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松

   2018-03-07 苗业网佚名449
核心提示:瓦松别称:瓦花、瓦塔、狗指甲异名:酸溜溜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菫菜目科:景天科属:瓦松属种:瓦松。瓦松的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内蒙古、青海和长江中、下游各省区;蒙古中、

瓦松

瓦松    别称:瓦花、瓦塔、狗指甲    异名:酸溜溜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菫菜目    科:景天科    属:瓦松属    种:瓦松。

瓦松的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内蒙古、青海和长江中、下游各省区;蒙古中、东部、苏联(达乌里地区)也有。

瓦松的形态特征:瓦松是二年生肉质草本。全株粉绿色,密被紫红色斑点。第一年生莲座状叶,叶片匙状条形,渐尖,先端有1半圆形软骨质的附属物,边缘流苏状,中央具1刺尖。第二年抽出花茎,高10~40cm。茎叶散生,条形至倒披针形,长2~3cm,宽3~5mm,先端具刺尖,基生叶早枯。花序顶生,穗状或圆锥状,基部花枝长可达1cm,呈塔形;花辦5,粉红色,干后常呈蓝紫色;雄蕊10,花药紫色;心皮5。蓇葖果矩圆形。

瓦松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瓦松为轴根型植物;主根不发达,常自植株基部发出多条侧根和不定根。分枝的细根较多,雨季生长迅速,大量细根吸收土壤水分,莲座状叶丛的叶片肥厚,9月下旬即开始枯萎。土壤干旱时,多数细根常枯死,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第二年返青后约在6月中、下旬其高度增长迅速,7月中、下旬抽出花茎,8~9月份花序上的花陆续开放,9~10月结果,完成生命周期。瓦松为砾石质旱生植物,广布于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的山地、丘陵砾石质山坡、石砾质丘陵、沙质地、山顶石隙间,有时在石砾质丘顶可形成小面积群落片段。

瓦松的饲用价值:瓦松的营养丰富,与多数禾本科牧草相比较,其粗蛋白质的含量较低,粗脂肪的含量较高,特别是粗灰分的含量特高,与许多种藜科植物相接近,是一种灰分一碳氮型牧草,其营养比为1∶8.8。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牧民因其含水量较多,被牧民视为绵羊、山羊秋季放牧的抓膘牧草之一,但干枯后的瓦松饲用价值不大,因此将其评价为中等饲用植物。

瓦松的其他用途:瓦松全草可入药,有止血、活血、敛疮之效。也可用来制造叶蛋白,供食用;又能提制草酸,供工业用。

瓦松

瓦松    别称:瓦花、瓦塔、狗指甲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菫菜目    科:景天科    属:瓦松属    种:瓦松。

瓦松,中药名。为景天科植物瓦松Orosta.chysfimbriata(Turcz.)Berg.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除去根及杂质,晒干。

一、瓦松别名

昨叶荷草(《唐本草》),屋上无根草(《经验良方》),向天草(《庚辛玉册》),瓦花(《摘元方》),石莲花、厝莲(《福建民间草药》),干滴落(《东北药植志》),猫头草、瓦塔(《河北药材》),天蓬草(《中药材手册》),瓦霜、瓦葱(《四川中药志》),酸塔、塔松、兔子拐杖、干吊鳖、石塔花、狼爪子、酸溜溜(《辽宁经济植物志》),瓦宝塔、瓦莲花、岩松、屋松、岩笋、瓦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二、瓦松的生理特性

本品茎呈细长圆柱形,长5~27cm,直径2~6mm。表面灰棕色,具多数突起的残留叶基,有明显的纵棱线。叶多脱落。破碎或卷曲,灰绿色。圆锥花序穗状,小花白色或粉红色,花梗长约5mm。体轻,质脆,易碎。气微,味酸。

三、瓦松的产地

瓦松分布于湖北、安徽、江苏、浙江、青海、宁夏、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

四、瓦松的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

五、瓦松的成分

瓦松含大量草酸。

六、炮制方法

除去残根及杂质,切段。

七、瓦松的性味

味酸、苦,性凉。

八、归经

归肝、肺、脾经。

九、功效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十、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消肿。治吐血,鼻衄,血痢,肝炎,疟疾,热淋,痔疮,湿疹,痈毒,疔疮,汤火灼伤。

1、《唐本草》:"主口中干痛,水谷血痢,止血。"

2、《本草图经》:"行女子经络。"

3、《纲目》:"大肠下血,烧灰,水服一钱,又涂诸疮不敛。"

4、《本草再新》:"治百毒,疗火疮,消肿杀虫。"

5、《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痔疮肿痛出血,煎水熏洗。"

6、《科学的民间药草》:"通便。"

7、《河北药材》:"治水臌。"

8、《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小便。"

十一、相关配伍

1、小便沙淋:瓦松(即屋上无根草),煎浓汤乘热熏洗小腹,约两时即通。(《经验良方》)

2、染乌髭发:干瓦松一斤半,生麻油二斤,同煎令焦,为末。另以生麻油浸涂,甚妙。(《圣济录》)

3、头风白屑:瓦松曝干,烧灰淋汁热洗,不过六、七次。(《圣惠方》)

4、牙龈肿痛:瓦花、白矾等分,水煎。漱之立效。(《摘玄方》)

5、唇裂生疮:瓦花、生姜,入盐少许,捣涂。(《摘玄方》)

6、汤火灼伤:瓦松、生柏叶,同捣敷。干者为末。(《医方摘要》)。

7、灸疮不敛:瓦松,阴干为末。先以槐枝、葱白汤洗,后掺之。立效。(《济生秘览》)

8、风狗咬伤:瓦松、雄黄,研贴,即不发。(《生生编》)

十二、选方

1、治吐血:瓦松,炖猪杀口内服。(《四川中药志》)

2、治鼻衄:鲜瓦松二斤。洗净,阴干,捣烂,用纱布绞取汁,加砂糖五钱拌匀,倾入瓷盘内,晒干成块。每次服五分至一钱,每日二次,温开水送服。忌辛辣刺激食物和热开水。(《全展选编·五官科》)

3、治热毒酒积,肠风血痢:瓦松八两(捣汁,和酒一半),白芍药五钱,炮姜末五钱。煎减半,空心饮。(《唐本草》)

4、治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瓦松二两,麦芽一两,垂柳嫩枝三钱。水煎服。

5、治疟疾:鲜瓦花五钱,烧酒一两,隔水炖汁,于早晨空腹时服。连服一至三剂。

6、治小儿惊风:瓦松五至六钱,水煎服。(④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7、治小便沙淋:瓦松煎浓汤,乘热熏洗少腹。(《经验良方》)

8、治火淋,白浊:瓦松熬水兑白糖服。(《四川中药志》)

9、治痔疮:一瓦松炖猪大肠头服。(《四川中药志》)二鲜瓦松,煎水熏洗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0、治湿疹:瓦松(晒干),烧灰研末,合茶油调抹,止痛止痒。(《泉州本草》)

11、治灸疮,恶疮久不敛:瓦松(阴干),为末,先以槐枝、葱白汤洗,后掺之。(《济生秘览》)

12、治疮疡疔疖:瓦松适量,加食盐少许,共捣烂,遍敷患部,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13、治唇裂生疮:瓦花、生姜。入盐少许捣涂。(《摘元方》)

14、治汤火灼伤:瓦松、生柏叶。同捣敷。干者为末。(《医方摘要》)

15、治肺炎:鲜瓦松,每次四至八两,用冷开水洗净,擂烂绞汁,稍加热内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16、治牙龈肿痛:瓦花、白矾等分。水煎漱之。(《摘元方》)

17、治疯狗咬伤:瓦松、雄黄。研贴。(《生生编》)

18、治蜈蚣咬伤:鲜瓦松二两,酸饭粒少许,合捣烂烘热,贴患处。(《泉州本草》)

19、治白屑:瓦松(曝干),烧作灰,淋取汁,热暖,洗头。(《圣惠方》)

20、小便沙淋。用瓦楹煎浓汤,乘热熏洗小腹,约两时后可以下沙通便。

21、通经破血。用鲜瓦楹五两熬膏,当归须、干漆各一两,烧烟尽,当门子二钱,共研为末,加枣肉和成丸仓,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红花汤送下。

22、头风白屑。用瓦松晒干,浇灰淋汁热洗。六、七次后即见效。

23、汤火伤。用瓦松、柏叶同捣烂,敷涂。

24、恶疮。用瓦松阴干,研为末。先以槐枝、葱白汤洗净患处,然后以药末涂搽。

十三、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十四、相关论述

1、《唐本》:口中干痛,水谷血痢,止血。

2、《本草纲目》:大肠下血,烧灰,水服一钱。又涂诸疮不敛。

十五、宜忌

《泉州本草》:"脾胃虚寒者忌用。"

十六、瓦松属

有边瓦松、狼爪瓦松、塔花瓦松、晚红瓦松、瓦松、钝叶瓦松、小瓦松、狭穗瓦松、黄花瓦松、小苞瓦松。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