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盆景

   2018-05-16 南通盆景佚名509
核心提示:南通盆景 取材:罗汉松、五针松等造型:两弯半地理位置:江苏省南通市南通盆景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是中国盆景艺苑中的一只奇葩。它蕴含文学和美学,并集植物栽培学、植物形态学、植物生理学及园林艺术和植物造型艺

南通盆景    取材:罗汉松、五针松等    造型:两弯半    地理位置:江苏省南通市

南通盆景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是中国盆景艺苑中的一只奇葩。它蕴含文学和美学,并集植物栽培学、植物形态学、植物生理学及园林艺术和植物造型艺术于一体。

一、盆景特点

(一)、取材精炼:常用树种有罗汉松、五针松、白皮黄杨、重瓣六月雪等。其中尤以常绿尖短小叶罗汉松为主。此松节短叶细,形似麻雀舌,故俗称"雀舌松",是我国树桩盆景中的稀有珍品。

(二)、造型严谨:"两弯半"盆景的主干虹龙树片健秀,以姿态、气势、意境、神韵齐备者为上品。

(三)、工艺精细

1、通派盆景:十分讲究形神之兼备,使自然美和艺术美紧密结合。南通盆景以“两弯半”著称于世,中国花卉盆景协会编写的《中国盆景》在介绍中国盆景的风格和流派时说:“南通盆景以罗汉松为主,主干成‘两弯半’,树身向前倾斜,造型独具一格。”香港万里书店出版的《中国盆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成都盆景》、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岭南盆景》等专著,在提南通盆景时均同此说。

通派盆景,风格庄严雄伟、姿态威武健秀,气势挺拔强劲,与苏州盆景、扬州盆景鼎足于大江南北,是中国盆景艺苑中的一只奇葩。

2、历史悠久:通派盆景有着悠久的历史。南通城北钟秀山的一株六朝璎柏柏、狼山葵竹山房的“两弯半”小叶罗汉松、人民公园内的一盆古松柏,均是古朴苍劲、虹龙古怪、相传均有千余年历史;市人民公园的一盆雀舌罗汉松树桩盆景“蛟龙串云",亦已有400年的历史,其造型都系典型的"两弯半”,是通派盆景地方风格的代表作。

二、艺术特点

以“两弯半”为造型特征的南通盆景在国内外大型盆景艺术展评中,也频频夺冠,颇富盛名。那么南通“两弯半”盆景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呢?

任何艺术离不开对大自然的模仿与再创造。盆景艺术是以植物、山石为素材,运用缩龙成寸、咫尺千里的艺术布局手法,在盆盎之中再现大自然之神韵。但由于创作者的艺术创作方法、所在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差异,而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比如广东、广西、福建的“岭南派”,其作品或干直枝繁树冠秀茂稠密、苍劲雄浑,再现旷野巨木的风姿;或枝干清瘦,扶疏挺拔,轻盈潇丽,以表示超世脱俗的意境,其最显著的特征为“顺其自然,不拘规律”。在如“川派盆景”,其桩景传统形式多为规则式,枝干多成不同形式的弯曲,主干常弯成“方拐”、“对拐”,艺术再创作味儿极浓。而通派“两弯半”盆景的造型特征则充分表现为上述两派之长,而避其短,即师法自然于创作又不失其真。其造型结构由“座底弯”、“第二弯”、“半弯”组成主干自然向上弯曲,底弯基茎苍老,二弯为出水蛟龙,半弯如神龙探首。主干两侧,片干丰满,疏影有致,错落有序,而顶部出枝有势,轩昂端正,整个造型结构严谨、气势磅礴,犹如一只神态威武的坐狮。这样的造型既不违反自然美的法则,又充分体现出人对大自然的改造能力,使自然的美和创造的美完整地统一在小小的盆盎之中。

中国是一个有5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崇尚“温良恭俭让”,讲究端庄大方与威严雄伟。而通派“两弯半”盆景的造型特色则较为完美地把这一传统意识体现出来,故而带给人们丰富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情趣。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