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榆

   2018-05-21 旱榆佚名967
核心提示:旱榆 拉丁学名:Ulmus glaucescens Franch.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荨麻目 科:榆科 属:榆属 种:旱榆 分布区域:中国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 命名者及年代:

旱榆    拉丁学名:Ulmus glaucescens Franch.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荨麻目    科:榆科    属:榆属    种:旱榆    分布区域:中国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    命名者及年代:Franch.,1884。

旱榆(Ulmus glaucescens Franch.)为小乔木或灌木,高3~6米。树皮暗灰色,一年生枝红褐色,被疏毛,二年生枝淡灰黄色,常具纵横裂纹。叶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5~4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渐尖或骤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单锯齿,两面无毛;叶柄长5~8毫米。花与叶同时开放,簇生于当年枝基部的叶腋或苞腋;花萼钟形,先端4浅裂。翅果宽椭圆形至倒卵形,长1.5~2.5厘米,无毛,种子位于翅果的近中部,柄长2~3毫米。

一、旱榆的形态特征

旱榆是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8米,树皮浅纵裂;幼枝多少被毛,当年生枝无毛或有毛,去年生枝淡灰黄色、淡黄灰色或黄褐色,小枝无木栓翅及膨大的木栓层;冬芽卵圆形或近球形,内部芽鳞有毛,边缘密生锈褐色或锈黑色之长柔毛。

旱榆叶卵形、菱状卵形、椭圆形、长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偏斜,楔形或圆,两面光滑无毛,稀叶背有极短之毛,脉腋无簇生毛,边缘具钝而整齐的单锯齿或近单锯齿,侧脉每边6-12 (-14) 条;叶柄长5-8毫米,上面被短柔毛。花自混合芽抽出,散生于新枝基部或近基部,或自花芽抽出,3-5数在去年生枝上呈簇生状。

旱榆翅果椭圆形或宽椭圆形,稀倒卵形、长圆形或近圆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除顶端缺口柱头面有毛外,余处无毛,果翅较厚,果核部分较两侧之翅内宽,位于翅果中上部,上端接近或微接近缺口,宿存花被钟形,无毛,上端4浅裂,裂片边缘有毛,果梗长2-4毫米,密被短毛。花果期3-5月。

二、旱榆的生长环境

旱榆生于海拔500-2 400米地带。

三、旱榆的分布范围

旱榆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及宁夏等省区。

四、旱榆的主要价值

旱榆木材坚实、耐用。可用器具、农具、家具等用材。耐干旱、寒冷,可作西北地区荒山造林及防护林树种。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土默特旗。

旱榆是内蒙古地区良种山羊,如阿尔巴斯、二狼山、阿拉善白绒山羊的重要饲料。山羊夏季采食其嫩枝叶,冬季采食其细枝及落叶,为良好的木本饲用植物。旱榆不仅是干旱山区山羊饲养业的重要木本饲料,而且是耐干旱地区的良好防护林树种和制做农具的优质木材。此外,树皮纤维有粘性,可做糊料、造纸和人造棉用,果实可与面粉混为食用,种子可榨油,供食用等。

旱榆的主要变种

毛果旱榆(树木学)(变种)var. lasiocarpa Rehd. in Journ.Arn. Arb. 11: 157.1930;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 463. 1972;傅立国, 东北林学院学报1980(3): 20. 1980;内蒙古植物志1: 247. 1985;河北植物志1: 272. 1986.本变种与旱榆的区别在翅果幼时密生柔毛,熟时有散生毛。分布于中国宁夏贺兰山(模式标本产地)、青海东部、陕西北部、内蒙古及河北西北部,河南栽培。

旱榆的栽培技术

旱榆造林可直播或植苗,春秋两季均可进行,春季应在土壤解冻后苗木展开前,秋季应在苗木落叶后,土壤封冻前。直播造林,旱榆种子千粒重为42克,其寿命较短,发芽力随着贮存年限而递减。保存4年后,其发芽率仅有32%,因此最好在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以保证有较高的出苗率。直播造林要提前整地,待种子采收后立即播种。播种方式可采取条播,水平沟播,带状播、点播、鱼鳞坑播、穴播等。如用耧播,可去掉果翅以利下种。其种子顶土能力弱,覆土不宜过深,以1~2厘米为宜。植苗造林:育苗应选土层深厚、肥沃的地块做畦,行距按25千克30厘米条播。播种期以5~6月为宜。在苗期应及时间苗、锄草,促进苗木的生长。

营造饲用林或防护林:于前一年进行细致的整地,选用1~2年的苗木进行穴植,穴的直径为40厘米,深度40~50厘米。一般采用行距2~3米,株距1.5~2米,亩栽200~300株为宜。营林后要强抚育管理,幼林期应进行松土、锄草、培土,以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促进幼林的生长。

营造饲用林应在株高1米时,自50厘米处剪掉主干,待其侧枝长高后再剪掉顶部,以促进分枝,增加枝叶,利于家畜采食。或当造林后树高达1米时,开始进行轻度放牧,以控制生长高度,促使其产生分枝。近似饲用价值的同属植物有:毛果旱榆(Ulmusglaucescensvar.LasiocarpaRehd.)与旱榆的区别是果实被毛,利用价值同旱榆。分布于内蒙古千里山、贺兰山等地。

旱榆

旱榆    拉丁学名:UlmusglaucescensFranch.    别名:旱榆、灰榆、崖榆、粉榆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荨麻目    科:榆科    属:榆属    组:榆组    命名者及年代:Franch,1884。

旱榆(学名:UlmusglaucescensFranch.)是榆科,榆属树木,高可达18米,树皮暗灰色,叶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花自混合芽抽出,散生于新枝基部或近基部,翅果椭圆形或宽椭圆形,稀倒卵形、长圆形或近圆形,果翅较厚,果核部分较两侧之翅内宽,花果期3-5月。

旱榆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等省区。生于海拔500-2400米地带。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根系发达,适应性强。

旱榆木材坚实、耐用。可用器具、农具、家具等用材。可作西北地区荒山造林及防护林树种。

一、旱榆的形态特征

旱榆是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8米,树皮浅纵裂;幼枝多少被毛,当年生枝无毛或有毛,上年生枝淡灰黄色、淡黄灰色或黄褐色,小枝无木栓翅及膨大的木栓层;冬芽卵圆形或近球形,内部芽鳞有毛,边缘密生锈褐色或锈黑色之长柔毛。叶卵形、菱状卵形、椭圆形、长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偏斜,楔形或圆,两面光滑无毛,稀叶背有极短之毛,脉腋无簇生毛,边缘具钝而整齐的单锯齿或近单锯齿,侧脉每边6-12(-14)条;叶柄长5-8毫米,上面被短柔毛。

旱榆花自混合芽抽出,散生于新枝基部或近基部,或自花芽抽出,3-5数在上年生枝上呈簇生状。翅果椭圆形或宽椭圆形,稀倒卵形、长圆形或近圆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除顶端缺口柱头面有毛外,余处无毛,果翅较厚,果核部分较两侧之翅内宽,位于翅果中上部,上端接近或微接近缺口,宿存花被钟形,无毛,上端4浅裂,裂片边缘有毛,果梗长2-4毫米,密被短毛。花果期3-5月。

二、旱榆的生长环境

旱榆生长于海拔500-2400米的地带。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择土壤,根系发达,萌芽力强,适应性强。

三、旱榆的分布范围

旱榆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及宁夏等省区。

四、旱榆的繁殖方法

旱榆培育方式主要有播种、扦插和分蘖法繁殖。

(一)、播种

1、种子采集:种子应选自健壮母树,树龄10-20年生;采集时间为每年4月底至5月初,种子由绿变黄白色时采集。

2、种子处理:种子采收后不可暴晒,应自然阴干,去掉种翅,避免损伤种子。种子存储,可以将阴干的种子装入干净的瓷缸或玻璃容器中,并掺入一些木炭和药物防治虫害的药物,然后将盖盖上,用蜡密封。用这种方法贮存1年,发芽率仍可保持在90%以上。旱榆播种前可用40℃的温水浸种处理,也可混湿砂堆积催芽一两天,等刚露白嘴不等生出芽子时就可以进行播种了。

3、整地做床:机械深翻,并碎土、耙平,细致整地,做成畦床、大小相等的畦,一般作成1-1.2米宽、长5-10米的小畦,两床间留畦梗,梗宽30-40厘米,梗高5-15厘米。如果是大面积育苗,可采取大田式育苗,用畦梗隔成宽10米、长10米的大方,以便天旱时灌水。整地前撒施硫酸亚铁300千克每公顷进行土壤消毒,施有机肥60000-75000千克每公顷,并拌入6%六六六粉剂15-30千克每公顷,以防治地下害虫,整平畦面等待播种。做平床,床宽1米,高床,床高20厘米。若垄作,垄高20厘米,垄宽60-70厘米,间距20厘米。

4、播种:每年4月底至5月初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或在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头年贮存的种子。播种量为30-45千克每公顷。一般采用条播,条距以35-45厘米为宜,开沟深度5-8厘米为宜,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双脚分行踩踏,稍加镇压,便于种子与土紧密结合和保墒,然后覆盖腐殖质土,覆土厚度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墒情决定,一般应在0.5-1.5厘米。

(二)、扦插

1、种条采集:一般在旱榆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选择当年生、充实粗壮(径粗0.8-1.5厘米)的枝条,截成长10-15厘米的插穗,插穗剪口上端平不易失水,下端斜45°利于扦插,然后按直径大小分类扎捆储藏。

2、种条处理:秋季采集的种条,剪取插穗后按粗细不同分别混沙层贮藏,翌年春季扦插;春季采集的种条,剪取插穗后按粗细分别浸水一两天,每天换水1次,使插穗充分吸水,然后扦插。

3、做床:扦插育苗可采取垄或高床。采取垄作育苗,大垄单行,株距20厘米。采取高床育苗,在正平苗床上,按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扦插。

4、扦插:北方地区多在3月上、中旬或4月上、中旬进行扦插,而且多采取高垄或高床育苗,直插,插条按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扦插在苗床上,扦插深度以插穗顶端露出地面2厘米为宜,并压实后灌水,使插穗与土壤密切结合,有利于插穗生根成活。

(三)、分蘖

1、分蘖育苗:如同旱榆小苗移植培育,利用分蘖繁殖的小苗,可以直接定植,实为分蘖定株,不需在苗圃里再进行培育,因此就不在此文介绍其培育方法。

2、根蘖采集:一般在开春旱榆未发芽之前,选择5年生以上旱榆,在其根部开沟采集直径1厘米以上的健壮根系。

3、根蘖处理:春季采集的根蘖,剪成15-25厘米扎捆混沙储藏,保持沙土潮湿,能捏团即可,并控制好储藏室温度,促使根蘖萌生新芽,待苗床做好后即可使用。

4、埋根:北方地区多在4月初进行。在整好的苗床上直接开沟,深度5-8厘米,行距30-40厘米,再开好的沟内,顺沟方向平放处理好的根蘖,间隔10-15厘米,覆土压实后灌水,使根蘖与土壤密切结合,有利于生根成活。

五、旱榆的栽培技术

旱榆扦插后发芽快,萌芽多,应及时抹掉萌芽,培育主梢,可促进其形成新的植株。苗高5-8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抹芽,保留二三个芽,苗高10-15厘米时,第二次抹芽,选留一个生长健壮的芽培育,其余的萌芽全部抹掉。

旱榆根蘖育苗主要是及时清除每根发出多余的苗子。控制在每个根段留一两个幼苗即可,其余的萌芽全部减除。

六、旱榆的主要价值

旱榆木材坚实、耐用。可用器具、农具、家具等用材。耐干旱、寒冷,可作西北地区荒山造林及防护林树种。

旱榆是内蒙古地区良种山羊,如阿尔巴斯、二狼山、阿拉善白绒山羊的重要饲料。山羊夏季采食其嫩枝叶,冬季采食其细枝及落叶,为良好的木本饲用植物。旱榆不仅是干旱山区山羊饲养业的重要木本饲料,而且是耐干旱地区的良好防护林树种和制做农具的优质木材。此外,树皮纤维有粘性,可做糊料、造纸和人造棉用,果实可与面粉混为食用,种子可榨油,供食用等。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