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 拉丁学名:Euonymusjaponicus 别称:冬青、正木、扶芳树、四季青、七里香、日本卫矛 科属:卫矛科,卫矛属
大叶黄杨,又称冬青卫矛,灌木,高可达3米;小枝四棱,具细微皱突。叶革质,有光泽,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5厘米,宽2-3厘米,先端圆阔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有浅细钝齿;叶柄长约1厘米。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最先于日本发现,引入栽培,观赏或做绿篱,中国南北各省区均有栽培。
一、大叶黄杨的形态特征
大叶黄杨灌木或小乔木,高0.6-2.2米,胸径5厘米;小枝四棱形(或在末梢的小枝亚圆柱形,具钝棱和纵沟),光滑、无毛。叶革质或薄革质,卵形、椭圆状或长圆状披针形以至披针形,长4-8厘米,宽1.5-3厘米(稀披针形,长达9厘米,或菱状卵形,宽达4厘米),先端渐尖,顶钝或锐,基部楔形或急尖,边缘下曲,叶面光亮,中脉在两面均凸出,侧脉多条,与中脉成40-50度角,通常两面均明显,仅叶面中脉基部及叶柄被微细毛,其余均无毛;叶柄长2-3毫米。花序腋生,花序轴长5-7毫米,有短柔毛或近无毛;苞片阔卵形,先端急尖,背面基部被毛,边缘狭干膜质;雄花:8-10朵,花梗长约0.8毫米,外萼片阔卵形,长约2毫米,内萼片圆形,长2-2.5毫米,背面均无毛,雄蕊连花药长约6毫米,不育雌蕊高约1毫米,雌花:萼片卵状椭圆形,长约3毫米,无毛;子房长2-2.5毫米,花柱直立,长约2.5毫米,先端微弯曲,柱头倒心形,下延达花柱的1/3处。蒴果近球形,长6-7毫米,宿存花柱长约5毫米,斜向挺出。花期3-4月,果期6-7月。
二、大叶黄杨的生长习性
大叶黄杨喜光,稍耐阴,有一定的耐寒力,在淮河流域可露地自然越冬,华北地区需保护越冬,在东北和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均作盆栽。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微碱土壤中均能生长,在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迅速,分枝也多。
三、大叶黄杨的分布情况
大叶黄杨产贵州西南部(镇宁、罗甸)、广西东北部(临桂、灌阳)、广东西北部(连县一带)、湖南南部(宜章)、江西南部(安远,会昌)。
四、大叶黄杨的繁殖方法
大叶黄杨可采用扦插、嫁接、压条繁殖,以扦插繁殖为主,极易成活。硬枝扦插在春、秋两季进行,扦插株行距保持10cm×30cm,春季在芽将要萌发时采条,随采随插;秋季在8~10月进行,随采随插,插穗长10cm左右,留上部一对叶片,将其余剪去。插后遮阴,气温逐渐下降后去除遮阴并搭塑料小棚,翌年4月份去除塑料棚。夏季扦插可用当年生枝,2年生枝也可,插穗长度10cm左右。园艺变种的繁殖,可用丝棉木作砧木于春季进行靠接。 压条宜选用2年生或更老枝条进行,1年后可与母株分离。
五、大叶黄杨的管理养护
大叶黄杨移植多在春季3~4月进行,大苗需带土球移栽。主要管理工作是修剪整形。经修剪者,其枝条抽生极易,故一年需多次修剪,以维持一定树形。
大叶黄杨的园林绿化:大叶黄杨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可栽植绿篱及背景种植材料,也可单株栽植在花境内,将它们整成低矮的巨大球体,相当美观,更适合用于规则式的对称配植。
六、大叶黄杨的经济价值
大叶黄杨木材细腻质坚,色泽洁白,不易断裂,是制作筷子、棋子的上等木料。
七、大叶黄杨的药用价值
活血调经;祛风湿。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解毒消肿。主疮疡肿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