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

   2016-10-03 花木本站原创1371
核心提示:文竹学名:Asparagus setaceus别名:云片竹、山草科属:百合科天门冬属文竹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数米。茎光滑柔细,呈攀援状,分枝极多。叶纤细,水平开展,叶小,真叶退化为鳞片或刺。花小,两性,白

文竹、云竹、山草、鸡绒芝

文竹

文竹    学名:Asparagussetaceus    别名:云片竹、山草    科:百合科    属:天门冬属。

文竹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数米。茎光滑柔细,呈攀援状,分枝极多。叶纤细,水平开展,叶小,真叶退化为鳞片或刺。花小,两性,白色。浆果球形,紫黑色。花期6~7月。

文竹生态习性:其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严寒,不耐干旱,忌阳光直射。适生于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生长适温为15-25℃,越冬温度为5℃。

文竹园林用途:它叶片纤细秀丽,密生如羽毛状,翠云层层,株形优雅,独具风韵,深受人们的喜爱,是著名的室内观叶花卉。文竹的最佳观赏树龄是1-3年生,此期间的植株枝叶繁茂,姿态完好。但即使只生长数月的小植株,其数片错落生长的枝叶,亦可形成一组十分理想的构图,形态亦十分优美。3年以上的文竹的枝干只会拔长,如有支撑物就能攀沿其上,越长越长,也甚为有趣。文竹可配以精致小型盆钵,置于茶几书桌,或与山石相配而制作盆景。

文竹

文竹    学名:Asparagussetaceus    别名:云片竹、山草    科:百合科    属:天门冬属。

产地及习性:文竹原产南非。性喜温暖、湿润及半阴,不耐干旱及霜冻。要求土壤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

形态特征:文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光滑柔细,呈攀援状。叶纤细,水平开展,叶小,长约3~5毫米。真叶退化为鳞片或刺。花小,两性,白色。浆果球形,紫黑色。花期多在2~3月或6~7月,也有一看开两次花的。

繁殖技术:文竹多用播种和分株法繁殖。播种在3~4月进行,播前浸种24小时。点播于10厘米深盆内,加盖玻璃或塑料薄膜,保持20~25℃温度和盆土湿润,20~30天可发芽。苗高5~10厘米可定植于温室或上盆。4~5年生大株,可于春季进行分株繁殖。

管理技术:文竹为阴性植物,不应放在光线太强的地方,否则易造成枝叶枯黄。浇水要适当,保持盆土见湿见干,一般浇水使表土湿润即可,干燥季节应多向叶面喷洒清水。文竹喜肥,每10~15天施1次以氮、钾为主的充分腐熟的稀薄液肥或牛奶残汁掺水浇入。文竹生长快,要随时疏剪过弱、过密及老枝、枯茎,有利通风及保持低矮姿态。文竹也可用竹筒栽种,其透水性、存水性都好,不必盆底钻孔。

观赏价值:文竹以盆栽观叶为主,清新淡雅,布置书房更显书卷气息。文竹的根、茎、叶均可入药,全年可采。文竹枝叶纤细,挺拔秀丽,疏密青翠,姿态潇洒,是良好的切花、花束、花篮的陪衬材料。

文竹

文竹   拉丁学名:Asparagussetaceus(Kunth)Jessop  别称:云竹、山草、鸡绒芝  二名法:Asparagussetaceu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百合目  亚目:百合亚目  科:天门冬科  亚科:天门冬亚科  族:天门冬族  属:天门冬属  亚属:拟天门冬亚属  分布区域:中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文竹种类:细叶文竹、矮文竹、大文竹  英文名:asparagusfern,lacefern英文名asparagusfern。

文竹(学名:Asparagussetaceus(Kunth)Jessop)又称云片松、刺天冬、云竹、山草、鸡绒芝。攀援植物,高可达3-6米。根稍肉质,细长。茎的分枝极多,分枝近平滑。叶状枝通常每10-13枚成簇,刚毛状,略具三稜,长4-5毫米;鳞片状叶基部稍具刺状距或距不明显。花通常每1-3(-4)朵腋生,白色,有短梗;花被片长约7毫米。浆果直径约6-7毫米,熟时紫黑色,有1-3颗种子。

文竹原产于非洲南部和东部,分布于中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其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通风的环境,冬季不耐严寒,不耐干旱,夏季忌阳光直射。

文竹是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植物,体态轻盈,姿态潇洒,文雅娴静,可放置客厅、书房,增添书香气息。

一、文竹的形态特征

文竹成株高度可达3-6米。文竹根部稍肉质,茎柔软丛生,细长。茎的分枝极多,近平滑。叶状枝通常每10-13枚成簇,刚毛状,略具三棱,长4-5毫米;鳞片状叶基部稍具刺状距或距不明显。花通常每1-3(-4)朵腋生,白色,有短梗;花被片长约7毫米。花期9-10月。浆果直径约6-7毫米,熟时紫黑色,有1-3颗种子。果期为冬季至翌年春季。

二、文竹的生长环境

文竹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通风的环境,冬季不耐严寒,不耐干旱,不能浇太多水,根会腐烂,夏季忌阳光直射。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好。室温保持在12-18℃之间为宜,超过20℃时要通风散热,生长适温为15-25℃,越冬温度为5℃。生于山野,亦栽培于庭园。

三、文竹的分布范围

文竹原产于南非东部和南部;在中国逸生或归化于中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四、文竹的繁殖方法

(一)、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是文竹繁殖的主要方法,最适宜的播种时间是春天3-4月份。

播种方法:搓去成熟文竹种子的果皮,淘净晾干,然后播种。播种后30-40天就会发芽。

(二)、分株繁殖

文竹的丛生性很强,3年以上的文竹便会在根际处萌发出新的蘖苗,当小植株壮大后,就可以进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最好的季节是春季,将文竹从花盆中取出,利刀顺势将丛生的茎和根分成2-3丛,使每丛含有3-5枝芽,然后分别种植上盆,便可获得新的植株。

五、文竹的栽培技术

(一)、栽培要点

1、温度:文竹喜温暖的环境,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5℃-25℃,夏天当温度高于32℃时会停止生长。冬天温度最好保持在10℃以上,低于5℃会受冻害。

2、光照:文竹喜半阴的环境,最好放在有散光的室内,除了冬天外,其余季节不能放在有阳光下直射的地方,特别是夏天,绝不能烈日暴晒。开花期既怕风,又怕雨,同时还要注意通风良好,否则会造成落花不结种子。

3、水分:文竹喜欢湿润,但忌浇水过多。因为水多会使根系腐烂。空气湿度越高越好,在天气炎热时,要经常向植株周围的地面、枝叶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盆土也不能过于干燥,过于干燥会使文竹枯萎。

浇水方法:春秋3-5天浇1次水,夏天2天浇1次水,冬季气温低,要减少浇水量,以免冻坏根茎,同时要注意浇水时水温应尽量与周围温度相近。

4、土壤:文竹喜欢疏松肥沃的土壤,同时文竹对排水性要求比较高,最好选择富含腐殖质的腐殖土、泥炭土等疏松且排水性好的土壤,在土壤中可添加一点有机肥,会更有利于植株的成长。

5、肥料文竹虽然不是喜肥植物,但也不能缺少肥料。施肥宜薄宜勤,千万不可施浓肥,否则容易引起枝叶发黄。春夏生长季节,以氮肥为主,可每月施1次腐熟的薄液肥。当植株定型后,要适当控制施肥,以免徒长,影响株型美观。

(二)、整形方法

1、盆控法:花盆与植株的大小比例应为1:3,这样可限制根系的生长,保持株型大小不变。

2、摘去生长点:在新生芽长到2-3cm时,摘去生长点,可促进茎上再生分枝和叶片,并能控制其不长蔓,使枝叶平出,株形不断丰满。

3、利用文竹的趋光性:适时转动花盆的方向,可以修正枝叶生长形状,保持株型不变。

4、物遮法:即用硬纸片压住枝叶或遮住阳光,使枝叶在生长时,碰到物体遮挡便茎转或弯曲生长,从而达到造型的目的。

5、综合造型法

塔式:选2-3枝高而挺拔秀丽的茎干为主峰,摘去茎上各个生长点,定株高为30-35厘米。余下的枝干和新生的茎干不要高于主峰。对新生芽,可视其茎的粗细来决定是否摘去生长点。若其茎比主峰的茎粗,应摘去,若比主峰的细,则不必摘,任其生长。与此同时,还需利用物遮法和其本身的趋光性不断调整株形。

双丛式:在盆中栽植一高一低两株文竹,高者30厘米左右,低者18厘米左右,生长期间再象塔式文竹那样造型即可。

自然式:以文竹自然生长的株型为主,仍采用摘去生长点,物遮和利用其趋光性等基本方法,使枝叶舒展,给人以自然的美感。

六、文竹的病虫防治

在湿度过大且通风不良时易发生叶枯病,应适当降低空气湿度并注意通风透光。发病后叮喷洒200倍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一600倍液,或喷洒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夏季易发生介壳虫、蚜虫等虫害,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杀。

七、文竹的主要价值

(一)、药用价值

文竹全草及根均可入药。文竹根能润肺止咳,可用于治疗肺痨咳嗽、咳嗽痰喘、痢疾。文竹全草能凉血解毒、利尿通淋,可用于治疗郁热咳血、小便淋漓等。

(二)、观赏价值

文竹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小植物,以盆栽观叶为主,体态轻盈,姿态潇洒,文雅娴静,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观叶花卉,尤其在书房、案头、卧室、客厅置一盆朱砂盆栽的文竹,配以古铜色花架,显得文雅、别致、大方文竹四季常绿,经冬不凋虽无花之艳丽,但胜花之飘逸。纤细如羽毛之叶,若遇上开花,虽花小色白,但星星点点,在翠绿丛中,显得清雅可爱,而其香却很浓郁。

八、文竹的植物文化

(一)、名称由来

文竹是“文雅之竹”的意思。文竹虽然不是竹,但是它的叶片轻柔,常年翠绿,枝干有节外形似竹,但与挺拔的竹子相比,它又凸显出姿态的文雅潇洒,所以称为文竹。它叶片纤细秀丽,密生如羽毛状,翠云层层,株形优雅,独具风韵,故又有云竹之称。

(二)、花语

文竹象征永恒,朋友纯洁的心,水远不变。婚礼用花中,它是婚姻幸福甜蜜,爱情地久天长的象征。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