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苔是苦苣苔科植物全球约140属,2000余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非洲、欧洲南部、大洋洲、南美洲及墨西哥的热带至温带地区。本科有2亚科,其中,苦苣苔亚科Cyrtandroideae(子房上位;种子有少量或无胚乳,子叶2枚不等大)主要分布于亚洲及非洲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欧洲南部和大洋洲,只有2种分布于北美洲南部和南美洲北部;另一亚科,大岩桐亚科Gesnerioideae主要分布于美洲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大洋洲。
中国有56属(其中28属特产中国),约413种,均属于苦苣苔亚科(只台闽苣苔族Titanotricheae的系统位置尚未明确),自西藏南部、云南、华南至河北及辽宁西南部广布,多数属、种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广东等省区的热带及带丘陵地带,多生于石灰岩山的陡崖上,向北则属、种的数目逐渐减少,有少数属(短檐苣苔属Tremacron,金盏苣苔属Isometrum,珊瑚苣苔属Corallodiscus分布于西南一带高山地区,只有2种越过秦岭分布到中国北部,其中,珊瑚苣苔Corallodiscus cordatulus自云南北部、贵州、四川向北经秦岭到达太行山北部山地,另一种,旋蒴苣苔Boea hygrometrica自云南、华南北部山地向北分布到河北北部和辽宁西南部,这里成了苦苣苔科分布区在亚洲的北界。
多为具根状茎的草本,少数为灌木或乔木。叶对生或基生,稀轮生或互生,通常为单叶,不分裂,稀羽状分裂或为羽状复叶。花通常组成聚伞花序,两性,辐射对称或左右对称。萼片4~5枚。花冠钟状或辐状,多数两唇形,雄蕊全部能育,或4或2枚能育;雌蕊由2枚心皮形成,子房上位,半下位或完全下位,1室,或2室、胚珠多数。蒴果,室背或室间纵裂,稀盖裂(盾座苣属)或为浆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