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栎

   2018-06-14 苗业网花木2651
核心提示:麻栎 拉丁学名: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 别称:栎、橡碗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山毛榉目 科:壳斗科 属:栎属 种:麻栎 分布区域: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

麻栎    拉丁学名:QuercusacutissimaCarruth.    别称:栎、橡碗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山毛榉目    科:壳斗科    属:栎属    种:麻栎    分布区域: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    命名者及年代:Carruth.,1862。

麻栎是壳斗科、栎属植物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达1米,树皮深灰褐色,冬芽圆锥形,被柔毛。叶片形态多样,通常为长椭圆状披针形,叶缘有刺芒状锯齿,叶片两面同色,叶柄幼时被柔毛,后渐脱落。雄花序常数个集生于当年生枝下部叶腋,有花,花柱壳斗杯形,小苞片钻形或扁条形,向外反曲,被灰白色绒毛。坚果卵形或椭圆形,顶端圆形,果脐突起。3-4月开花,翌年9-10月结果。

麻栎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朝鲜、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生于海拔60-2200米的山地阳坡,成小片纯林或混交林。

麻栎木材为环孔材,边材淡红褐色,心材红褐色,气干密度0.8克/立方厘米,材质坚硬,纹理直或斜,耐腐朽,气干易翘裂;供枕木、坑木、桥梁、地板等用材;叶含蛋白质13.58%,可饲柞蚕;种子含淀粉56.4%,可作饲料和工业用淀粉;壳斗、树皮可提取栲胶。

一、麻栎的形状特征

麻栎是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树皮深灰褐色,深纵裂。幼枝被灰黄色柔毛,后渐脱落,老时灰黄色,具淡黄色皮孔。冬芽圆锥形,被柔毛。叶片形态多样,通常为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9厘米,宽2-6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缘有刺芒状锯齿,叶片两面同色,幼时被柔毛,老时无毛或叶背面脉上有柔毛,侧脉每边13-18条;叶柄长1-3(-5)厘米,幼时被柔毛,后渐脱落。麻栎雄花序常数个集生于当年生枝下部叶腋,有花1-3朵,花柱30壳斗杯形,包着坚果约1/2,连小苞片直径2-4厘米,高约1.5厘米;小苞片钻形或扁条形,向外反曲,被灰白色绒毛。麻栎坚果卵形或椭圆形,直径1.5-2厘米,高1.7-2.2厘米,顶端圆形,果脐突起。花期3-4月,果期当年9-10月。

二、麻栎的主要变种

中文名(拉丁名)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北方麻栎(变种)Quercus acutissimaCarruth. var.septentrionalis Liou
该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处,幼枝无毛或有极少毛;壳斗较浅,呈盘形,仅包着坚果约1/4,小苞片少,扁条形。
产于中国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山东(泰山、崂山等地)。模式标本采自河北北戴河。
扁果麻栎(变种)Quercus acutissimaCarruth. var.depressinucata H. W. Jen et R. Q. Gao
该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处,坚果扁圆形,高1.7-2厘米,径1.9-2.2厘米,顶部微凹或近平;壳斗较大,连小苞片直径3.5-4.2厘米,小苞片粗大。
产于中国山东牟平昆嵛山。生于海拔150-300米的山坡或沟谷间。当地称为关东青。模式标本采自牟平昆嵛山。

三、麻栎的产地生境

麻栎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朝鲜、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在辽宁生于土层肥厚的低山缓坡,在河北、山东常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阳坡,在西南地区分布至海拔2200米。

四、麻栎的生长习性

麻栎喜光,深根性,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亦耐寒、耐旱;宜酸性土壤,亦适石灰岩钙质土,是荒山瘠地造林的先锋树种。与其它树种混交能形成良好的干形,深根性,萌芽力强,但不耐移植。抗污染、抗尘土、抗风能力都较强。寿命长,可达500-600年。

五、麻栎的繁殖方法

1、采种备种

选择20-40天生长健壮的母树,在10-11月,当成熟的麻栎种子从壳斗中自然掉落在地上时及时采收,否则,容易被老鼠、野兔等野生动物采食。种子收回后,剔除病种、残种以及劣质种子,留下种粒饱满,无明显病虫害的种子备用。

将采得的麻栎种子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2h,捞出密封0.5小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阴干;再用20毫克/升的GGR6#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2小时,然后用新鲜河沙与种子混匀堆藏,待种子露白后,及时播种育苗。

2、圃地选择

育苗地宜选择在海拔500米以下,交通便利,水源条件较好,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缓坡或平坡荒地,不宜选择常年耕作的熟土,因易发生苗木病虫害。由于麻栎对土壤要求不严,可选择酸性、中性或微碱性土壤育苗,均能生长良好。

3、整地作床

秋季,先清除圃地杂草、杂灌,全面翻垦,深20-25厘米,同时用生石灰150公斤/公顷对土壤消毒;来年3月进行土壤耙耕,将育苗基肥火土灰:菜枯饼肥以3:1均匀施入土中,每亩施用1000公斤,平整土地,细致作床,苗床宽1-1.2米,床高20厘米,要求床面平整,土壤细碎、疏松,还要根据地形开好苗圃排水沟,沟深20-25厘米,宽20-30厘米。

4、播种育苗

3月,采用开沟点播法,将露白后的麻栎种子按行距30厘米,播幅3-4厘米,均匀点播在宽10厘米,深3厘米的沟内,播种量约1500公斤/公顷,播后覆土2-3厘米,稍加填压、耙平。同时做好防鼠保苗工作。待苗木出土后,每隔15-20天,苗地松土锄草一次;当苗高20厘米时即可间苗,剔除细弱病残苗,选留健壮苗,原则上苗木间距5-6厘米。6月初,可对苗木进行第一次浇肥,苗地松土锄草后对水浇施,施肥量为75公斤/公顷;当苗高25-30厘米时,需对苗木进行第二次施肥,施肥量为150公斤/公顷,方法同上;若遇7-8月份干旱季节,要注意抗旱保苗,可结合浇水抗旱施肥;立秋之前,浇“防冻肥”,即按复合肥:尿素为2:1(复合肥须充分浸泡,待腐熟后在浇施)配施,促使苗木尽快木质化,以免遭受霜雪的为害,施用量为225公斤/公顷。

六、麻栎的造林技术

1、造林密度:根据不同经营目的,造林密度应有所不同,一般株行距为1-2×1.5-2(米),每亩167-444株,立地条件好的可适当稀植,立地条件差的可适当密植,培养用材林可稀植200-300株/亩,培养薪炭林可密植300-400株/亩。

2、整地:缓坡地(坡度小于15℃)宜全垦加穴状整地,山地陡坡(坡度大于15℃)采取鱼鳞坑或穴状整地,整地规格为40×40×30(厘米),整地时间应在11-12月份。

3、苗木:麻栎造林苗木一定要选地径0.6厘米以上、苗高70厘米以上壮苗,并要求根系完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失,尽可能做到随起随栽,打浆造林。

4、造林:麻栎造林一般采用植苗造林。植苗造林:一般在早春2月下旬—3月上旬,栽植时将苗木扶正,不要窝根,如主根过长可采取截根措施,即从根际向下保留15-20厘米处截根,然后栽植培土成馒头形。

5、抚育管理:全垦整地前期实行林粮间作,以耕代抚。穴状整地实行“三、二、一”幼林抚育制度,即造林当年抚育三次,造林第二年抚育两次,造林第三年抚育一次;抚育时间一般在5、6、9月份,抚育规格为50×50×10厘米。

七、麻栎的病虫防治

1、栎褐天社蛾:栎褐天社蛾又叫栎毛虫、红头虫,是栎类树木的食叶害虫,可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剂或25%亚胺硫磷乳剂均为1500倍液喷杀。

2、栗实象鼻虫:防治方法:①温水浸种:将种子放进55℃温水中浸泡10分钟,或在50℃温水中浸泡15分钟,杀虫率很高,且不影响种子发芽,浸种后经2天阴干后才能贮藏。②成虫盛发期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③幼虫未爬出栎实前,收集并清除早期脱落的栎实。

八、麻栎的主要价值

(一)、药用

药用来源:麻栎的果实及树皮、叶入药。秋季采果实,晒干;夏季采鲜叶入药。

性味功能:树皮:苦涩,微温。收敛,止泻。果:解毒消肿。

主治用法:树皮,久泻痢疾。果,治乳腺炎。用量:树皮、果均为3-9克。

(二)、经济

麻栎种子含淀粉和脂肪油,可酿酒和作饲料,油制肥皂;壳斗、树皮含鞣质,可提取栲胶;木材坚硬、耐磨,供机械用材;全木可以截段成段木后种植香菇和木耳。

麻栎木材为环孔材,边材淡红褐色,心材红褐色,气干密度0.8克/立方厘米,材质坚硬,纹理直或斜,耐腐朽,气干易翘裂,叶含蛋白质13.58%,可饲柞蚕;种子含淀粉56.4%,可作饲料和工业用淀粉;壳斗、树皮可提取栲胶。

麻栎树形高大,树冠伸展,浓荫葱郁,因其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可作庭荫树、行道树,若与枫香、苦槠、青冈等混植,可构成城市风景林,抗火、抗烟能力较强,也是营造防风林、防火林、水源涵养林的乡土树种。本种对二氧化硫的抗性和吸收能力较强,对氯气、氟化氢的抗性也较强。木材坚硬,不变形,耐腐蚀,作建筑、枕木、车船、家具用材。

九、栎属

房山栎、凤城栎、河北栎、柞槲栎、岩栎、麻栎、槲栎、川滇高山栎、橿子栎、坝王栎、小叶栎、铁橡栎、槲树、匙叶栎、巴东栎、白栎、长苞高山栎、锥连栎、川西栎、大叶栎、帽斗栎、澜沧栎、贡山栎、青树栎、西藏栎、长穗高山栎、毛叶槲栎、麻栗坡栎、蒙古栎、矮高山栎、长叶枹栎、尖叶栎、沼生栎、黄背栎、乌冈栎、光叶高山栎、毛脉高山栎、夏栎、高山栎、灰背栎、枹栎、富宁栎、刺叶高山栎、黄山栎、太鲁阁栎、通麦栎、炭栎、栓皮栎、辽东栎、易武栎、云南波罗栎。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