芭蕉最宜疏松、肥沃、透气性良好的土壤生长;适当的遮光有利于植株生长,更利于提高品质。
芭蕉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较好。不耐寒,冬季须保持4℃以上的温度,但也能耐短时间的0℃低温。耐半阴,过于荫蔽则植株生长不良,难以开花。由于其叶片为平行脉,结构疏松,极易被大风吹裂,故应选择避风的地方种植。喜湿润,栽培中应经常浇水和向植株喷水以保持较高的土壤和空气湿度,但忌土壤持续积水,否则很容易烂根。栽种时除施足基肥外,每月还应追施腐熟的有机肥1次至2次。
三、芭蕉的芭蕉的分布范围
芭蕉多产于亚热带地区,分布于日本、台湾以及海南、上海、湖南、浙江、湖北、贵州、云南、陕西、四川、江苏、广东、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8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河谷、村边及山坡林缘。
四、芭蕉的食用价值
芭蕉能吃,芭蕉与香蕉的营养价值差不多,从中医角度讲,都有润肠通便功效,但香蕉性凉,芭蕉中性,固胃寒者不宜多吃,一般老年人宜吃芭蕉。
五、芭蕉的观赏价值
芭蕉的园林种植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但一直到魏晋南北朝,园林中芭蕉只是偶然一现。中唐之后,芭蕉在园林中的种植逐渐普及,尤其宋元明清,芭蕉已经在园林中获得较高的地位,成为园林中重要的植物,并形成一定的园林种植规模和造景模式。其可丛植于庭前屋后,或植于窗前院落,掩映成趣,更加彰显芭蕉清雅秀丽之逸姿。芭蕉还常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组合成景。蕉竹配植是最为常见的组合,二者生长习性、地域分布、物色神韵颇为相近,有”双清“之称。芭蕉还可以做盆景,是古人喜欢的一种清玩。
药用价值:芭蕉和香蕉同属一科,外形相似,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芭蕉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芭蕉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芭蕉和香蕉的区别:香蕉和芭蕉同属于芭蕉科芭蕉属,其色、香、味、形均很相近,要区别它们,得从外形、颜色和味道上着手。从外形看,香蕉弯曲呈月牙状,果柄短,果皮上有5~6个棱。芭蕉的两端较细,中间较粗,一面略平,另一面略弯,呈"圆缺状"。其果柄较长,果皮上有3个棱。从颜色上看,香蕉未成熟时为青绿色,成熟后转为黄色,并带有褐色斑点,果肉呈黄白色,横断面近圆形。芭蕉果皮呈灰黄色,成熟后无斑点,果肉呈乳白色,横断面为扁圆形。从味道上辨,香蕉香味浓郁,味道甜美。芭蕉的味道虽甜,但回味带酸。
六、芭蕉的植物文化
诗词
芭蕉——杜牧
1、蕉叶题诗:蕉叶题诗是古代文人墨客争相仿效的雅俗,清代李渔说,蕉叶题诗可以随书随换,日变数题,有时不烦自洗,雨师代拭者,此天授名笺。因诗日:“万花题遍示无私,费尽春来笔墨资。独喜芭蕉容我俭,自舒晴叶待题诗。”他说:“蕉叶题诗,韵事也;状蕉叶为联,其事更韵。”(《闲情偶寄·联匾》)于是,突发灵感,为园林设计了一种“蕉叶联”。
2、触景生情:芭蕉常常触发人们愁苦的心绪,诗人们总喜欢让雨和芭蕉为伴。张镦词云:“风流不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