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地亚红豆杉 拉丁学名:Taxusmadia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红豆杉纲 目:红豆杉目 科:红豆杉科 族:红豆杉族 属:红豆杉属 分布区域:美国、加拿大。
曼地亚红豆杉TaxusXmedia,是一种天然的杂交品种,其母本为日本红豆杉(T.cuspidata),父本为欧洲红豆杉(T.baccata),在美国、加拿大生长发展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现在在中国南方也有。曼地亚红豆杉为常绿灌木,生物量十分巨大,生长时间短;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枝叶茂盛,萌发力强,耐低寒,能耐-25℃的低温。其树形奇特,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曼地亚红豆杉3年就可以结果结红豆。3年的曼地亚基本都是带花蕾的,雄性曼地亚的花蕾比较大比较明显,从8月份花蕾开始明显,一直到来年的3月份左右开花,给雌株授粉。雌株花蕾比较小,和芽很相似,开花的时候是一个小水珠,没有花粉。
一、曼地亚红豆杉的形态特征
曼地亚红豆杉(Taxusmadia)原产于:美国、加拿大,是一种天然杂交品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栽种。生长快,高度年生长实测40~90cm,最高可60~70cm,是国内红豆杉(中国红豆杉、云南红豆杉等)的300~700%生长量。3~4年生生物量积累为600~800/株·年,5年生时产鲜原料1.5kg以上,可用于提炼紫杉醇。次年又可萌生新的枝叶,其生物量还大于头年采收量。
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引种加拿大红豆杉树苗在四川试种,经权威机构测定,引种的曼地亚红豆杉生物特性稳定,没有发生变异,紫杉醇含量接近原产地,部分样品中的含量还高于原产地。天然红豆杉树的紫杉醇一般分布于树皮中,整株利用率低。
曼地亚红豆杉则是植株各部分均含有紫杉醇,枝叶含量达0.03%以上,根系部分可达0.06%,全株用于提取紫杉醇,植株利用率高,其深度加工后综合经济价值更高。
曼地亚红豆杉通过栽培选育已发展到时10多个品系,其中,Taxusmedia是美国FDA批准可以用作提取“紫杉醇”的红豆杉之一。4~5年生的曼地亚红豆杉的树枝和叶子中紫杉醇含量高于生长70~80年天然红豆杉树皮的“紫杉醇”含量。
野生红豆杉包括国内品种在内的红豆杉,紫杉醇含量一般在0.004~0.01%之间,曼地亚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为0.03~0.06%,是天然红豆杉的8~10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栽种。
二、曼地亚红豆杉的生长环境
曼地亚红豆杉为常绿灌木,生物量十分巨大,生长时间短。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枝叶茂盛,萌发力强,耐低寒,能耐-25℃的低温。
三、曼地亚红豆杉的分布范围
曼地亚红豆杉分布在我国的西南、东北、华中、华南等地区。四川、陕西、江苏、浙江等地比较多。
四、曼地亚红豆杉的主要价值
曼地亚红豆杉这种珍稀植物的引进和驯化成功,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野生红豆杉资源,也为开发红豆杉这种黄金植物开辟了广阔前景。它生长速度快,对环境适应性强,可用于营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改善生态环境。此外,曼地亚红豆杉四季常青,秋果红艳,给人以健康饱满的外观感,耐修剪,好造型,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一)、医学价值
曼地亚红豆杉枝、叶、根是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98%白色结晶体。“紫杉醇”具有极好的抗癌作用,经临床实验证明,紫杉醇对晚期卵巢癌、乳腺癌、食道癌、鼻咽癌、膀胱癌、淋巴癌、前列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和头颈肿瘤、上胃肠道癌、小细胞性和非小细胞性肺癌等多种癌症都有疗效,具有独特的抗肿瘤机制和显著的抑制肿瘤作用,是目前国际市场上最热门的新型天然有机抗癌药物,对治疗各种疾病的并发症和心脏搭桥手术后消炎和动脉硬化有特效。
紫杉醇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红豆杉被称为植物王国的“活化石”,素有“植物黄金”之称,是世界珍稀濒危植物,我国将红豆杉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二)、生活必需品
“曼地亚红豆杉”枝、叶、根不仅是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的主要原料,也是居室、庭院环境美化绿化的珍贵树种。它四季常绿呈灌木形态利于修剪成型;它喜阴、潮、湿、耐寒、适当光照、无病虫害等特点有利室内培育种植。每年7月至8月果实成熟时红果满枝、艳丽多姿,它是富有和尊贵的象征,盆栽的“曼地亚红豆杉”置放在室内有驱赶蚊虫和显著的净化空气疗效。
曼地亚红豆杉属CAM类植物,此类植物全天24小时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而其他植物只能白天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晚上则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居室里与人争氧,所以曼地亚红豆杉最大的优势是适合室内摆放,起到增氧效果。它还能吸收一氧化碳、尼古丁、二氧化硫和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致癌物质,净化空气,起到防癌、抗癌保健作用。它是家庭居室、酒店、宾馆及办公场所美化环境珍贵植物。
(三)、盆景欣赏和优点
1、增氧:红豆杉与其它植物相比,光合作用能力强,在星光、月光、灯光等微弱的光线下也能光合作用,所以一般都是白天释放氧气,晚上排出二氧化碳,而红豆杉能全天24小时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起到增氧作用。
2、吸污:环境监测中心对红豆杉进行检测,它对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的净化率分达到90%、83.4%、86.7%、86.5%,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的净化率分别为31.8%、49%和22.22%。
3、防尘:2010年6月,某大学把三年生的豆杉与金桃叶珊瑚、杜鹃、龙柏、黑松、红花继木五种植物进行检测,结果红豆杉的滞尘能力最强,是黑松的1.85倍,是龙柏的近5倍。红豆杉的叶面和茎的表面能分泌粘液或油脂,因此能拦截、过滤、吸附或粘着悬浮于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
4、防风:茂密的红豆杉具有明显的防风作用,例如,气流通过120-240米宽的红豆杉林时,风速几乎可减到零,故植树造林已成为重要的防风措施。
5、减噪:测定结果证明,一个平常的红豆杉林可使噪音减少10-13分贝,茂密红豆杉林可减少18-20分贝,通常的街心花园也能使噪音减少4-7分贝。而且它在生长过程中还能挥发香分子,可有效驱除蚊虫,减少疾病的发生,延年益寿。
6、增值:红豆杉采用野生驯化,实生苗培植,木材质轻韧,强度适中,具味香,材中含有“杉脑”。所以,成才的红豆杉是高档的木材原料。
五、曼地亚红豆杉的繁殖方法
曼地亚红豆杉四季常青、姿态优雅,雌枝在入秋季节结满鲜红色果实(红豆),在翠绿的枝叶间掩映,美不胜收。它的树皮、树根、树叶、茎中都可提取具较高抗癌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可治疗多种病症,种子可榨油,叶可通经脉、降血压,能治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有明显效果。曼地亚红豆杉的设施栽培和小苗扦插技术。
(一)、采穗前培育
曼地亚红豆杉在采穗前1年秋冬季施1次以磷肥为主的基肥,并在当年春芽萌发前施1次以氮肥为主的追肥;在剪取穗条前15d左右,全面喷施1次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防病和促进芽叶健壮。
(二)、苗圃准备
1、圃地选择:应选交通方便、易于排灌、土壤质地疏松、pH5.5~6.5的微酸性沙质壤土。圃地选好后,施足基肥,全面翻耕、碎土,并清除石块和草根,然后耙平。苗圃四周开好深排水沟。
2、苗床:做畦时要掺入珍珠岩50%、细砂20%,经拌匀后再作畦。苗床宽1m、长12~16m,畦高15cm,畦边用木板挡住,木板长2m、宽15cm,以便于操作。畦与畦之间开好排水沟,宽30cm、深15~17cm。苗床用平板抄平后,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洒苗床,喷洒速度要慢,使药液渗透到5cm左右为止,2d后可插苗。
3、扦插:扦插时间前一年的秋梢以春插为佳,当年枝梢以秋插为好。春插在3月进行,秋插在9月下旬~10月上旬进行。
4、插穗选用:选择健壮、无病虫害、枝叶茂盛的母本,剪取秋梢或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嫩枝作插穗,穗条以用手折有弹性而不易折断为宜。剪枝要在阴天,避免高温强光照的天气下进行,剪下的枝条要放在阴凉处。插穗直径0.2cm以上、穗长7~10cm,插穗切口下部要平。插穗剪好后去除下部叶片,保留上部40%叶片。要随剪随插。
5、扦插方法:为促使根系发达,把插穗下部30%~40%浸泡在黄泥与生根药水混含搅拌的泥液中0.5~1h,然后再扦插。扦插时用食指和母指捏住插穗上端,轻轻直立插入苗床中。扦插密度以叶片相互不重叠为原则。扦插完毕后浇一次透水,用多菌灵喷洒一遍。
(三)、苗圃管理
1、盖膜:采用塑料全封闭育苗,苗床扦插后用长1.9m、宽3~4cm的毛竹片,两头削尖插入畦边土中8~10cm,形成拱形。小拱棚中间高度离畦面30~35cm、两边离土20cm左右,然后覆盖薄膜。苗床四周都要密封好、不漏气,以保持苗床的温度和湿度。遮阳在扦插前或扦插后,要在苗床上方搭建遮阳网棚,棚高2m,遮光率以85%为好。
2、管理:扦插后每天要检查苗床,观察温度和湿度。苗床不干不喷水,在薄膜内壁上没有露滴时,要在畦沟里灌水,待苗床湿润后即排除畦沟中的水。棚内温度保持在22~32℃,空气湿度以70%~85%为宜。如棚内气温高于37℃,要及时通风。插条生根成活后,先揭开部分薄膜,使苗木经受5~10d炼苗后再全部撤除薄膜小棚。随即施1次追肥,用0.2%(15∶15∶15)复合肥水溶液或0.1%尿素和0.2%磷肥混合水溶液进行洒施。拆除大棚遮阳网时间视棚内温度,春插在立秋后进行,秋插在插后30d左右进行。当小苗地上部分生长至10cm以上时,可出苗移栽培大。
(四)、移栽培育
1、圃地选择:应选择交通方便、土层深厚肥沃、易于排灌、pH值5.5~6.5的农用地作圃地。如选用低丘缓坡、土层深厚的山地为移植圃,必须要有灌水条件。
2、整地做畦:要求冬季深翻30~40cm,深翻前撒施饼肥3000~4500kg/公顷。定植前耙平作畦,畦面宽1m,畦高20~25cm,沟底宽20cm。畦面平整,略有中高、两边低,呈龟背形。每公顷用3%地虫杀星颗粒剂30kg加土450kg撒施。
3、移栽:容器移栽,将拌入珍珠岩的营养土装入容器袋,以保持水分和透气性,但相对成本较高。一般以大田移栽为主。
4、大田移栽:株行距40cm×40cm,每667m2栽植密度2000~2500株。栽种时,种植穴深20~30cm,穴底施有机肥1kg或过磷酸钙100~300g作底肥。上覆细土1~2cm,再定植苗木,并浇透水1次。
5、扦插小苗移栽:
(1)栽植时,要采用地膜覆盖、定点挖穴栽种的方法,或采用移栽后覆盖3~5cm厚的稻草,地块四周打木桩,用草绳横压拉固定,以防风吹。
(2)移栽后1-2年后地膜就破裂,要及时松土除草,结合松土予以施肥,每年施复合肥3~4次。
6、修剪:由于曼地亚红豆杉主要用途是药用开发,而枝叶均为药物原料,一般不作修剪。园林绿化用则可根据造景需要,修剪成球形、塔形、伞形等各种形状。
7、施肥:施肥原则是少量多次,在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在根部施农家肥,4~6月初起每隔15d追施尿素,每株施10~30g,至6月初止。9月中下旬至10月底每隔15d施用复合肥。剪枝曼地亚红豆杉一般种植3年后即可适当采收枝叶,6~7年后进入盛产期。采剪时间为每年10~11月,此时树体尚未停止生长,树液尚未回落到根部,枝干中“紫杉醇”含量较高。剪枝原则是轻剪为主,剪取多年生的枝梢,并留一小截枝干,以便次年萌发枝叶。
(五)、起掘包扎、运输:绿化用苗起掘泥球为地径的15倍以上,应在晴好天气进行,起掘后作单株包扎。运输时严禁湿苗装运,以防发热烧苗,并做好覆盖防晒和隔离通风透气等措施。装运时要轻装轻卸,避免机械损伤。
六、物种分类
曼地亚红豆杉是红豆杉的其中一种,红豆杉(学名Taxusmairei)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孑遗植物,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在全世界共有十一种,目前我国共有四个种和一个变种,即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变种)。分布在我国的西南、东北、华中、华南等地区。
曼地亚红豆杉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加拿大引种而来。主要繁育区在陕西(黑格斯曼地亚红豆杉良种编号:国S-ETS-TM-048-2012)。绿星、绿鹰、紫科、西克沙、泰斗、红箭、渊源等品系。绿星、绿鹰是同属于绿星品系,雄株的叫绿星、雌株叫绿鹰,树形比较饱满。其它品系也都有公母之分。
曼地亚红豆杉
曼地亚红豆杉 学名:Taxus×mediaRehder 别称:杂交紫杉、中间红豆杉、杂种红豆杉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杉纲 目:红豆杉目 科:红豆杉科 族:红豆杉族 属:红豆杉属 种:欧洲红豆杉、东北红豆杉 品种:曼地亚红豆杉 命名者及年代:Rehder,1918年。
曼地亚红豆杉(学名:Taxus×mediaRehder)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下的天然的杂交品种,其母本为东北红豆杉,父本为欧洲红豆杉,常绿针叶树种,多为灌木型,树冠卵形,树皮灰色或赤褐色,有浅裂纹,枝条平展或斜上直立密生,2-3年生枝呈红褐色或黄褐色。叶两列,条形,为镰状弯曲,浓绿色,中肋稍隆起,背面灰绿色,有2条气孔带,雌雄异株,种子广卵形,生于鲜红色杯状肉质假种皮中,上部稍外露。4-5月开花,7-8月种子成熟,9-10月可采收果实。
曼地亚红豆杉原产于北美洲,中国、印度、阿根廷、韩国等国均有引种栽培。中性植物,偏阴性。生喜冷凉、湿润、略荫蔽之地,生长适宜温度12-22℃,日照50-70%,耐寒不耐热、耐阴湿。
曼地亚红豆杉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的一种常绿药用植物。由于紫杉醇含量高达0.03-0.04%,比国内所产红豆杉树种要高,国内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含量为0.01-0.02%,西藏红豆杉为0.01%,南方红豆杉则更低。曼地亚红豆杉具有生长快、生物量大和对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是集药用、园林、生态、观赏、经济等多用途的珍稀树种。
一、曼地亚红豆杉的植物学史
红豆杉起源于古老的第三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是第四纪冰川期孑遗的56种古老树种之一。全世界共有11种,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天然分布星散,极少集中连片。
曼地亚红豆杉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18年发现的红豆杉科的一个天然杂交种。它的父本是欧洲红豆杉,母本是东北红豆杉(又名日本红豆杉)。
二、曼地亚红豆杉的形态特征
曼地亚红豆杉是常绿针叶树种,多为灌木型,树冠卵形,树皮灰色或赤褐色,有浅裂纹,枝条平展或斜上直立密生,1年生枝绿色,秋后呈淡红褐色,2-3年生枝呈红褐色或黄褐色。叶两列,条形,为镰状弯曲,长1-3厘米,宽0.3-0.4厘米,浓绿色,中肋稍隆起,背面灰绿色,有2条气孔带,雌雄异株,种子广卵形,长0.5-0.7厘米,径0.35-0.5厘米,生于鲜红色杯状肉质假种皮中,上部稍外露。4-5月开花,7-8月种子成熟,9-10月可采收果实。
三、曼地亚红豆杉的生长环境
曼地亚红豆杉最适宜气候温和、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条件,在光照条件较差的地方也能生长。适生于海拔460-2000米地带。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0-30℃,绝对最低温不低于-25℃,年降雨量700-1800毫米,土壤适应较广,以微酸性、中性、微碱性、排水良好的沙质土、沙壤土、壤土都适宜生长,尤其在海拔800-1800米气候温凉湿润的亚热带山地生长最好。
四、曼地亚红豆杉的分布范围
曼地亚红豆杉原产于北美洲,美国、加拿大人工种植数量最多。中国、印度、阿根廷、韩国等国均有引种栽培。中国四川、北京、广西、江西、广东、黑龙江、陕西、江苏、浙江和云南等地均有引种栽培。
五、曼地亚红豆杉的繁殖方法
(一)、播种
1、采种:每年8-9月份是曼地亚红豆杉种子的成熟期,此时可采集果实搓去红色肉质的假种皮,用水洗净,混以湿沙贮藏。
2、种子处理:曼地亚红豆杉种子有休眠特性,在自然条件下要经过两个冬天和一个夏天才能萌发。若将种子在粗沙地上摩擦,使其种壳磨薄,这样处理后,能增强种子透水、透气性,播种后发芽就能加快。
3、播前变温处理:曼地亚红豆杉的种子,胚根和胚轴都有休眠特性,胚根需经25℃以上的高温条件处理1个月,胚轴则要在-3至-20℃低温条件下经1个月的处理才可以打破休眠。可以将经处理过种壳的种子混沙贮藏在-3℃的条件下1个月,此时胚轴的休眠期已打破,冬春播种后,约2个月气温升至25℃以上时,种子就可萌发出土。
4、播种方法:幼苗出土后要用遮荫网覆盖,以防日灼,遮荫网的透光度采用15-20%即可。此时苗圃的日常管理很重要,要做到勤除草和采取喷施清粪水或低浓度的尿素液催苗,1年以后实生苗就可移栽种植。
(二)、插条
1、插穗选择:扦插季节可在春秋季进行。春季选取在母株萌芽前的2-3月份;秋季则在半木质化的9月份为宜。选用3-5年生优良无性系曼地亚红豆杉母树采集靠近主干的当年生的枝条,或者是基部萌发2年生已经木质化的枝条作插穗,直径要求在0.3厘米以上。
2、剪切要求:在清晨或傍晚剪材、平剪,剪切面平整,不伤芽、不破损、不开裂。插条长8-10厘米,插条基部1/3部分的针叶剪除。
3、穗条处理:为方便扦插时操作和促进尽快生根,扦插可按50条捆成一小捆,并成捆浸泡在800倍的多菌灵液体中消毒处理泡5小时。扦插前再在1000ppm的ABT6号生根粉液中浸泡基部作诱根处理,浸泡深度3厘米,时间5小时。
4、扦插时注意三点:一是扦插前用水淋透插床,插床及周围用800倍的多菌灵液消毒。扦插前一天用0.5%的高锰酸钾液消毒,扦插后每周对插床及周围环境喷洒1000倍多菌灵一次;二是扦插时用木棍插孔,把插条直插于孔内,注意保护插条切口不被基质擦伤;三是插后用手把基质压实,使插条与基质接触紧密,插人基质深度3厘米左右,插条间距5厘米×10厘米。插后及时浇透水。
5、插后管理: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注意保湿。扦插后插条的保湿特别重要,采用喷雾保湿,以插条叶面有细珠而不滴水,手摸有湿润感,手捏基质不成团为合适。湿度保持在80-90%;二是适时施肥。当插穗从开始长新根至新根由乳白色变为红褐色这段时间起,适当喷施叶面肥。可交替喷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水液肥,每7-10天1次,亦可结合喷雾施肥。当80%穗条长根或插条发新芽时,可施易溶氮20%、磷8%、钾20%的混合物,并逐步加大浓度,每10天1次。
六、曼地亚红豆杉的栽培技术
(一)、选地
在适宜海拔的气候条件下,相对湿度不低于80%;最好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力条件较好的酸性沙质壤土。坡向则以阴坡和半阴坡的地块,亦可选择交通方便,排水条件好的山地或坡地。
(二)、整地
整地方式采用带状整地、开撩壕沟或者全垦。地势平缓的完整地块采用机械翻挖全垦,深度30厘米,挖穴规格为长、宽、深20厘米×20厘米×25厘米;坡度较大的荒坡、荒地采用带状或开撩壕沟整地,撩壕沟宽50厘米,深50厘米。
(三)、栽植
1、造林密度:株行距的确定根据曼地亚红豆杉幼苗的生长规律,头3年生长慢,3年以后加快,到达枝叶采摘期时树冠一般能达到100厘米。设计株行距时,在坡度小的平缓地带起初采用30厘米×100厘米,到第3年以后,就可以采取间隔利用1株,此时保留下的株距为60厘米。
2、定植前施基肥:在苗木定植前1个月前,在打好的定植穴内施下基肥,此时的基肥以施农家肥为主,每穴1.5千克。基肥与表土拌匀后填入穴内,填土高于地面,等到栽苗前再挖开。
3、栽植方法:挖开已回填的沟穴,把苗木植于穴中央、扶正。回填土10-15厘米,提苗,使苗根舒展,避免盘根,用手扶稳苗木中下部,栽植深度,至苗木根颈部,用脚踩实。浇足定根水。栽植后要注意观察苗木生长状况,适时补苗,经过补苗以后的成活率应该达到90%以上。
(四)、抚育
1、适时施肥:从苗木定植2个月以后开始施肥。每年施肥2次,连续施3年。春季以施氮肥促进枝条生长为主,8月初施用磷、钾肥,可以促进新梢的木质化和根系的生长。头一年每株施尿素20克、磷钾复合肥30克,第2年、第3年每株施尿素分别增至30克、50克,磷钾复合肥50克。施肥时间选择在雨天前,开浅沟施放,并盖土。
2、松土除草:雨后可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及时中耕除草。间种农作物的则以耕代抚,清除林地杂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每年5-6月和8-9月各挖垦1次。
抚育时对苗木培土和扩穴,以促进根系的生长。
七、曼地亚红豆杉的病虫防治
曼地亚红豆杉病虫害危害不多,防治的总原则是预防为主。每年4-5月预防性施用敌杀死或菊酯类农药,使用方法阅读产品说明书。4月末至5月初每10天1次,连续施多菌灵液或敌克松以预防病虫害发生,若已发生病虫害则要及时针对性防治。发现的害虫有散白蚁,4-6月危害树干基部,此时可用灭蚁散撒在行间预防。施用农药要注意人、畜、苗的安全。染病的死株要及时清除,冬季预防野兔危害树干树皮,可对应采取网捕等方法。
八、曼地亚红豆杉的主要价值
(一)、药用
1、民间和传统利用:中国民间和传统利用红豆杉历史久远,常用来驱虫、消积、润燥、利尿、消炎、排毒。红豆杉中含有大量的鞣质(单宁),有收敛抑菌作用,对治疗胃肠炎、口腔溃疡、子宫肌瘤、糖尿病、淋病、类风湿等疾病,有一定疗效。外用还可治痔疮、脚气病和皮炎。
2、治疗癌症:紫杉醇是一种由红豆杉属植物的树皮和树叶中提取的二萜类化合物,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发现的,它具有独特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阻止其增殖;这神奇的功效得到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L)的重视,促进了临床试验的进程,最终成为继阿霉素、顺铂以后发现的对多种癌症有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的功效。1992年12月美国国家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这一种广谱、高效、副作用小的抗癌药物——紫杉醇临床上用于治疗晚期卵巢癌和转移性乳腺癌。以后又批准用于治疗食道癌、肺癌、膀胱癌等恶性肿瘤。
3、医疗试验表明:紫杉醇对治疗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头颈部癌、软组织癌、食道癌、结肠癌等多种癌症有明显的疗效,是当今抗癌药物的新代表。紫杉醇被称为“晚期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观赏
曼地亚红豆杉四季长绿,树姿美丽,尤其是在秋季种子成熟时,鲜红色的假种皮,包裹着的种子,呈现出万绿丛中点点红,红绿相问,十分靓丽。曼地亚红豆杉树体生长缓慢、萌发力强、耐修剪、易造型,可修剪为伞形、塔形、球形、柱形等艺术造型,可广泛种植于公园、住宅、庭园、道路、广场及建筑物周围,有较高的城市园林绿化、美化、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