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檵木 别名:红继木、红梽木、红桎木、红继木花、红梽花、红桎花、红花继木 拉丁学名: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 界:植物界 族:金缕梅族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虎耳草目Saxifragales 亚目:虎耳草亚目 科: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亚科:金缕梅亚科 属:檵木属Loropetalum 种:檵木L.chinense 分布区域:中国、印度。
红花檵木(拉丁学名: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又名:红继木、红梽木、红桎木、红檵花、红梽花、红桎花、红花继木,为金缕梅科、檵木属檵木的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暗灰或浅灰褐色,多分枝。嫩枝红褐色,密被星状毛。叶革质互生,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cm,先端短尖,基部圆而偏斜,不对称,两面均有星状毛,全缘,暗红色。花瓣4枚,紫红色线形长1~2cm,花3~8朵簇生于小枝端。蒴果褐色,近卵形。花期4~5月,花期长,约30~40天,国庆节能再次开花。花3~8朵簇生在总梗上呈顶生头状花序,紫红色。果期8月。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印度北部。花、根、叶可药用。
一、红花檵木形态特征
红花檵木为檵木的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暗灰或浅灰褐色,多分枝。嫩枝红褐色,密被星状毛。叶革质互生,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而偏斜,不对称,两面均有星状毛,全缘,暗红色。4~5月开花,花期长,约30~40天,国庆节能再次开花。花3~8朵簇生在总梗上呈顶生头状花序,紫红色。
二、红花檵木地理分布
红花檵木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印度北部也有分布。产于湖南浏阳市、长沙县、江苏苏州、无锡、宜兴、溧阳、句容等。
三、红花檵木生长习性
红花檵木喜光,稍耐阴,但阴时叶色容易变绿。适应性强,耐旱。喜温暖,耐寒冷。萌芽力和发枝力强,耐修剪。耐瘠薄,但适宜在肥沃、湿润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
四、红花檵木分类
红花檵木可划分为3大类、15个型、41个品种,分述如下:
1、嫩叶红:俗称单面红,第三代红花檵木,属早期栽培类型,主要特征:叶片中等大,叶长1至6厘米,宽0.8至4.6厘米,叶柄长2至5毫米,新叶紫红色,老叶常年绿色,叶面毛被多,光泽度差。新梢韧皮部及木质部浅绿色。须根褐绿色。年花期3次,春花期早,始花期2月上旬,盛花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全年开花75至95天。在该类中,根据叶片的不同特征,又划分出长叶青、圆叶青、尖叶青、细叶青共4个型。在各型中,又根据花的颜色、花瓣形态等特征划分出9个品种。该类与另两类品种相比,花、叶观赏性较差,在生产中已逐渐被淘汰,但生态适应性强,尤其是抗高温、耐寒、耐瘠薄能力强,可作为品种选育的原始材料。
2、透骨红:俗称第四代红花檵木,是在第一类品种基础上,利用无性育种技术选育的变异品种。主要特征:叶片小,长O.8至4.5厘米,宽O.8至3厘米,叶柄长2至4毫米,新叶紫红色,老叶正面黑绿间紫色,背面粉绿间紫红色,叶面毛被较第一类少,有光泽。夏季红叶返青期长。分枝密,新梢韧皮部及木质部均为紫红色。须根紫红色。年花期3至4次,春花期中,始花期2月中旬,盛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下旬,全年开花105至130天。在该类中,根据叶片大小、分枝疏密、花期等特征,划分出长叶透骨红、密枝透骨红、疏枝透骨红、细叶透骨红、斑叶透骨红、冬艳透骨红、伏地透骨红7个型。在各型中又根据花色、花瓣形态等特征划分出25个品种。该类品种花期最长,花型丰富,花色最艳,分枝密,易造型,可用于营造色雕、中小型灌木球。细叶紫红和细叶亮红两个品种特别适宜培育微型盆景和嫁接培育大型树桩。冬艳红型是惟一在冬季开花的品种,观赏价值很高。
3、双面红:俗称大叶红,第五代红花檵木,是在第二类品种基础上,利用无性育种技术选育的变异品种类型。主要特征:叶最大,长3至9厘米,宽1.5至5厘米,叶柄长2.5至4毫米,新叶紫红色,老叶正面紫黑色,背面紫红色,叶面毛被少,红亮光润,夏季红叶返青期短。分枝中等,新梢韧皮部和木质部紫红色纤维含量多。须根紫黑色。年花期3次,春花期晚,始花期2月下旬,盛花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全年开花78至95天。在该类中,根据叶片大小和形状、分枝角度等特征,划分出大叶红、尖叶红、伏地红、翘叶红4个型。在各型中又根据花色、花瓣形态等明显特征划分出7个品种。该类品种叶片大而红润,观赏价值很高。分枝适中,生长速度较快的‘大叶红’、‘大叶玫红’、‘尖叶红’、‘大叶卷瓣红’4个品种适宜培育大型色雕和灌木球。
五、红花檵木组织培养
1、外植体: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红花继木茎尖、芽及枝等作外植体,其中外植体采集在7~8月最好,污染率较低。
2、培养基:红花继木的组织培养包括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试验表明,初代培养和继代增殖培养基可参考MS+BA1.0mg/l+IBA1.0mg/l;生根培养基可参考1/2MS+NAA1.0~1.5mg/l+0.1%的活性炭。
3、培养条件:红花继木的培养条件一般为:温度20℃左右,光照时间14h/d(每天14小时),光照强度为1500LX(勒克斯)。
六、红花檵木繁殖方法
1、嫁接:主要用切接和芽接2种方法。嫁接于2~10月均可进行,切接以春季发芽前进行为好,芽接则宜在9~10月。以白檵木中、小型植株为砧木进行多头嫁接,加强水肥和修剪管理,1年内可以出圃。
2、扦插:3~9月均可进行,选用疏松的黄土为扦插基质,确保扦插基质通气透水和较高的空气湿度,保持温暖但避免阳光直射,同时注意扦插环境通风透气。红檵木插条在温暖湿润条件下,20~25天形成红色愈合体,1个月后即长出0.1cm粗、1~6cm长的新根3~9条。扦插法繁殖系数大,但长势较弱,出圃时间长,而多头嫁接的苗木生长势强,成苗出圃快,却较费工。嫩枝扦插于5~8月,采用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剪成7~10cm长带踵的插穗,插人土中1/3;插床基质可用珍珠岩或用2份河沙、6份黄土或山泥混合。插后搭棚遮荫,适时喷水,保持土壤湿润,30~40天即可生根。
3、播种:春夏播种,红檵木种子发芽率高,播种后25天左右发芽,l年能长到6~20cm高,抽发3~6个枝。红檵木实生苗新根呈红色、肉质,前期必须精细管理,直到根系木质化并变褐色时,方可粗放管理。有性繁殖因其苗期长,生长慢,且有白檵木苗出现(返祖现象),一般不用于苗木生产,而用于红檵木育种研究。一般在10月采收种子,11月份冬播或将种子密封干藏至翌春播种,种子用沙子擦破种皮后条播于半沙土苗床,播后25天左右发芽,发芽率较低。1年生苗高可达6~20cm,抽发3~6个枝。2年后可出圃定植。
七、红花檵木栽培技术
(一)、管理:红檵木移栽前,施肥要选腐熟有机肥为主的基肥,结合撒施或穴施复合肥,注意充分拌匀,以免伤根。生长季节用中性叶面肥800~1000倍稀释液进行叶面追肥,每月喷2~3次,以促进新梢生长。南方梅雨季节,应注意保持排水良好,高温干旱季节,应保证早、晚各浇水1次,中午结合喷水降温;北方地区因土壤、空气干燥,必须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秋冬及早春注意喷水,保持叶面清洁、湿润。
1、修剪:红檵木具有萌发力强、耐修剪的特点,在早春、初秋等生长季节进行轻、中度修剪,配合正常水肥管理,约l个月后即可开花,且花期集中,这一方法可以促发新枝、新叶,使树姿更美观,延长叶片红色期,并可促控花期,尤其适用于红檵木盆景参加花卉展览会、交易会,能增强展览效果,促进产品销售。
2、摘叶、抹梢:生长季节中,摘去红檵木的成熟叶片及枝梢,经过正常管理10天左右即可再抽出嫩梢,长出鲜红的新叶。
3、择地栽培:选择阳光充足的环境栽培,或对配置在红檵木东南方向及上方的植物进行疏剪,让红檵木在充足阳光下健康生长,使花色、叶色更加艳丽,从而增强观赏性。
(二)、整形:
(1)人工式的球形:红花槛木极耐修剪及盘扎整形,树形多采用人工式的球形。生长季节中,摘去红槛木的成熟叶片及枝梢,经过正常管理10天左右即可再抽出嫩梢,长出鲜红的新叶。
(2)自然式丛生形:红槛木萌发力强、分枝性强,可自然长成丛生状。
(3)单干圆头形:选一粗壮的枝条培养成主干,疏除其余枝条,当主干高达以上时定干,在其上选一健壮而直立向上的枝条为主干的延长枝,即作中心干培养,以后在中心干上选留向四周均匀配置的4~5个强健的主枝,枝条上下错落分布。
红花槛木常用于制作盆景,可制作单干式、双干式、枯干式、曲干式和丛林式等不同形式的盆景,树冠既可加工潇洒的自然形,也可加工成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圆片造型。加工方法可用蟠扎、牵拉和修剪等手段。为使树干更加苍劲古朴,可用利刀对树干进行雕刻,其伤口很容易愈合。另外,也常做绿篱使用。
(三)、种植方法:可用孤植、丛植、群植。
1、孤植:选株形高大丰满的植株孤植于重要位置或视线的集中点,如入口的附近,庭院或草坪中,独立成景,并注意与周围景观的强烈对比,以取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可发挥景观的中心视点或引导视线的作用。
2、丛植:将红花檵木球和其它植物成丛地点缀于园林绿地中,既丰富了景观色彩,又活跃了园林气氛。如果与绿色树种丛植,均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以红花继木球为主要树种成群成片地种植,构成风景林,独特的叶色和姿态一年四季都很美丽。其美化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单纯的绿色风景林。
3、群植:色块、模纹花坛:用一年生红花檵木的小苗在绿地密植组成色块,可与金叶女贞、春花杜鹃、夏花杜鹃、金叶榆、金边黄杨等搭配,不仅能通过叶色反差形成色彩对比,而且花期也可错开。此类用途宜选用透骨红类品系。
4、灌木球:将红花檵木修剪成球形,布置在绿带中。灌木球主要分毛球和精球两类:毛球主要为经过1~3年修剪造型而成,主要应用在管理稍粗放的大绿地中;精球至少要经过3年的修剪造型,主要应用在别墅庭院等精致园林中。此类用途宜选用透骨红类品系。
5、色篱:用红花檵木密植成色篱起到围挡以及分隔空间的作用。苗木规格要根据色篱的具体用途来选定,如在绿地中可选用70~80厘米的色篱分隔空间,而高于2米的色篱多用在绿地外围起到绿色围墙的功能。
6、大型色雕:将红花檵木定向培养或造型为动物、几何造型等绿色雕塑,作为园林小品安置在绿地中。此类用途宜选用透骨红类品系。
7、桩景:利用双面红类红花檵木生长快、叶大、枝疏的特点,将其定向培养为大型桩景,用于高档园林的绿化中,也可作为花坛的焦点来布景。
8、小区的行道树:通过修枝控制,将红花檵木培养为彩叶小乔木,也可通过用白檵木嫁接的方法进行培养,多作为小区行道树使用。此类用途宜选用透骨红类品系。
八、红花檵木病虫防治
(一)、主要虫害:有蚜虫、尺蛾、黄夜蛾、盗盼夜蛾、大小地老虎及金龟子等。红檵木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强,但在栽培过程中也发现有枝枯、虫蛀现象。经调查,前者多因蜡蝉为害所致,后者是星天牛和褐天牛为害的症状。
1、蚜虫:蚜虫会影响植物生长,诱发煤污病。
防治方法:防治蚜虫可于萌芽前喷5%柴油乳剂或波美3至5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成虫和虫卵。落花后喷第二次药,秋季10月间喷第三次药。
2、尺蛾:尺蛾、夜蛾以幼虫食叶危害,严重时2至3天可吃光全部嫩梢。
防治方法:防治尺蛾、夜蛾幼虫可用50%甲胺磷1500倍液喷施,要治早、治小。
3、地老虎和金龟子:地老虎和金龟子以幼虫蛀食根系,地老虎主要危害扦插苗和幼苗,金龟子大、中、小苗均危害。
防治方法:地老虎和金龟子的幼虫为地下害虫,防治方法是加强苗圃管理,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冬季翻耕,将越冬幼虫翻到地表冻死。用3%呋喃丹颗粒剂,按每亩2公斤用量,开沟施入10至20厘米深的土中。
4、蜡蝉:蜡蝉常以产卵器切断红檵木枝条,产卵在枝条组织中,这是导致枝条枯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蜡蝉还以刺吸式口器刺破红檵木枝条组织,吸取汁液,使受害枝叶枯萎死亡。
蜡蝉的防治方法有4种
1、40%氧化乐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l000倍液在为害期间喷洒。
2、入冬后,彻底清除周围的杂草及落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害虫。
3、结合修剪,剪除被害枝叶并及时烧毁,以减少虫源。
4、保护好蜡蝉的天敌,如鸟类、瓢虫、寄生蜂等。天牛食性杂,成虫啃食红檵木枝干嫩皮,幼虫蛀食树干,多从树干基部蛀入,被害枝干形成孔洞,坑道内充满木屑虫粪。一般采取人工捕捉成虫和钩杀幼虫防治。
(二)、常见病害
炭疽病、立枯病、花叶病。炭疽病:主要危害老叶、基叶、叶片由于本身呈红色,病斑则呈现黑色圆斑,或近圆形,造成早期落叶,7~8月雨季危害严重,病原为放线孢菌。病菌以菌丝在病叶上越冬,为翌年病害初侵源。
防治方法:a、清除病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b、改进管理,加强田间排水,适当修剪、改善光照,通风条件。c、药剂治疗:喷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1000倍液;代森锌800~10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如多次喷布宜交叉使用以防产生抗性。
1、立枯病:苗期严重病害,自幼苗到成株均能受害,病菌从基础和根部侵害幼苗植枝,危害处产生暗褐色病斑并呈水浸状,皮与木质层容易剥离,而后缢缩变成黑褐色死亡。病源为真菌。
立枯病防治方法:a、用无病新土,移栽或播种、扦插,并对土壤消毒。b、拨除销毁病株,使用肥料一定要腐热。不可使用新鲜家肥作基肥。c、移栽或种前用2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细土1:30的比例撒于苗床土上,或用敌克松每平方4~6克。
2、花叶病:老叶、新叶呈花白相间,花叶系病毒引起,可用病毒A或其他治病毒药剂。
九、红花檵木的主要价值
1、观赏
红檵木为常绿植物,新叶鲜红色,不同株系成熟时叶色、花色各不相同,叶片大小也有不同,在园林应用中主要考虑叶色及叶的大小两方面因素带来的不同效果。
红花檵木常年叶色鲜艳,枝盛叶茂,特别是开花时瑰丽奇美,极为夺目,是花、叶俱美的观赏树木。常用于色块布置或修剪成球形,也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
小叶型的红檵木适宜于盆景制作,一方面因其枝叶分布均匀一致,有利于绑扎造型,另一方面生长相对较缓,修剪量小,可减少修剪次数,便于维持枝叶均匀、整齐,可赏花、观叶。这类盆景观赏效果好,观赏期长。
红檵木的盆景制作有2条途径:用红檵木扦插苗造型培养小型盆景,用白槛木桩嫁接并造型培养中型、大型甚至超大型盆景。叶色常年为红色(即叶色从新叶到成熟叶均为红色)的类型适宜作“常红”植物——有别于秋色叶树种,用于园林绿化中的色彩处理,主要是模纹花坛中红色色块、红色线条等的处理。此种类型红檵木也可以用于园林绿化中孤植、对植、群植或与其它观叶植物、观花植物配植,突出其红花、红叶的特色。在绿色草坪基调上,在其它观花地被或其它植物背景、建筑背景衬托下突显其花红、叶红的艳丽丰姿,创造视觉焦点。此外,该类型红檵木还可盆栽观赏,用于花坛摆放、阳台和居室美化等。叶色随季节变化(即叶色从新叶的肉红色逐渐向成熟叶的深绿色渐变)的类型,适宜用作普通绿化树种,种于阳光充足处,以充分展示其叶色的变化美,创造季相景观,突出不同季节的特色。此种类型红檵木还可用.于与秋色叶树种搭配,形成独特的对比效果。春季红檵木叶色鲜红,秋色叶树种则嫩绿或青翠,秋季红檵木叶色变成绿色时,与秋色叶树种的霞红、金黄,相映成趣,耐人寻味。红檵木花叶俱美,四季景象变化丰富,既可用于规则式园林,如模纹花坛、规则式造型树,又可孤植、丛植,展现其自然美,同时还是优良的盆景树种,因而有很高的园林应用价值。
2、经济
中国红花檵木的产业化开发有20多年历史,湖南是中心产区。2004年全省生产面积3500公顷,年产苗木5亿株,年销售额6亿元。经多年推广应用,2004年中国红花继木生产面积达6000公顷,年产苗木8亿株,年销售额9亿元,产品销往20多个省市,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成为中国花卉业的特色产品之一。
红花檵木为金缕梅科檵木属檵木的变种,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特产湖南与江西交界罗霄山脉海拔100~400米常绿阔叶林地带,由已故著名林学家叶培忠教授于1938年春在长沙天心公园发现并命名。据考,其模式标本采集树是该公园于1935年春从浏阳大围山移植的野生植株。此树尚存,现树高5米,胸径20厘米,冠径42㎡,树龄约150年。由于多年采挖,野生资源濒临灭绝,被列为湖南省重点保护植物。
红花檵木野生资源利用在湖南有7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30年代初,浏阳大围山一带农民采挖野生苗木销往长沙、湘潭、株洲等地,省内一些园林部门亦来浏阳采购野生苗木。1963年长沙岳麓公园等单位用枝条高压法培育苗木获得成功;1978年长沙烈士公园利用种子育苗获得成功,但实生苗遗传稳定性不强,有15.8%返祖,变为檵木,因此用种子育苗在生产中很少应用;1982年长沙市苗圃用嫩梢枝条扦插育苗获得成功,由于扦插苗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一年内可多次扦插,能大批量繁殖,因此80年代以来,该技术在苗木生产中普遍应用。红花檵木苗木规模化生产始于浏阳永和镇,1983年当地农民利用永和镇至大围山一带红花檵木野生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始了较大规模扦插苗、移植苗、灌木球、盆景及古桩嫁接树等系列产品的生产,由此带动了全省红花檵木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1999年10月,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于浏阳市“中国红花檵木之乡”荣誉称号,极大提高了湖南红花檵木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红花檵木成为中国特色花卉品牌产品之一。
十、红花檵木野生资源
红花檵木特产湖南与江西交界罗霄山脉海拔100~400m常绿阔叶林地带,由已故著名林学家叶培忠教授于1938年春在长沙天心公园发现并命名。据考,其模式标本采集树是该公园于1935年春从浏阳大围山移植的野生植株。此树尚存,现树高5m,胸径20cm,冠径42m2,树龄约150年。由于多年采挖,野生资源濒临灭绝,被列为湖南省重点保护植物。红花檵木野生资源利用在湖南有70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30年代初,浏阳大围山一带农民采挖野生苗木销往长沙、湘潭、株洲等地,省内一些园林部门亦来浏阳采购野生苗木。1963年长沙岳麓公园等单位用枝条高压法培育苗木获得成功;1978年长沙烈士公园利用种子育苗获得成功,但实生苗遗传稳定性不强,有15.8%返祖,变为檵木,因此用种子育苗在生产中很少应用;1982年长沙市苗圃用嫩梢枝条扦插育苗获得成功,由于扦插苗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一年内可多次扦插,能大批量繁殖,因此80年代以来,该技术在苗木生产中普遍应用。
红花檵木苗木规模化生产始于浏阳永和镇,1983年当地农民利用永和镇至大围山一带红花檵木野生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始了较大规模扦插苗、移植苗、灌木球、盆景及古桩嫁接树等系列产品的生产,由此带动了全省红花檵木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1999年10月,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于浏阳市“中国红花檵木之乡”荣誉称号,极大提高了湖南红花檵木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红花檵木成为中国特色花卉品牌产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