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根秋海棠 拉丁学名:Begoniatuberhybrida 别称:茶花海棠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无患子目 科:秋海棠科 属:秋海棠属 种:球根秋海棠 分布区域:新疆自治区、湖北省、巴西。
球根秋海棠又名球根海棠、茶花海棠,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球根秋海棠花大色艳,兼具茶花、牡丹、月季、香石竹等名花异卉的姿、色、香,是秋海棠之冠,也是世界重要盆栽花卉之一。早在1880年,法国人莱莫因和弗罗皮尔以南美安第斯地区的球根类秋海棠为亲本,经杂交选育出美丽多姿的水仙型和多花型球根秋海棠。为多年生球根花卉。株高约30cm,块茎呈不规则扁球形。叶为不规则心形,先端锐尖,基部偏斜,绿色,叶缘有粗齿及纤毛。腋生聚伞花序,花大而美丽。品种极多。花色有红、白、粉红、复色等。花期春季。
一、球根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球根秋海棠为多年生球根花卉。株高约30cm,块茎呈不规则扁球形。茎肉质,约7~8厘米,有毛、直立。叶为不规则心形,先端锐尖,基部偏斜,绿色,叶缘有粗齿及纤毛。有单瓣、半重瓣和重瓣,花色丰富,有红、白、黄、粉、橙等。腋生聚伞花序,花大而美丽,花期春季,品种极多。生长快,开花早,从播种至开花只需4个月,是球根秋海棠市场的领先品种。常见品种有直达(Nonstop)系列、全景(Panorama)、半夜美(MidnightBeauty)、炫耀天使(ShowAngels)、命运(Fortune)杂种1代系列以及光亮(Illumination)系列,被广泛用在花坛、窗台、吊盆和栽植箱观赏。球根秋海棠花大而多,色彩艳丽,姿态优美;兼有茶花、牡丹、月季等名花的姿、色、香,为秋海棠之冠。
二、球根秋海棠的生长环境
球根秋海棠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高温,超过32℃,茎叶枯萎脱落,甚至块茎死亡。生长适温16~21℃,相对温度为70%~80%。冬季亦不耐寒。要求疏松肥沃而又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
球根秋海棠为园艺杂种,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生长适温为16~21℃,不耐高温,超过32℃,易引起茎叶枯萎和花芽脱落,35℃以上,地下块茎腐烂死亡。块茎的贮藏温度以5~10℃为宜。由于球根秋海棠自然生长于湿度较大的林下或沟谷地带,提供一个湿润的生态环境对球根秋海棠的生长极为有利。如温度高,水分供应不足,茎叶易凋萎倒伏,直接影响生长。相反,供水过量,盆内出现积水和通气不好,块茎常常发生水渍状溃烂。块茎休眠期要停止供水,保持干燥。
球根秋海棠对光照的反应敏感。如冬季光照不足,叶片生长瘦弱,甚至完全停止生长。夏季开花期,要是光照不足,叶片、花数减少,植株生长矮小,叶片增厚、卷缩,叶色变紫。球根秋海棠以410勒克斯光强最好。对光周期反应也十分明显,球根秋海棠在长日照条件下可促进开花,而在短日照条件下提早休眠。盆栽球根秋海棠用堆肥土、腐叶土和粗沙的混合土壤,碱性或黏重、易板结的土壤,不利于块茎的生长。以pH5.5~6.5的微酸性土壤为最好。
三、球根秋海棠的分布范围
由多种原产南美山区的野生亲本培育出的园艺杂交种。球根秋海棠起源于南美山区,第一个栽培杂交种(父本之一是Begoniaboliviensis)1870年育成,第一个种繁杂交种Nonstop由德国人FriedrichBenary1971年育成。目前球根海棠在欧美和日本已十分普遍。
四、球根秋海棠的栽培历史
1960年美国选育出具有茶花型和康乃馨型的巴利里纳球根秋海棠,其花径达15~20厘米。1978年比利时的黑格曼专门为育种者编著了一本球根秋海棠栽培品种的国际文献目录。球根秋海棠的栽培十分普遍,在美国被列为主要盆栽花卉之一,每年产量不少。日本1993年生产了610万盆球根海棠,产值达到2400万美元,每年还举办球根秋海棠展览。朝鲜对红色的球根秋海棠特别重视,栽培也较为普遍,并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展示了球根秋海棠。欧洲的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国和丹麦等国,都已产业化栽培球根秋海棠,荷兰1995年球根秋海棠的产值为2760万美元,列盆栽花卉的第四位。在丹麦,球根秋海棠占出口盆栽花卉的第五位。
球根秋海棠的种球生产以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和比利时的根脱最为有名。我国引种栽培球根秋海棠的历史不长,主要在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的植物园从国外引种种子,进行小规模试种,其中以昆明地区栽培比较成功。至今,球根秋海棠已进入规模化生产。
五、球根秋海棠的培育
球根秋海棠常用扦插和分割块茎法繁殖,也可播种繁殖。生长季节可经常浇水,但盆土不宜太湿,否则会引起腐根,空气干燥则会落花。生长后期逐渐降低浇水量。生长季节和花期,每半月施肥一次。
(一)、栽培管理
球根秋海棠属浅根性植物。盆栽需用排水好、肥沃的泥炭土或腐叶土,有利于根部发育。盆栽观赏要求生长发育整齐,于春季选用健壮块茎在温室沙床内催芽,栽植不宜过深,以不见块茎为度,土壤保持湿润,当发芽后定植于盆内,定植后块茎要求稍露土面。生长期避免过度潮湿,否则阻碍茎叶生长和引起块茎腐烂。每旬施肥1次,叶片挺拔,呈青绿色为正常。叶片淡绿色表明缺肥。如叶呈淡蓝色并出现卷曲,说明氮肥过多,应减少施肥量或延长施肥间隙时间。花芽形成前增施1~2次磷钾肥。球根秋海棠茎叶柔嫩多汁,生长期应少搬动。为减少操作时折断茎叶,花蕾期需设立支柱。花期正值初夏,气温逐日升高,要求遮荫和喷雾,保持一个通风、凉爽的环境。如果浇水不当、光线太强和气温过高都会造成叶片边缘皱缩,花芽脱落,甚至块茎腐烂。花后至秋末,地上部茎叶逐渐黄化枯萎脱落进入休眠期,应挖起块茎,稍干燥后放木框内沙藏,休眠块茎稍有湿度即行,贮藏温度以10℃为宜。球根秋海棠每个植株都有雄花和雌花,采用人工授粉,可提高结实率。
(二)、繁殖方法
常用播种、扦插和块茎分割法繁殖。
播种繁殖:常于1~2月在温室进行,因种子细小,每克种子在5万粒左右,播时与细沙和匀才能均匀撒下,播后盆口盖上玻璃,保持温度,温度为18~21℃,约10~15天发芽。发芽后放半阴处,约2个月,具2~3片真叶时移栽于6厘米盆,5~6月定植于12厘米盆。
扦插繁殖:以6~7月为宜,选择健壮带顶芽的枝茎,长10厘米左右,除去基部叶片,仅留顶端1~2片叶。由于枝茎肉质,剪枝后,稍等切口干燥后再插。保持沙床湿润,约3周后愈合生根。插后2个月上盆,当年可以开花。
块茎分割法繁殖:3~4月在块茎萌发前,将块茎顶部切割成数块,每块留一个芽眼,切口用草木灰涂抹,待分割块茎萌芽后,即可上盆。栽植不宜过深,以块茎一半露出土面为宜,否则易受湿腐烂。
(三)、病虫防治
生长期遇高温多湿,常发生茎腐病和根腐病,应控制室温和浇水,并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洒。在室温高、通风不好的环境下,很容易受介壳虫和蚜虫危害,还有卷叶蛾幼虫、蓟马危害。介壳虫和蚜虫群生于叶柄、花蕾和新芽处吸取养分,卷叶蛾幼虫咬食花叶,蓟马于叶背吸取营养。被害植株完全丧失观赏价值。介壳虫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蚜虫、蓟马和卷叶蛾用10%除虫菊酯乳油和鱼藤精2000倍液喷杀。
六、球根秋海棠的主要价值
球根秋海棠花大色艳,兼具茶花、牡丹、月季、香石竹等名贵花卉的姿、色、香,是世界著名的盆栽花卉,用来点缀客厅、橱窗,娇媚动人;布置花坛、花径和入口处,分外窈窕。垂枝类品种,最宜室内吊盆观赏;多花类品种,适宜盆栽和布置花坛,是北欧露地花坛和冬季室内盆花的重要材料。
七、球根秋海棠的繁育方法
球根秋海棠种苗以播种繁殖为主,也可采用扦插、分割块茎、组织培养等繁殖方法。
(一)、生产设施:球根秋海棠的栽培设施可选用以下两种:
1、智能温室:温度、湿度、光照自动调控。
2、日光温室:具备降温、升温、通风条件,能够满足球根秋海棠的正常生长。
(二)、播种
1、种子质量要求
1)按照GB/T18247.4-2000执行。
2)可选用包衣种子。
2、基质配制:播种基质应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基质pH值5.5~6.5。可采用:
1)专用基质;
2)草炭土或草炭土+珍珠岩(2:1),上面再覆盖一薄层过细筛后的草炭。
3.3.3 基质消毒:基质消毒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
1)物理方法:采用蒸汽消毒、紫外线消毒,或干热方法。干热方法是在6~8月份将基质堆放在温室内再加双层拱棚,使基质温度达到60℃以上数天,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2)化学方法:使用药剂消毒。在使用前用0.3%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等杀菌剂进行消毒。
3.3.4 播种时间:一般在1~3月播种。
3.3.5 播种容器:采用288孔穴盘或平盘育苗。
3.3.6 播种操作:采用专用手持播种器或用牙签沾种子点播。播种后不必覆土。
3.4 播后管理:温度控制在18℃~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90%,腹膜保湿,保持全光照。约15d~20d发芽。当种子80%发芽后,逐渐加强通风,撤去覆盖物。
3.5 移栽
3.5.1 时期:幼苗出现第1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移栽。
3.5.2 容器:穴盘育苗可移入50孔~72孔育苗穴盘;或选用5cm~7cm口径的塑料营养钵。
3.5.3 基质
1)专用基质;
2)草炭土或草炭土+珍珠岩(3:1)。
3.5.4 移栽:移栽前先将容器填充基质5~6成,浇透水。移栽时用小叉将小苗轻轻挖起竖立于容器中,保持根系舒展,不要伤根,随放随填满基质,轻轻压实。小苗移栽后用细水流喷透。移栽后最初数日,覆薄膜遮荫保湿,缓苗后逐渐撤去覆盖物进行正常管理。
3.6 幼苗管理
3.6.1 温度:幼苗生长温度应保持白天20℃~25℃,夜间15℃左右。
3.6.2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3.6.3 光照: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0000Lux~25000Lux。
3.6.4 施肥:幼苗移栽15d后开始施肥。应采用幼苗专用肥;也可以施入N-P-K比例为1:1:2的复合肥,浓度范围为0.5‰~1.0‰,每10d~15d施一次。
3.6.5 浇水:应于上午浇水,保持土壤适度湿润。浇水掌握“表土见干就浇,浇即浇透”的原则,与施肥相结合。
3.6.6 间苗:经常观察幼苗发育情况,对畸形苗、生长弱的小苗及有病害症状的小苗及时除去。
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遵循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温室使用前彻底消毒,用硫磺、百菌清烟雾剂熏蒸3~4次,温室使用后经常用福尔马林、来苏水消毒。
2)种子、基质必须消毒。
3)育苗盘重复使用前必须消毒。
4)定期防治,根据温室环境情况一般每隔7d~10d喷一次杀菌或杀虫剂预防病虫害。
5)夏季及时降温,应保持温度不超过25℃,浇水不宜过多。
6)加强通风,及时除去病叶、黄叶,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掉。
7)发现虫害、病害,应及时进行药物防治,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5 种苗检疫:种苗外运前要按有关规定进行产地检疫。
6 标志与运输:种苗外运前,挂上标签,注明品种和产地,使用种苗专用运输工具。长途运输时注意温、湿度变化,避免伤害。
第2部分:球根秋海棠盆花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球根秋海棠盆花的生产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及包装、运输等系列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球根秋海棠的盆花生产。
2 栽培管理技术
2.1 生产设施:与《球根秋海棠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栽培设施相同。
2.2 幼苗繁育:球根秋海棠品种选择与播种繁育按《球根秋海棠种苗生产技术规程》进行。
2.3 基质
2.3.1 基质配制:栽培基质应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保持5.5~6.5。可采用以下基质:
1)专用基质;
2)草炭土+沙质壤土+河沙(1:3:1);
3)草炭土(或腐叶土)+珍珠岩(3:1)。
2.3.2 基质消毒:基质消毒方法同《球根秋海棠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2.4 上盆(定盆)
2.4.1 上盆时间:在播种后14~16周开始上盆。
2.4.2 花盆选择:选择美观、市场流行的环境友好型花盆,大小根据栽培品种而定,一般品种选择14cm×12cm的花盆。
2.4.3 操作方法:幼苗由育苗盘移入花盆时,基质湿度保持适中,以幼苗取出不散土坨为宜,上盆时将幼苗带土坨装入花盆中,注意不要伤根,花盆中填入1/3左右栽培基质,将苗放于花盆正中,使根系伸展,然后将四周填满基质,栽植深度与原根茎部位相同,基质距盆沿保持2cm~3cm高度,以利于浇水。
2.5、环境因子调控管理
2.5.1 温度:白天应控制在20℃~25℃,夜间15℃左右。
2.5.2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
2.5.3 光照: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5000Lux~20000Lux。开花前保证13h/d以上的光照长度。
2.5.4 浇水:浇水时间间隔根据天气、基质和苗情的具体情况而定,掌握表土见干就浇,浇即浇透的原则。
2.5.5 施肥:追肥一般每7d一次,选用专用肥或速效复合肥。上盆后前几周追施N-P-K比例为1:1:2的复合肥;4周后调整为2:1:1;开花前6周为1:1:2浓度范围为0.5‰~1.0‰,开花前增施1~2次P、K肥。
2.6 整形:当幼苗长出2~3片叶时,应进行摘心,以促进分枝,侧枝长出2~3片叶时,再摘心,销售前4周时应进行最后一次摘心。结合整形进行转盆。及时摘除老黄叶。栽培后期,应设支架绑缚,支架不应高出花冠。销售前8周时应去掉所有直径>3cm的花芽。
3、病虫害防治:球根秋海棠主要病害有茎腐病、根腐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卷叶蛾幼虫、蓟马等。生产中以预防为主,防治方法同《球根秋海棠种苗生产技术规程》,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4、检疫:按有关规定进行产地检疫。
5、标志、包装、运输
5.1 标志:待出售的球根秋海棠盆花要在花盆上加贴标签,注明商标、产品名称、规格、产地等。
5.2 包装:球根秋海棠盆花产品采用专用塑料袋包装,然后装入运输箱。
5.3 运输:使用盆花专用运输车,盆花包装完毕后,紧密排列在运输箱或纸箱内,分层放置在车厢内,注意不要倒置和挤压。长途运输注意温、湿度变化。
球根秋海棠
球根秋海棠 学名:Begonia×tuberhybridaVoss 别称:球根海棠、茶花海棠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侧膜胎座目 亚目:山茶亚目 科:秋海棠科 属:秋海棠属 种:球根秋海棠 命名者及年代:Voss,1894。
球根秋海棠(学名:Begonia×tuberhybridaVoss)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20-60厘米左右。具有不规则的偏圆形块茎,周围长有网状须根。地上茎肉质,多分枝,叶呈不规则心形、先端锐尖,基部偏斜,边缘齿状。腋生聚伞花序,雌雄同株异花;每个花序常开3朵花。花径10-15厘米,色彩丰富。花被有单瓣、半重瓣及重瓣,瓣缘有丝状、波皱状或鸡冠状。花期很长,从5月开始至11月底结束,单花开放10-15天。蒴果三棱状,有三翅。
球根秋海棠原产于秘鲁和巴西等几个南美国家。天然种生长在3000米高的山上。阳性,性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生长适宜温度为16-21℃,土壤以疏松、肥沃和微酸性为宜。
盆栽点缀客厅、橱窗或窗台,色彩鲜丽,娇媚动人,用它布置花坛、花境和入口处,显得分外妖娆,制作吊篮悬挂厅堂、阳台和走廊,色翠欲滴,鲜明艳丽。
一、球根秋海棠的植物学史
早在1880年,法国人莱莫因和弗罗皮尔以南美安第斯地区的球根类秋海棠为亲本,经杂交培育出美丽多姿的水仙型和多花型球根秋海棠。1960年美国又选育出具茶花型和康乃馨型的巴利里纳球根秋海棠,花的直径达到15-20厘米。1978年比利时的黑格曼专门编著了一本球根秋海棠栽培品种的国际文献目录。球根秋海棠的栽培十分普遍,美国把它列为主要盆栽花卉之一,每年生产量很多。日本1993年生产了610万盆球根秋海棠,产值达到2400万美元,每年还举办球根秋海棠展览。朝鲜对红色的球根秋海棠特别重视,栽培也较为普遍,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展示了球根秋海棠。在欧洲的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国和丹麦等国,都已对球根秋海棠进行产业化栽培,荷兰1995年球根秋海棠的产值为2760万美元,在盆栽花卉中排名第四。在丹麦占出口盆栽花卉的第五位。球根秋海棠的种球生产,要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和比利时的根脱最为有名。
中国引种栽培球根秋海棠的历史不长,主要在1949年后,各地的植物园从国外引进种子,进行小规模试种,其中昆明地区栽培比较成功。球根秋海棠已进入规模化生产。
二、球根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球根秋海棠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株高20-60厘米左右。具有不规则的偏圆形块茎,周围长有网状须根。地上茎肉质,多分枝,叶呈不规则心形、先端锐尖,基部偏斜,边缘齿状。茎秆、叶柄及叶面有纤毛。
球根秋海棠腋生聚伞花序,雌雄同株异花;每个花序常开3朵花,中央1朵为雄花,侧翼2朵为雌花。花径10-15厘米,色彩丰富,有大红、朱红、粉红、白、橙黄、金黄、紫色和红白杂色。花被有单瓣、半重瓣及重瓣,瓣缘有丝状、波皱状或鸡冠状。花期很长,从5月开始至11月底结束,单花开放10-15天。蒴果三棱状,有三翅。
三、球根秋海棠的主要品种
1、永恒(Nonstop)系列:株高20厘米,花大,重瓣,花色有粉红、白、黄、红、玫白双色等,花径9-11厘米。从播种至开花需17-19周。
2、修饰(Ornament)系列:株高20-80厘米,花大,重瓣,花色有粉红、白、乳黄、杏黄、绯红、金色花边等,花径6-8厘米。从播种至开花需16-18周。
3、幻境(Panorama)系列:株高20-30厘米,花大,重瓣,花色有粉红、白、黄、绯红、红等,花径6-7厘米。从播种至开花需16-18周。
4、命运(Fortune)杂种一代系列:为大花、重瓣品种,广泛用在花坛、窗台、吊盆和栽植箱观赏。
5、光亮(Illumination)系列:花色有红、白、黄、粉等,花径7~8厘米,重瓣花,主要用于篮式栽培。
6、挂觉(HangingSensa-tions):花色有黄、白、深红和玫瑰红,花柄长、下垂,是吊盆观赏的主要品种。
另外有半夜美(MidnightBeauty)、炫耀天使(ShowAngels)等系列。
四、球根秋海棠的生长环境
球根秋海棠天然种生长在3000米高的山上。性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寒,忌高温,怕积水和强光。生长适温为16-21℃,冬季温度不低于10℃。不耐高温,超过32℃易引起茎叶枯萎和花芽脱落,35℃以上则地下块茎腐烂死亡。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五、球根秋海棠的分布范围
球根秋海棠原产于秘鲁和巴西等几个南美国家。美国、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国、丹麦、日本、朝鲜和中国等国均有引种栽培。
六、球根秋海棠的繁殖方法
球根秋海棠常用播种、扦插和块茎分割法。
(一)、播种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8月份播种比较好,这样在10月下旬的时候,会形成直径0.5厘米左右的球根,而后采收储存。等到第2年2月份时,精细栽培,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就可开花,且花大色艳,整齐一致,商品性比较好。播种要非常精细,进口种子多为包衣种子。如果是非包衣种子,则播种时要加细沙和匀后才能撒匀。播后盆口盖上玻璃,保持温度。温度在18-21℃,约10-15天可发芽。如果温度不够,有时要达到20多天后才能发芽。发芽后要使之见半光,约2个月后,具有2-3片真叶时移栽到6厘米盆。
(二)、扦插
以5-7月为宜,选择健壮带顶芽的枝条。剪成长7-8厘米左右,留1-2片叶。如果叶片比较大。最好将叶片剪去1/3,以减缓蒸腾作用。剪好插穗后,最好等切口干燥后再插。保持插床湿润,约3周后愈合生根。这样当年即可开花。
(三)、块茎分割
在2月份左右,将储存好的球茎在福尔马林中消毒后取出。依块茎部芽眼的分布割成数块。每块需保证有一处健壮的芽眼。然后在阴凉处晾干。切口稍微干燥后,按芽眼向上,排到发芽盘中。基质最好选用消毒后的沙子、蛭石和珍珠岩。精细管理,待萌芽生根后,即可上盆。栽培不宜过深,以块茎表面微露出基质表面为宜。避免其受湿腐烂。
七、球根秋海棠的栽培技术
(一)、移栽
球根秋海棠最常用盆径为14厘米×12厘米或者16厘米×14厘米的塑料盆。如果用瓦盆养植,会更有利于它的生长,管理起来会更加方便。基质可以用以草炭为主的基质,需要加40%的蛭石或者珍珠岩,使其透气空隙达到15-20%,也可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壤土和沙子等量混合,并加适量腐熟厩肥、骨粉或1%的过磷酸钙。
(二)、水肥
在芽长10厘米时进行追肥,在夏季为增强植物的抗性,要适当增加过磷酸钙的比例,追肥时不可浇于叶面上,否则极易使叶片腐烂。当花蕾出现以后至开花前,每周追施液肥2次,液肥不可过浓。也可采用叶面追肥法,但其浓度最高不要超过2‰。开花期间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不可过量。浇水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植物生长不良,更多的原因是水分不足或者浇水过多。
(三)、温度
温室的温度要维持16-21℃,不可降到16℃以下,最高温度不要超过32℃。光照要合适,在30000-40000lx左右比较合适。为此要采用遮光率为40-60%遮阳网,光照太强,其叶缘会焦枯,植株矮小,节间短。过渡遮阳将导致花茎长,花量小。
(四)、整形
球根秋海棠长大后,要摘掉生长点,并需使用支柱绑扎用以固定。将支柱插入盆中时,不要插到球茎上。绑绳子时要绑在节间,不可绑到节上,并需随着主茎增粗经常松动绑绳。有时小侧枝也要加以固定。
球根秋海棠播种苗当年多数只有1个主茎,并带两个侧枝,这种类型株型好看,花朝向一致。采用花球栽培时,主茎会很多,这时要根据情况有所取舍,以3-4个为宜,不可留太多,否则株型散乱,会降低观赏价值。
雄花的两边会侧生出两个花芽,常为雌花,除非要保留种子,否则就要尽早摘掉,让全株的营养都供养雄花。这样,雄花花朵会增大不少,异常美丽。
(五)、湿度
开花后,要尽可能降低空气湿度,如果湿度过大,花的边缘将变成褐色,降低观赏效果。球根秋海棠的花触摸后,将会留下斑点,因此不要触摸。
八、球根秋海棠的病虫防治
1、病害:球根秋海棠生长期遇高温多湿,常发生茎腐病和根腐病,应控制室温和浇水,并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洒。
2、虫害:在室温高、通风不好的环境下,很容易受介壳虫和蚜虫危害,还有卷叶蛾幼虫、蓟马危害。介壳虫和蚜虫群生于叶柄、花蕾和新芽处吸取养分,卷叶蛾幼虫咬食花叶,蓟马于叶背吸取营养。被害植株完全丧失观赏价值。介壳虫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蚜虫、蓟马和卷叶蛾用10%除虫菊酯乳油和鱼藤精2000倍液喷杀。
九、球根秋海棠的主要价值
盆栽球根秋海棠点缀客厅、橱窗或窗台,色彩鲜丽,娇媚动人,用它布置花坛、花境和入口处,显得分外妖娆,制作吊篮悬挂厅堂、阳台和走廊,色翠欲滴,鲜明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